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不住震盪,就只能平庸!」查理蒙格一席話曝投資心法:為何股價重挫不等於失敗?
「扛不住震盪,就只能平庸!」查理蒙格一席話曝投資心法:為何股價重挫不等於失敗?

查理.蒙格提醒,長期投資必經大起大落,若無法承受市場劇烈波動,就難以獲得超越平均的報酬。

繼川普宣布「對等關稅」,美股標普500指數一度逼近熊市區間(自高點下跌近20%);當他於4月9日宣布暫緩課徵,市場又迅速反彈,標普回升約9%。

面對股市暴跌暴漲,已故傳奇投資人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當年一席話,如今聽來依然字字珠璣。

這位巴菲特的長年戰友、波克夏董事會副主席,彷彿智慧與冷靜的代名詞,他在美國次貸風暴期間接受英國BBC電台採訪,至今仍極具參考價值。

扛不住劇烈波動,怎麼拿到超越平均的報酬?

蒙格表示,身為一名長期投資人,股價重挫是投資的一部分,而非失敗的象徵。當時他說:「長期持股這件事,本來就是會遇到市場大起大落。你得有心理準備,股價跌個50%是常有的事。」

他認為,投資人如果連市場的震盪都扛不住,要怎麼期待拿到超越平均的報酬?

蒙格還補了一句更犀利的話:

如果你連這種下跌都撐不住,那你可能真的不適合當股東。最後拿到的投資成果,只會是平平而已——因為你沒有像其他人一樣,用較豁達的心態面對市場的起伏。

永遠要用便宜價錢買進好東西

蒙格向BBC主持人坦言,自己與巴菲特三次親眼目睹波克夏的持股價值腰斬,但從未動搖信念,反而在市場最恐懼時堅定加碼。這恰恰呼應了巴菲特那句廣為人知的投資格言:「別人貪婪時要恐懼,別人恐懼時要貪婪。」

蒙格指出,長期投資的本質,就是能夠承受短期價格波動的「心理肌肉訓練」。對他來說,股市震盪不是警訊,而是機會。

每當市場大幅修正,波克夏依然持續進場投資。 這代表,他們會不斷買進那些被低估的股票,並對美國企業恢復獲利能力懷抱信心。

事實上, 波克夏的投資組合——就像整體美國股市一樣——每次經歷大幅回檔後,最終都再創新高。

與其預測牛或熊,不如實在做事

查理.蒙格在2011年面對大學生提問時,曾留下這樣一句相當有智慧的話:「我無法告訴你還會有幾次牛市與熊市,但我可以告訴你最好的應對方式:低頭做事、每天都表現得值得信賴。」

不只是蒙格,個人理財專家蘇西歐曼(Suze Orman)也在近期針對市場波動提醒大家:「不要因為短期下跌就停止定期投資。」她強調,市場下跌時,其實是長線投資人的折扣季。

她提到:「假如你正在為退休存錢,請不要停止,繼續堅持下去、保持穩定的投資。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就是你的力量。」不過,蘇西也警告大家「不要試圖抄底」,因為想精準掌握最低點,就像想贏樂透一樣不切實際。與其寄望運氣,不如專注於「時間」的複利力量。

別問市場會怎樣,問自己有紀律嗎

資深財務規劃師Lee Baker指出,許多投資人往往在最不該賣出的時候選擇離場,結果錯過市場反彈,導致實際損失擴大。

根據美國富達基金(Fidelity)與美銀(Bank of America)研究,歷史上最好的幾個交易日,往往都發生在最壞的市場時期。這也意味著,若在恐慌時退場,你極可能錯過反彈的甜蜜點。

換言之,與其擔心明天會漲還是會跌,不如回頭檢視自己是否已建立穩固的投資紀律與策略。能在震盪中勝出的,不是反應最快,而是能保持冷靜、堅持初衷的人。

延伸閱讀:川普變變變,手中持股撐得住?財報4數字體檢企業穩健度
巴菲特明明在拋售股票,卻對蘋果死心塌地!理由超乎想像

本文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AI浪潮下的眼睛革命:信驊科技如何用一顆晶片,看見產業未來
AI浪潮下的眼睛革命:信驊科技如何用一顆晶片,看見產業未來

當前智慧製造與AI應用正加速深入產業現場,影像監控的功能已從單純的錄影與回放,進階為結合AI技術的即時感知與判斷系統,為產業升級提供核心助力。以伺服器管理晶片(BMC)站穩腳步的信驊科技,這回瞄準更具應用想像力的產品:全景影像處理晶片,並透過結合AI與邊緣運算的技術升級,推進為「沈浸式影像AI視覺晶片」。

「我們希望從『看到』進化到『理解』。」信驊營運長謝承儒說。回首三年半前,他帶著在半導體產業的深厚經歷加入信驊,接下當時仍在探索商業模式與初始階段的Cupola360全景影像晶片(以下簡稱Cupola360)。面對信驊在既有伺服器管理晶片領域的成就,想在這個明星產品之外開拓新天地,無疑是技術與營運思維的雙重挑戰。而這場轉型,不僅是產品的升級,更象徵IC設計公司在AI時代中角色的重新定義。

從「賣晶片」到「賣方案」,破格思維為產品找到新出路

過去的監控系統畫面多以分割格呈現,資訊破碎且不直覺,常讓管理者疲於辨識。信驊推出的Cupola360,試圖以更貼近人眼的視覺邏輯,重構監控系統的觀看方式。不同於傳統攝影機拼圖式的影像拼接,這顆晶片能即時整合來自多個方向的畫面,以最符合人體的視角,提供使用者一體成形、無縫切換的全景視覺體驗。

