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反永續就等於不理性?川普綠色新政挑戰國際ESG主流,背後其實有邏輯
【觀點】反永續就等於不理性?川普綠色新政挑戰國際ESG主流,背後其實有邏輯

資源該由市場機制或政府管制分配,應源自經濟學家亞當斯密與皮古對如何達成柏拉圖最適(不計較平等或公平)理論之間的拉鋸,而相較當前全球訴諸合作管制的氣候行動,美國總統川普的氣候政策似乎是一種更偏重市場機制的作為。

對美國而言,最值得重視的氣候效應或許是房市淨值衝擊。畢竟總值達50兆美元、近美國國內生產毛額2倍的美國不動產,代表了3分之2美國人的核心利益夢想。如今洛杉磯野火所印證在未來30年,美國可能因氣候風險遭受1.47兆美元的價值減損。

這些衝擊將包括對全美住宅不動產供需基本面的影響、消費者保險及融資成本的提高、陽光州的不動產貶值及數以百萬計境內氣候移民的產生等,且這些負面影響也將呈現在對於總體經濟面的評估上。

川普氣候政策的五大關鍵行動與衝擊

由於川普是個氣候變遷懷疑論者,所以對他政策的理解,必須回到川普精簡政府、減少管制干預、國家與能源安全至上、經貿利益優先的基本架構上觀察。具體來說,其氣候政策包括以下5點:

一、退出巴黎協定
聯邦政府不再奉行國家自定減碳(NDC),也不再承擔財務出資的義務。
二、宣告國家進入能源緊急狀態
加倍並加速化石燃料開發,包括在聯邦土地行使地役權,及必要時援用《國防採購法》開發私有土地及資源。
三、加速開發化石燃料的許可程序
採行凌駕瀕危生物及極地保護法規的政策。最近日本就因應川普對等經貿與關稅政策的挑戰,似已決定參與開發阿拉斯加州的天然氣。
四、撤銷拜登的電動車政策目標及措施
2030年銷售新車須有一半電動車,且考慮給購車者7,500美元稅賦減免優惠。
五、排除環境正義的考慮
未來對新設施或排放的審查,將不再納入弱勢族群的特殊考慮。

再從ESG面向拆解來看,E的環境衝擊中,川普強力支持化石燃料、中止許多清潔能源倡議,導致企業在長期經營模式的永續取捨上陷於不確定。其次,放寬溫室氣體排放管制,則將惡化美國企業的排放並加速減損自然資源。此外,隨著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等國際條約或組織,將導致國際減碳及控溫努力的退步,巴西及印尼甚至已表示考慮效法川普,這些皆是帶給國際政經環境的負面衝擊。

在S的社會衝擊是川普反對多元包容政策,將影響遵循主流DEI(Diversity, Equity & Inclusion)的企業經營思維,並波及後續全球金融2.0及綠色金融3.0的推動。極端政策像是將性別女性認同者移送男監、取消對少數族群的保護等。其次,川普加速並強制遣返非法居留者的高密度政策作為,已造成社會不安且影響勞動市場供給。至於G的治理衝擊,目前川普廣泛的原則性鬆綁政策,像是制定1個新管制須鬆綁10個管制,也衝擊到永續治理原則的推動,並影響公司的可信與透明度。

表面上,川普的政策似乎反科學且悖離主流,但探究其背景,顯然是源自能源緊急的邏輯,也正是這種美國憲政體制首見的全國性能源緊急宣告,讓他的行政權能極度擴張。

除了介入所有能源相關計畫,甚至可透過《國防生產法》加速能源生產、授權緊急採購、限制環境法規,或援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停止國外能源進口。換言之,能源緊急的主張,終將引發「ESG投資是否屬於永續」的思辨,這或許更是問題重點所在。

藉由干預聯邦政府與ESG的S所強調DEI方案的投入,導致DEI的作為是否即等同永續受到根本性的挑戰,並逐漸在許多州的司法訴訟中被辯論。以2025年1月10日德州地院的標竿訴訟為例:在美國航空為被告的集體訴訟中,指摘美國航空及相關被告,將員工退休基金投資於遵行ESG策略的基金,違反了1974年《僱員退休收入保障法》規定的忠誠受託責任。該案尚未終審,但已引發寒蟬效應。

川普的ESG觀不全然非理性?從保守主義解讀資源配置邏輯

國際趨勢上,2023上半年的全球ESG資產已占全球受託管理資產的7.9%,且其ETF規模達5,000億美元。但在分布上,顯然以歐洲為重,如前所述且美國的ESG投資不特別積極,未來歐洲應會持續領先。

就目前國際4兆美元的ESG資產趨勢來看,川普的政策或許只能減緩在美國的成長,無法改變全球投資者對ESG的支持。例如川普上次任期間,亞馬遜便嘗試在政府與利害關係方的要求之間取得平衡,持續擴大其永續報告。這種調和政策與市場需求的作為,將是面對未來4年不確定的美國企業主要態度。

相較以歐盟綠色新政及綠色投資規則書為基準的國際ESG規範及標準發展趨勢,美國的作法恐將影響其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當然其結果如何,仍必須取決於全球消費者及投資者的傾向了。

顯然在川普新任期,ESG法規鬆綁、企業策略及全球趨勢這3者間的權衡將成重點。而美國證監會對氣候風險揭露要求的強度、對企業反應的回應及對國際標準的評估,則是川普後續施政的基礎。

換言之,川普的氣候策略不如表面上呈現的顢頇與非理性,而是一種標準的右傾保守主義,也是以市場取代政府的再一次選擇。一如川普不積極干預聯準會的貨幣政策,而是依賴股市機制來決定貨幣價值,這反而是信任獨立專業監理機制來支持市場機制的表現。因此,長期來看,能跳脫政府補助的氣候行動或ESG,反而才是能發展出穩定而健康的氣候行動者,或許這也正是川普期待的資源配置效率。

延伸閱讀:關稅戰第一消息來源都在這!truth social是什麼?台灣可下載嗎?DJT又是什麼?

