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 (NVIDIA) 的年度 GTC (GPU Technology Conference) 開發者大會已結束兩週。經過時間沉澱,我們更能清晰地解讀大會內外所傳遞的訊息。
GTC 的舉辦固然受到 AI 技術與應用快速演進的驅動,但輝達作為主辦方,更在會中展現出強烈的企圖心,強力宣示其 AI 觀點。
在本屆 GTC 中,輝達甩開競爭對手的意圖處處可見,這不僅體現在其所謂「護城河」生態系的持續深化,也展現在它不斷跨足新的 AI 應用領域、擴大版圖的行動上。
輝達高牆,難以逾越
輝達在 GTC 期間宣布的產品與配套措施,已透過媒體與社群廣泛傳播。黃仁勳一口氣公開了未來四年不同世代晶片產品線的細節,不僅涵蓋 Blackwell 世代及其後續產品,也為輝達與客戶合作打造客製化 ASIC 晶片開啟了大門。
為應對包括金融、生醫等不同 AI 應用市場的需求,輝達也鎖定與各領域的關鍵客戶及夥伴合作,共同打造具體的 AI 應用架構。
輝達才在今年一月的 CES 展上宣布進軍實體 AI (Embodied AI) 與機器人領域,在本次 GTC 上,便已確認將以開源方式拓展相關軟體生態系。
晶片廠商為其晶片搭配驅動程式等軟體並非新鮮事。多數晶片商會提供公版軟體與參考設計,以降低客戶導入新產品的門檻。然而,輝達憑藉長年積累,以 GPU 為核心,為 AI 運算、網路等複雜基礎設施所打造的 CUDA 生態系,已構築起難以逾越的高牆與深溝。
這也使得 AMD、Intel 等追趕者在其面前,要加速追趕變得益發困難。
輝達 CUDA 生態系如此強大,甚至引來法國競爭主管機關在去年中對其啟動反壟斷調查。
不只自強,還要利他
關心輝達的台灣讀者想必都理解,輝達將與夥伴的緊密協作視為重中之重。黃仁勳在本次 GTC 的媒體記者會上便特別提到,與其他矽谷科技巨頭相比,僅有約三萬六千名員工的輝達規模並不算大,因此格外需要強調與盟友的密切合作。
他以輝達近期推出的矽光子 (Silicon Photonics) 技術產品為例,強調若無台積電及其他台灣、東亞合作夥伴的共同協力,輝達單憑一己之力,不可能如此快速地將此技術打造完成並推向市場。藉由矽光子等新技術,輝達現在能將大量高階 GPU 相互連接,巨幅提升算力規模,以滿足全球眾多 AI 廠商的運算需求。
如今輝達羽翼已豐,資源遠比過往豐厚,它也開始積極拓展策略性投資,以強化其「護城河」體系。
自 2021 年以來,輝達也積極進行策略性併購,總計已併購七家 AI 新創公司,光是去年便收購了四家。
就在 GTC 期間,輝達收購了合成訓練資料 (Synthetic Training Data) 市場的領導廠商 Gretel,意圖強化其在實體 AI 領域的實力。與此同時,其持有約 5% 股份的 AI 雲端平台營運商 CoreWeave,據報已在那斯達克 (Nasdaq) 上市。
不只晶片,更是基建
更能反映輝達長期野心的,是其進入量子運算領域的承諾——這是一個需要長久探索才可能成熟的領域。在 GTC 議程中首次設立的「量子運算日」(Quantum Day) 上,來自美、歐、澳等西方國家的十二位量子運算新創公司與大型企業代表,輪流與黃仁勳進行了對談。
儘管目前量子運算的眾多可能發展途徑仍在探索階段,距離成為技術與商業主流仍極遙遠,但黃仁勳仍花費一個上午與專家們進行腦力激盪;接近中午時,也浮現出當前可採取的行動共識。 對輝達而言,在現行主流的 CPU+GPU 模式基礎上,未來可能邁向 CPU+GPU+QPU(量子處理單元)的新模式。
此外,在輝達邁向實體 AI 的當下,材料科學、生物科技等領域極度缺乏高品質的訓練資料,而善用量子運算正有潛力在此類資料的生成上提供巨大幫助。中午時分,黃仁勳與眾人相約明年 GTC 再聚,共同檢視過去一年的具體進展,並展望量子運算的未來。
黃仁勳在今年 GTC 期間屢次強調:輝達已不再將自己定位為單純的晶片公司,而是 AI 的「基礎技術公司」(Foundational Technology Company),致力於打造 AI 相關的「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
他一再重申,其口中的「基礎設施」,並非僅指一般所稱的資料中心與網路硬體,而是支撐 AI 運作的基礎技術體系,這不僅包含晶片、伺服器、網路通訊設備等硬體,更涵蓋在其上運行的軟體與工具。
絕非偏執,而是戒慎
居於領先地位的輝達為何如此急迫?從電腦週邊的繪圖晶片與板卡起家,如今已躍居 AI 生態系核心地位的輝達,身處 AI 產業浪潮之巔,其審慎應對、積極佈局的心態不難理解。
當 AI 巨頭競相投入鉅額展開軍備競賽時,輝達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然而,AI 模型研發的重心終將逐漸從模型訓練轉向實際的 AI 推論應用。
屆時,科技巨頭的投資策略與營運模式是否會隨之改變?它們是否仍會持續如此大手筆地投資 AI 資料中心的硬體設施?這一切都還是未定之數。但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對輝達產生巨大影響。
人們或許還記得英特爾 (Intel) 傳奇人物安迪・葛洛夫 (Andy Grove) 的名言: 「唯偏執者得以倖存」(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 。
輝達絕非偏執,但其一路走來的警惕與審慎,或許正是維持其今日地位的關鍵。
延伸閱讀:影片|光碟機老將3年大翻身!達明機器人「開眼」機械臂搭AI模型,如何穩居全球市占老二?
3分鐘看完黃仁勳GTC演講精華!AI會旺到2028?最新GPU發展路線圖、概念股一次收
責任編輯: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