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寫完了,下一步呢?」Zeabur支援一鍵部署,解決Vibe Coding的最後一哩路
「程式寫完了,下一步呢?」Zeabur支援一鍵部署,解決Vibe Coding的最後一哩路

當AI程式碼生成工具日益普及,許多人興奮地和AI共同寫出程式碼,卻卡在下一步:然後呢?要如何部署程式碼成功上線?

對於新手來說,傳統部署流程複雜且充滿挑戰,從挑選伺服器、配置環境到程式上傳與維護,每一步都可能讓人卻步。就像搬家一樣,要確認裝潢、水電、租金和各種費用,如果住進去才發現不合適,搬走又要耗費額外成本與心力。

專業開發者雖然熟悉部署流程,但也渴望更簡便、靈活的配置方式。然而,對於AI時代的開發者來說,部署更像是一個難以理解的黑盒子。

Zeabur Product Info
對於專業開發者來說,Zeabur能讓他們從繁瑣的設定中解放,大幅提升效率,告別無止盡的規格比較與手動設定;對於即使是不熟悉完整開發流程的新手,則是能自動完成程式部署。
圖/ Zeabur

Zeabur創辦人兼執行長林沅霖(首圖右)為此開發了「一鍵式部署服務」,讓不熟悉完整開發流程的新時代開發者也能輕鬆自動部署程式,同時提升專業開發者的效率,至今每月服務超過1.6萬名活躍用戶。

大二時就立志創業,曾入選奇蹟創投加速器、畢業於DeepSeek創辦人母校——浙江大學的林沅霖,是如何解決開發者的痛點?

Zeabur:一鍵部署平台,讓程式碼能輕鬆「跑」起來

Zeabur的核心功能是一鍵部署,旨在簡化部署流程,不論是新手還是老手都能輕鬆使用。

「好不容易用AI寫出一個能自動爬取Excel資料的小工具,想讓它在雲端穩定運行,但可能光是比較伺服器、設定防火牆和網路環境,就得耗上一個月,甚至每月還得付出300美元的租金。如果最後發現太貴,就要重新再走一次流程。」針對傳統開發者痛點,林沅霖如此解釋。

Zeabur Product Info 2025 (3).jpeg
Zeabur平台內建「自動伸縮」功能,可根據程式碼運行狀況和流量,動態調整伺服器資源,確保應用程式始終維持在最佳性能狀態。無論是突如其來的流量高峰,或是資源閒置的低谷期,Zeabur都能調配資源。
圖/ Zeabur

如今使用者只需上傳程式碼、點擊按鈕,平台便自動分析需求,包含使用的程式語言、函式庫、資源用量,並配置客製化環境,再從Google Cloud、AWS等主流雲端廠商中挑選最佳託管方案。

對於專業開發者來說,能讓他們從繁瑣的設定中解放,大幅提升效率,告別無止盡的規格比較與手動設定;對於即使是不熟悉完整開發流程的新手,則是能自動完成程式部署,而這正是Zeabur想要解決的痛點。

不過部署完成後,Zeabur的價值才真正展現。平台內建「自動伸縮」功能,可根據程式碼運行狀況和流量,動態調整伺服器資源,確保應用程式始終維持在最佳性能狀態。無論是突如其來的流量高峰,或是資源閒置的低谷期,Zeabur都能調配資源,兼顧性能與成本效益。

此外,當程式正式上線後,Zeabur也會持續監控程式的運行狀態,包括CPU使用率、記憶體用量、網路流量等等指標,透過即時監控,使用者可以隨時掌握應用程式的運行狀態和資源使用情況。

「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實現高度自動化,這背後,其實有很多複雜的技術在運作,我們儘可能幫使用者封裝起來。」林沅霖說,目前,Zeabur採用Paas的商業模式,分為免費、開發者與團隊方案。

每位使用者都可以在Google Cloud機房免費體驗部署,或是每月支付新台幣150元,選擇開發者方案部署任何類型的服務,並能自動備份資料。

成立一年半以來,已吸引超過4萬名註冊用戶,其中有1.6萬至1.8萬名是活躍使用者,付費用戶也突破1,600名。

從大學靈感到AI時代的部署利器:Zeabur的創業與轉型

Zeabur的故事始於林沅霖的大學時代。

林沅霖畢業於浙江大學,主修資訊工程專業,校園內擁有濃厚的創業氛圍,也孕育出Deepseek等知名新創公司,這深深地影響著他。大二的他受到學長姐們創業成功的鼓舞,當時就立志創業,但苦於找不到明確的方向。

直到大四時接案的經歷,才讓他發現了程式部署的痛點,進而有了創業的想法。

「我接了三四十個案子,從新台幣2萬元的小網站到幾10萬元的上市公司專案,一個禮拜要上線好幾個產品。」對林沅霖而言,開發網站或APP都不是難事,真正的門檻在於後續的部署維護。過程中除了發現痛點,更啟發他思考,除了開發工作,自己還可以做些什麼?