責任編輯:蘇柔瑋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2025台灣設計展將開展!本次由彰化縣政府建設處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共同聊聊「圓未來之行」展覽與其背後的城市發展與公共建設,時代帶來了哪些蛻變與機會,彰化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陳昌茂處長談到:「先輕鬆聊聊彰化最為人知的印象吧,許多外地人提到彰化,就是控肉飯與肉圓,美食旅遊確實是大家的共同嗜好,但是否有其他的深度內容,能給大眾重新認識彰化的機會?『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就是一個好契機。

圓未來之行,與城市一起成長:你所知道的彰化,它是什麼?

300年來的發展,彰化的農業與工業在國內甚至國際都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半工又半農的發展成了城市獨有特色,在行政區劃及地方制度的調整下,縣市間的城鄉差距造成了資源上的落差,因此,政府近年於交通、城市規劃與建設上積極推動許多計畫,此次的展覽為的就是讓民眾看見設計中與蛻變進行中的彰化,包含:彰化交流道的農業區解編、國民運動中心興建、規劃與建設八大生活圈轉運站及全國首創的長照衛福大樓等等,從交通、建設面改善實質生活,正是此次展覽核心,透過時代回顧轉譯為當代及未來發展能量,讓彰化充滿地方鮮活的發展魅力。」

策展人何來香說起,『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時間、轉譯、共創為展出主軸,將時間梳理成「過去─現在─未來」,包含:源(回顧記憶與成長記號)、緣(轉譯與生活)、圓(圓未來城市之貌)、合(共創未來),一如處長所說,將300年的背景梳理轉譯,在「交通、建設、生活」呈現,將其佈局為:三個室內展區X一個戶外展區,透過線上互動與實體呈現,讓彰化時代(過去─現在─未來)逐漸活起來,從低調走向鮮活光亮,「現在」,正是未來的縮影與定錨力量。

圖二.jpg
「圓未來之行」兩大重要推手:策展人何來香、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陳昌茂處長。
圖/ 彰化縣政府

四大展區表述「三源一合」:未來可以被共創,一同設計理想的生活模樣

『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共有四大展區,規劃為:源(記憶之源)、緣(轉譯之間)、圓(未來城市)、合(共創未來),同時串接著「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線,一覽城市的成長姿態。走進展區,開始從「過去」中逐漸甦醒,壓艙石、鐵道枕木等建材文物彷若時光倒流,將觀展者帶回記憶之源,透過佈局中的架構語言,從最微觀的建築元素開始見證曾經,呈現彰化的移居風光;來到「現在」,城市逐漸有了治理與變化,交通疏通了生活與流動,當下的建設創造了更多的「宜居」,像是:「共生共享」,表述著近年的建設成果,如:交通樞紐轉運站、伸港青年住宅、鹿江綠建築,以及老屋改造返鄉青年創業案例等,透過不同形式的交通、城市建設的延伸,以延續更多的綠化、永續、教育與建築示範及全齡照顧與幸福範例城市、共融場域等,舒展著彰化的此刻宜居。
而「未來」正在萌發的可能性,則以情境式劇場呈現城市建設藍圖,置身體驗充滿希望的願景,陪伴居民一起邁向未來。

圖三.jpg
員林市衛生所暨長照社福大樓新建工程拿下第23屆公共工程建築工程類金質獎,建築採全齡化無障礙、節能減碳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提到,「未來城市」象徵著:綻放、圓滿、快捷與新鮮,展區整體風格呈現現代、乾淨、溫暖的未來感,此區域特別設計一個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市,透過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由 AI 即時生成建築並影響城市發展指數,進而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計畫之一。而代表「合」的「戶外串聯區」,則是由在地師生以自然素材共創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延伸探索永續、自然、未來想像及綠色療癒,令「圓未來之行」參與民眾跨域孩童到成人,擁抱接納多齡意見,讓想像活躍充滿新鮮生命力。

彰化的蛻變,是成長留下的獨特印記──未來,由我們共創

有趣的是,『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本次展出地點為: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它不僅是彰化首間公辦的雙語學校,也確定籌設高中部,以接軌國際的教育為目標。當展區中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與交通、建設、生活相互交融與牽連,讓每個時代的彰化,蛻變都因成長而留下獨特印記。從海洋(船運、通商)而生的彰化,在展覽中扣回海洋生態的共創溯源反思。

圖四.jpg
鹿江國際中小學新設高中部,預計117年學年度正式招生。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認為,彰化的發展不必然要同於其他城市,當然也不會是其他城市的翻版,因為彰化有自己的專屬發展模式。期待透過此次展覽與共創,讓民眾與我們一起共同體驗最宜人與舒服的生活輪廓與幸福感受以及發掘彰化未來的無限發展可能;策展人何來香笑著分享,彰化是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銀牌級城市,很期待各地民眾來參觀,重新感受彰化,並與群眾一同共創彰化。延續這樣的願景,彰化縣長王惠美也分享:「縣府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擘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好,外移的人口逐漸回流。這些交通、城市建設的規劃、執行與聆聽大眾意見,都是為了一同探索未來、共同創造大家真正嚮往的生活」。

圖五.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與縣府團隊積極規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打造最宜居 幸福的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 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