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太龜」激燃劍橋博士創業夢,PolyAI鍛造通用AI代理上前線:逼真就贏了!
04

「客服太龜」激燃劍橋博士創業夢,PolyAI鍛造通用AI代理上前線:逼真就贏了!

「把AI的聲音盡量做得擬真,用戶就會有更高的使用意願。」PolyAI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溫宗憲說。

盤點,是一種對未來想像的策展。遍布全球的AI 100、立足台灣的AI 50當中,可以拼湊出關鍵趨勢。從這一次封面故事的報導和專訪中,我們試圖勾勒出AI產業的當下與未來。
《數位時代》年度AI特集:AI影音圖解、直播論壇連線產業專家、AI Taiwan展免費體驗,立即行動>>

「我們就像許多Techie(科技人)創業一樣,握著一把很大的錘子,想要找問題去敲。」2017年成立的英國新創公司PolyAI,為客服中心、餐廳、旅宿等業者開發AI語音助理,用於顧客服務。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溫宗憲(Shawn Wen)所說的「錘子」,指的既是PolyAI最核心的人機對話技術,也是3位創辦人相識的關鍵。

除了溫宗憲,一起創業的夥伴有同樣來自台灣的蘇培豪(Eddie Su),以及塞爾維亞裔的尼古拉・米爾克斯奇(Nikola Mrkšić),3人是劍橋大學工程博士班的同學,師出對話式助理(Conversational Agent)先驅史蒂夫.楊(Steve Young)。

PolyAI創業團隊
左起為PolyAI技術長溫宗憲、執行長Nikola Mrkšić和資深工程師蘇培豪。
圖/ PolyAI

決定創立PolyAI之際,市場上已有Google助理、亞馬遜Alexa等運用相關技術的居家智慧語音助手。不過,溫宗憲認為當時類似產品都還在摸索市場,「我們思考很久,什麼是使用者一定要用到的情境,但還有很大的問題沒有被解決?後來就看到了歐美的客服市場。」

溫宗憲觀察,礙於人力不足,歐美國家的顧客服務品質普遍不佳,民眾每次致電至少得等上30分鐘,「身為台灣人就覺得這件事情非常弔詭,我都花錢買了產品,為什麼客服解決一個問題,要花這麼長時間?」
台灣人的文化衝擊,最終驅使PolyAI用手上那把人機對話的錘子,揮向客服這塊市場。而且這一敲,價值上億美元。

進駐快遞、酒店、餐廳,可擺平半數需求

去年,PolyAI宣布完成5,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6.4億元)的C輪募資,總募資金額來到1.16億美元(約新台幣38.1億元),新加入的投資者包含輝達旗下的NVentures。溫宗憲也透露,2024年公司營收約2,500萬美元(約新台幣8.2億元)。

好表現歸功於PolyAI開發的擬真AI語音助理,目前支援超過40種語言,服務近百家來自金融、餐飲、旅宿、零售、電信等領域的企業客戶,如國際快遞公司FedEx、跨國酒店集團萬豪國際等。PolyAI的官方資訊顯示,對話機器人已能處理消費者約半數的客服需求。

此外,PolyAI也與線上餐廳預訂服務公司OpenTable合作,民眾透過OpenTable預約特定餐廳時,會由PolyAI的對話機器人接聽電話。溫宗憲說目前在OpenTable上線的系統,包含能自主推理和執行的AI代理(AI Agent),「把大量API(應用程式介面)和FAQ(問答集)給它,現代的Agent就自己決定,應該要執行API還是答題。」

PolyAI語音助理
PolyAI提供即時、擬真的AI語音助理服務,填補歐美客服市場的人力缺口。
圖/ PolyAI

技術幾乎「人手一把」,得AI代理得天下

雖然擁有不錯的客戶基礎,但面對OpenAI在2022年以ChatGPT開啟AI的新篇章,人機對話技術不再是獨門武器。溫宗憲坦言,AI白熱化後,技術很難成為護城河,幾乎人手都有一把錘子的情況下,PolyAI要穩固地位的優勢,就要深化垂直應用領域的服務品質。

「我們把AI的聲音盡量做得擬真,用戶就會有更高的使用意願。」溫宗憲說,人們聽到太機械性的聲音,會下意識認為通話對象無法提供幫助,因此要提高使用者的信任度,仰賴「以假亂真」的功夫,讓對話至少可以持續到多輪來回,「就算用戶發現自己在跟機器通話,只要多給AI一些機會,會發現它們其實有辦法處理問題。」

此外,溫宗憲認為,每一個企業內部作業流程不同,PolyAI掌握的第2個優勢就在於客製化,讓對話機器人既貼合用戶案例,又能配合客戶需求維運產品。

「對OpenAI而言,語音是一個測試AGI(通用人工智慧)的方法;對我們PolyAI來講,語音就是最重要的通道。」溫宗憲認為,面對AI大型玩家入局,PolyAI決勝關鍵會是專注賽道,透過不斷調整技術,以切合客戶想要的應用場景。

他也表示下一個成長階段,PolyAI要尋求更多客服市場的生態鏈夥伴,產品開發則要扣緊AI代理概念,「未來3到5年客服中心一定會被自動化,我們必須要幫企業老闆思考,未來客服中心該如何運作。」

而在這份對未來的想像中,溫宗憲認為客服中心的管理者會變成監督AI的人,「AI代理能夠跟人類學習、更像人類之後,就可以給予顧客更好的服務。」

PolyAI

創辦人暨執行長:Nikola Mrkšić
主要業務:AI語音助理
投資人:Sands Capital Ventures、Khosla Ventures、Hedosophia、NVentures等;總募資金額1.16億美元(約新台幣38.1億元)

PolyAI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溫宗憲.jpg
受訪的PolyAI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溫宗憲。
圖/ PolyAI

責任編輯:謝宗穎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