於是,林沅霖開始研究雲端技術,探索如何簡化部署流程。Zeabur的雛形,就此誕生。

Zeabur
除了簡化部署流程,Zeabur更推出模板功能,使用者可將自己部署好的服務打包成模板在平台上,幫助其他開發者一鍵部署更多開源專案到Zeabur上,更能藉此賺取收入。
圖/ Zeabur

一開始,Zeabur主要定位為傳統開發者工具,而後他加入奇蹟創投加速器(前身為YC China),拿到募資後正式創業,初期也在專業開發者領域取得了一些成績,驗證了產品的初步可行性。不過,團隊也發現,單純鎖定專業開發者,發展空間有限。

對於精通技術的專業開發者來說,他們可能更傾向於使用更底層的工具,自己動手配置環境。因此,Zeabur開始思考,如何擴大受眾,服務更廣泛的市場。

2024年,AI程式碼生成工具的興起,為Zeabur帶來了轉機。AI正在重塑軟體開發生態,工作流程自動化成為最主要的應用場景。

「其實我們產品在一開始不管是對外PR或者是在募資的時候,已經在講AI時代開發者的故事,但那個時候我心裡想的是,AI才不能寫程式。」林沅霖笑說,因為自己是傳統開發者背景,所以覺得那只是未來。「可是過了2年之後的現在,我們一樣在講AI寫程式,但我現在相信這個目標是真的,我們已經在路上了。」

團隊觀察到,從使用Notion管理工作流程,到結合Zapier、n8n等工具與AI自動化流程,現在AI已經能自動生成程式碼。也就是說,「如何讓程式碼上線」成為新的痛點。團隊意識到,他們需要服務的是那些會用AI寫程式、但卻不熟悉部署流程的AI時代開發者。於是,Zeabur開始將目光投向這個快速增長的市場。

「如果你的目標客群是擁有10年經驗的資深開發者,你會發現他們通常喜歡用Google Cloud或AWS等服務,自行配置環境。5年經驗的開發者,則可能選擇Heroku這樣的PaaS平台。」產品行銷經理吳冠霖進一步分析了Zeabur的市場定位策略,「不過,如果你去問那些AI時代的新開發者,他們會反問你什麼是部署?我們要解決的就是寫完程式的下一步。」

Zeabur創業午餐會
如果說發現新市場為Zeabur團隊帶來轉型契機,產品行銷經理吳冠霖(首圖左)的加入,就是團隊洞察使用者痛點的助力。
圖/ 侯俊偉攝

如果說發現新市場為團隊帶來轉型契機,吳冠霖(首圖左)的加入,就是團隊洞察使用者痛點的助力。

兩人初識於大學時期的接案社團,吳冠霖具有台大工商管理系學士、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服務設計碩士背景。大學時曾創辦設計社群,參與重新設計台大選課系統的專案。這些經歷,讓他擅長從使用者角度出發,捕捉使用者痛點,並推動團隊使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和使用者溝通。

「這群新時代開發者並非不需要部署,只是不知道該怎麼做,也不知道有部署這回事。」吳冠霖說,Zeabur正是瞄準了這個快速增長的利基市場,他認為Zeabur的核心競爭力除了技術,更在於提供無痛、無縫的使用者體驗,讓寫程式更加日常化。

為了更好地服務這些新時代開發者,團隊也開始重新思考產品定位和核心價值。

目前,Zeabur開始鎖定數量龐大的新手開發者市場,將自己定位為協助AI落地的重要推手。除了簡化部署流程,更推出模板功能,使用者可將自己部署好的服務打包成模板在平台上,幫助其他開發者一鍵部署更多開源專案到Zeabur上,更能藉此賺取收入。