「Cupola360就是扮演眼睛的關鍵角色。」謝承儒說,晶片若是單獨販售,對於終端使用者來說不僅延長了產品落地時間,也無法將Cupola360的優勢有最大程度地發揮。「你不能用過去那套賣IC的方法賣Cupola360。」想打破框架,謝承儒不僅掌握產品特性,也從自身經驗洞察產業現場在視覺巡檢上的關鍵痛點,進而找到最佳切入點。

他進一步指出,在高科技製造業、傳統工廠乃至大型設施管理中,人工巡檢普遍存在低效、不易標準化的問題。人員巡檢耗時費工,且常因操作不一致、記錄不完整而產生誤差,嚴重影響管理者對產能、設備稼動率甚至異常狀況的判斷。謝承儒舉了一個例子,倘若工程師未確實記錄與機台互動的時間,管理者可能錯估產線使用率,進而做出錯誤的投資與調度決策,這無形中都將造成企業營運的巨大成本。

意識到這些痛點,謝承儒為Cupola360找到了市場的定位與價值,成為管理者的現場分身,同時亦可解決巡檢不便、人為記錄失真、跨廠區監管成本高昂的問題。為降低市場導入門檻,信驊團隊自己打造攝影機硬體與軟體平台,將360度視野、即時影像拼接與AI模組整合成一站式解決方案,讓潛在客戶能一眼看懂產品的功用,並快速理解如何落地應用。

AI加持下的現場分身,不是監控更是判斷與決策工具

Cupola360 整合 AI 模組,從影像即時判斷到工業應用。
Cupola360 整合 AI 模組,從影像即時判斷到工業應用。
圖/ 數位時代

如今,Cupola360不只能為娛樂活動現場帶來全景的體驗,更成功打進製造產業工廠端,如鴻佰科技AI伺服器燈塔工廠、臺鍍科技熱浸鍍鋅廠等,協助第一線人員提升管理效率。「但我們想讓Cupola360從看清楚邁向懂得判斷。」謝承儒說。正是這樣的推進,讓團隊必須整合AI技術,同步拉高產品開發所需的成本資源。因此信驊選擇申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希望藉由計畫補助加速升級,並串連更多場域端的合作資源。

「我們是個資源相對有限的團隊,晶創IC補助計畫幫助我們打通開發節點,鏈結更多場域與合作夥伴,讓產品不只存在於實驗室,而能快速落地。」謝承儒說,即便是上市公司,面對新產品線的龐大研發投入與市場開拓,政府計畫的協助仍至關重要,尤其在建立產業生態系、提供資源整合方面,扮演了加速器的角色。

信驊在導入AI技術後推出的「沈浸式影像AI視覺晶片」,除維持即時全景拼接與低功耗優勢外,進一步整合AI推論能力與客製化模型載入平台。這意味著客戶可以針對不同場域,如車流偵測、人流分析、機台運作識別等,快速導入符合需求的演算法,並大幅減少對雲端資源的依賴。

謝承儒表示,信驊不是在做監控,而是在幫助產業看得更清楚並做出更精準的判斷決策。這些應用遠不止於人流統計或安全監控,更深入到營運管理的核心。例如,工廠產線上不同操作人員的互動時間、無效待機狀態,甚至是否專心工作,都能透過Cupola360搭配演算法清楚掌握。而在公共空間的場域中,它能精確計算人流密度、移動熱區;在智慧城市的街口,則可協助辨識違停車輛、交通瓶頸與車流動線,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這套解決方案具備極高的彈性與擴充性,對於強調資安保密的客戶,信驊只提供晶片與模組,讓系統整合商或客戶自行決定部署邏輯;對沒有開發能力的客戶,則能直接採用信驊設計的完整方案。謝承儒更透露,Cupola360未來將積極與混合實境(MR)技術結合,在全景影像上疊加即時數據,提供超越肉眼的感知與資訊視覺化,讓管理者能從遠端「親臨現場」,並快速掌握一切所需的資訊。

走入百工百業現場,加速產業轉型腳步

謝承儒期望,讓AI晶片成為各行各業的「第二雙眼」。
謝承儒期望,讓AI晶片成為各行各業的「第二雙眼」。
圖/ 數位時代

「我們讓邊緣運算最需要的算力留在最該發揮的地方。」謝承儒自信地說,只要有了沈浸式影像AI視覺晶片,設備就能擁有一雙能處理各種外界訊息的眼睛。這項產品不只為信驊開啟第二成長曲線,也向業界展示來自晶片設計起家的台灣公司,也能走向平台思維與系統整合的道路,成為真正能解決痛點、創造場景價值的科技夥伴。

從晶片到平台,從靜態監看到即時判斷,從單一市場到百工百業,Cupola360不只是信驊的一次勇敢挑戰,更是AI時代下一場「重新定義看見」的產業實驗。隨著這雙「AI之眼」在各行各業加速落地,也讓人們對於一個更智慧、更高效的未來擁有更加清晰的想像。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信驊科技
- 創辦人:林鴻明
- 核心技術:伺服器遠端管理系統單晶片、電腦與視訊延伸系統單晶片、360度影像專用處理晶片
- 資本額:新台幣3億7800萬元
- 員工數:135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