年薪中位數Top10產業出爐!2類工程師薪水「漲幅逾70%」,半導體、金融穩居前段班
年薪中位數Top10產業出爐!2類工程師薪水「漲幅逾70%」,半導體、金融穩居前段班

隨農曆春節假期結束,正式邁向蛇年的2025年,有哪些轉職新選擇?

針對年後有意轉職的社會新鮮人,104人力銀行2月3日發布台灣各大行業的年薪中位數排行榜,其中最高的前三大產業是:電腦及消費性電子製造業,達到91萬元,其後則為半導體業以及投資理財業,同為90萬元。

近2年最高年薪中位數產業.jpg
近2年內,年薪中位數最高的產業是電腦及消費性電子製造業,達到91萬元。
圖/ 104人力銀行

第四名則為金融機構及相關業,年薪中位數達到85萬;第五名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達到80萬;第六至八名,分別為軟體及網路業、光電及光學業及保險業,三者同為75萬元;第九名為建築或土木工程業的73.6萬,第十名則為電信及通訊相關業的70.9萬。

「演算法工程師」起薪與漲幅皆高

如果說年薪中位數反映的是「多數員工的薪資水平」,若要看一個職缺的「成長性」,就必須從前後段的極端來比較!據104人力銀行數據,薪資彈升幅度較大的職務多為工程師、財會、及專業企劃職。

若單純以同職缺的「新鮮人起薪」與「10年資歷人員年薪中位數」比較,漲幅最大前三職缺為軟韌體測試工程師,新鮮人年薪中位數39.6萬元,10年資歷者則達70萬元,升幅達76.8%;第二則為演算法工程師,新人起薪達62.8萬元,10年老鳥則有109.2萬元。

升幅排序 職務 新鮮人年薪中位數 年資10年以上 升幅
1 軟韌體測試工程師 39.6萬元 70萬元 76.8%
2 演算法工程師 62.8萬元 109.2萬元 73.7%
3 查帳/審計人員 40.8萬元 68萬元 66.7%
4 產品管理師 48萬元 75萬元 56.3%
5 軟體工程師 50.4萬元 78萬元 54.8%
6 機構工程師 48萬元 70萬元 45.8%
7 財務分析/財務人員 43.2萬元 62.4萬元 44.4%
8 工業工程師/生產線規劃 40萬元 57.6萬元 44.0%
9 室內設計師 34.8萬元 50萬元 43.7%
10 產品企劃 42萬元 60萬元 42.9%

第三名則為查帳/審計人員,新鮮人平均月薪3.7萬,年薪中位數約40.8萬,10年老鳥年薪中位數可達68萬,薪資增幅66.7%;其後升幅高於5成的職缺還包括產品管理師,新人年薪中位數48萬元、10年老鳥75萬元,升幅56.3%;其後一名為軟體工程師,新人50.4萬、老鳥78萬,升幅54.8%。

針對年後轉職原因?104人力銀行集團行銷長張寶玲指出前三大原因包括:為了更高的薪水佔78.3%;為了更融洽的人際互動佔63.7%的;追求更安定的組織則佔43%。

延伸閱讀:白話科技|EDLC超級電容是什麼?輝達GB300為何需要它?概念股一次盤點
黃仁勳是DeepSeek暴紅推手?為何輝達寧可「便宜AI」崛起,也不願放棄中國市場?

責任編輯:李先泰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當全球資金版圖隨著AI、綠能與新經濟崛起而重新洗牌,創新企業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資本舞臺?為持續創造臺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金管會偕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正式推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希望打造臺灣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這場制度改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認為,這不只是資本市場的升級,更是場「信任機制」的轉折。

制度鬆綁、產業聚焦、整合服務,以新架構為創新開路

「這次改革展現的決心和行動力,真的很令人佩服。」陳素蘭說。從今年初的創新板2.0到如今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臺灣的資本市場已完成制度再升級的腳步。

她認為,這反映出臺灣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下的一股新決心,已不再只是守成而是學會擁抱創新。「過去我們總覺得資本市場很保守、怕風險,但現在證交所和櫃買中心聯手改革,代表他們真的看到新經濟的潛力,也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陳素蘭以自身的角度觀察到,這樣的制度開放,其實也是種社會文化的變化,意味著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長大,不只是法規鬆綁,更是種思維轉向,能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

根據陳素蘭的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這次改革的核心精神,是把資本市場導向創新,成為新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她指出,這次的改革聚焦在三個主要方向,這不只是一次制度升級,更像是「結構性開放」:

  • 聚焦重點產業,鎖定半導體、人工智慧、綠能、生醫、資安、航太等新經濟領域,以集中資本與政策資源,她認為這種作法讓資源能被更有效利用,也讓政策更務實 。
  • 法規鬆綁,這包括調整創新企業與外國公司在臺上市條件,如縮短保薦期間、簡化內控審查,並開放非陸港澳企業以更彈性的規範掛牌。她認為這代表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成長,是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的思維轉向 。
  • 整合服務,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由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提供輔導 。她最有感於這項創舉,因為它有助於解決新創最怕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有了單一窗口,企業不會再迷路,投資人也更容易理解市場,是「重新建立信任的開始」。

陳素蘭也強調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在於「雙向開放」,從以往較著重讓新創「走出去」,轉變成讓「世界走進來」,當更多國際創新公司選擇臺灣作為籌資基地,不僅能帶動資金流動,更能促進學習與合作。

讓台灣從籌資市場,走向亞洲創新的連結樞紐

長期觀察創業生態的陳素蘭也提醒創業者,進入資本市場不只是募資,更是品牌與信任的挑戰。「上市應該是永續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能被市場檢驗,是企業成長的另一種保護。」她說。

談到臺灣新創的未來,陳素蘭再次提起她長期倡議的「品牌、信任、資本」三支點理論。她認為,這次制度改革正是三者開始匯聚的時刻。當法規鬆綁與轉板機制逐步成熟,資本的流動性得以被釋放;當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信任就有了根基;而當企業願意在公開市場中接受檢驗,品牌本身便成為最有力的背書。「當企業能在透明的市場中持續成長,品牌就會變成信任的代名詞,而信任又會吸引更多資本,這就是正向循環的開始。」陳素蘭說。她相信,唯有這三個支點相互強化,創新企業的價值才能被看見,整個生態系也才能真正形成健康的長期動能。

展望未來,她希望臺灣不只是一個籌資市場,更成為亞洲創新資本的「中介者」。「我們既擁有堅實的科技產業,也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若能持續深化制度與國際鏈結,臺灣完全有條件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試金石。」創新不是口號,而是場社會共識的累積。陳素蘭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一起相信,創新的價值值得被投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