Zeabur的未來:讓「程式日常化」成為可能

談到Zeabur的未來計畫,兩人透露了一些想法,除了啟動募資,更希望將寫程式日常化的想法推出去。

「新時代開發者還在學怎麼寫程式、跟AI對話,我們要在他們腦中印上『寫完程式就用Zeabur』的直覺反應。」吳冠霖表示,為此團隊正在探索各產業的應用場景,除了與知識型創作者合作,更積極參與線上社群,目標是讓「部署」這個概念深植於這些新時代開發者心中,讓Zeabur成為他們程式碼上線的首選。

此外,團隊目前也與薩泰爾娛樂合作部署相關服務,未來除了持續探索不同產業的應用,更希望透讓更多人感受到Zeabur的價值,激發出更多意想不到的創新應用,讓更多人感受到程式日常化的可能。

創業快問快答

Q:最常被客戶或投資人問起的事情?您會如何回應?
A:在AI寫程式這塊全新的市場,Zeabur看到了怎麼樣的未來?
隨著AI開發工具越來越多,生態逐漸成熟,每個人都能夠很低門檻的用AI輕鬆打造完美符合自己日常需求的產品。「程式日常化」真正實現以後,我們認為Zeabur這樣的PaaS服務將會從「開發者工具」轉變為「生產力工具」,就像現在大家隨手打開Notion紀錄筆記,未來使用者也可以隨手打開 Zeabur啟動一個自動搶票機器人、回覆Email小幫手等等的個人AI產品。

Q:要達到下一步目標,團隊目前缺乏的資源是?
A:目前AI寫程式還正在概念性的階段,雖然開始慢慢有許多的自動化工具和課程在市場上推出,但真正能用AI寫出程式的仍是少數人。我們希望能在現在這個階段,盡可能提高社群討論度以及媒體曝光機會,讓大家在嘗試AI寫程式的過程中,即使卡關了也能第一時間想到並使用 Zeabur解決問題。

Q:創業,教會了你哪些事?簡單分享創業至今以來的心得感想?
A:實際創業後發現其實最難的並不是技術,技術只是解決問題的手段,更重要的在於如何挖掘「對」的需求,以及對應設計出一個真正解決這個需求的產品,並從中拓展商業模式來透過產品服務創造價值、形成利潤迴圈。

Q:創業至今,做得最好的三件事為何?
A:Zeabur一直以來最令使用者驚艷的都是易於上手的產品體驗以及風格鮮明的UI設計,我們希望用這個方式讓新時代的開發者在接觸雲端部署這個陌生、可能有些難度的領域時可以用輕鬆、好奇、興奮的心情來嘗試。

另一點是我們在這個全新的AI時代採取了完全開放生態的產品定位,這讓所有優秀的AI寫程式產品如Cursor等成為使用者接觸 Zeabur 的大門;我們也不做算力供應本身,而是與GCP、AWS等國際公有雲成為戰略合作夥伴。如此一來我們不僅避免了在最激烈的戰場直接競爭,還同時把可能成為競爭對手的產品優勢轉化為自己的優勢。

團隊資訊

公司名稱:Zeabur Inc.
成立時間:2023
產品名稱:Zeabur,專為AI時代開發者設計的雲端部署平台
官方網站

延伸閱讀:光碟機老將3年大翻身!達明機器人「開眼」機械臂搭AI模型,如何穩居全球市占老二?

本文授權轉載自:創業小聚

關鍵字: #新創企業 #AI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AI浪潮加速全球電源管理變革,台達攜手夥伴提供最佳解方與客製化服務
AI浪潮加速全球電源管理變革,台達攜手夥伴提供最佳解方與客製化服務

研究機構IDC指出,全球人工智慧基礎設施(AI Infrastructure)市場自2019年以來皆呈現兩位數成長,預估市場規模將於2028年超過2,000億美元,驅動市場快速成長的關鍵是AI伺服器相關投資。看好AI帶來的市場機會,台達早在許多年前就開始布局,因應晶片、企業、雲端服務供應商等不同類型企業客戶提供最佳電源方案。

為什麼台達能搶先布局市場?

台達電源及系統事業群副總經理鄭謝雄面帶微笑地解釋:「我們不僅從技術創新、產品組合完整性,以及產品品質等面向切入,更與客戶進行緊密合作,從市場痛點出發,攜手打造符合需求的最佳方案。」

台達電
台達電源及系統事業群副總經理 鄭謝雄
圖/ 數位時代

AI基礎設施崛起,電源管理朝向高供電密度、供電穩定度與電源機櫃靠攏

AI的日新月異不僅重塑了運算架構,也加速電源管理變革。首先,有別於傳統伺服器的單一顆電源供應器(PSU)功耗較低,AI伺服器PSU功耗大幅上升至最高12kW,這也讓單一AI伺服器機櫃所需電力來到120kW甚至更高,傳統電源管理系統已經不敷使用,必須在相同體積下輸出更高瓦數,逐步提升供電密度。

其次,AI伺服器與機櫃帶來的挑戰不僅僅是供電密度這個議題,如何確保供電穩定也至關緊要,理由在於,傳統CPU的EDPp峰值僅較平均值高出30%,GPU的EDPp峰值則高達65%。由於AI運算會造成劇烈電力波動,連帶影響電網負載能力,因此電源系統必須搭配高功率電容模組(Power Capacitor Shelf),透過內建的超級電容及放電或儲電,穩定電網運作。透過該模組以及備援電力單元(Battery Backup Unit;BBU)穩定電力供應,才能避免AI系統平台損害。

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鄭謝雄認為:「隨著AI模型規模持續增長、GPU跟加速器的功耗密度節節攀升,以及7/24小時全天候不間斷需求,AI伺服器與機櫃的總功耗將只增不減,傳統分散式電力架構不敷使用,集中式架構與模組化設計成為主流趨勢,將帶動市場對電源機櫃(Side Power Rack)的需求。」

從全方位解決方案到專業服務團隊,台達致力滿足客戶的多元電源管理與散熱需求

電源機櫃的概念,是將電源系統從AI伺服器機櫃裡獨立出來,作為專門供電用的機櫃。台達作為全球電源管理與散熱解決方案的領導品牌,早在許多年前即開始關注高效能運算(HPC)與AI伺服器等議題,鄭謝雄指出,電源機櫃的概念,是因應算力需求高漲帶動電力不斷往上走,因此才需要將電源系統跟負責算力的AI伺服器分開,單獨將機架式電源、BBU、高功率電容模組、交換器等放置在一起,解決伺服器機櫃空間有限的問題,這也是台達在COMPUTEX 2025展示的800V HVDC電力架構的一個重點,也能優化電網到AI機櫃的電壓轉換效率。

台達電
台達新一代800V高壓直流電源方案
圖/ 數位時代

台達合作夥伴非常多元,從晶片商、企業客戶到雲端服務供應商等,因此除了觀察市場趨勢,也會因應不同客戶需求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對此,鄭謝雄強調:「每一個客戶的電源管理與散熱需求都不相同,台達除了透過模組化的方式提供包含電網到晶片的全方位解決方案,更透過一站式專業顧問與客製化服務滿足客戶需求。」

舉例來說,同樣是5.5kW的電源方案,台達會在客戶系統開發過程中深度合作,定義出符合客戶需求的規格,因此需要一個懂電力電子技術、系統設計與產業知識的專業團隊提供最佳後援,這也是台達長年深耕電源技術能帶來的優勢。

另外,台達除了提供單一產品,也依照客戶不同需求合作,提供一站式電源及散熱解決方案,如此次在COMPUTEX展出的AI貨櫃型資料中心解決方案,就整合了AI伺服器、1.6T交換機、電力、電池備援系統、液冷系統等,讓客戶在安裝上能節省成本、提升效率,只要幾個星期就能完成資料中心建置,滿足AI運算、邊緣運算跟電信機房等多元場景需求。

持續深入技術創新與自動化生產,敏捷回應瞬變市場需求

為提供客戶最佳產品服務,同時,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提升競爭力,台達每年投入總營收的8%到9%進行研發。以電源管理與散熱這個領域來說,台達為了因應科技突破與客戶需求不斷迭代更新,在研發部份就投入了大量資源,同時也持續改善自動化生產製造流程,確保客戶需要的關鍵產品能準時、穩定量產交貨。

鄭謝雄進一步解釋:「考量全球在地生產趨勢,以及少子化帶來的勞動力短缺等議題,我們在產品研發設計階段,就同時思考如何提高自動化生產能力,目標是每一代產品的自動化比例都要比前一代高,確保在技術創新之際,有可靠的生產後盾可以提升營運韌性與市場競爭力。」

在AI新世代來臨之際,台達不僅持續關注AI應用、語言模型、加速運算與基礎設施變革,同時也針對電源管理與散熱方案扮演關鍵角色。透過長期研發投資、模組化創新產品設計與自動化生產製造等方式,台達提供了客戶節能、高效、穩定的電源管理與散熱解決方案,滿足客戶從電源到晶片、從伺服器到基礎設施的多元需求,與客戶攜手實現綠色AI的願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