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永續到標準化!360° MOBILITY FORUM展示全球交通生態與移動產業轉型進行式
電動、永續到標準化!360° MOBILITY FORUM展示全球交通生態與移動產業轉型進行式

在全球淨零碳排與電動化浪潮下,2025年是車輛移動進入決勝深水區的一年。由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舉辦,在亞洲最具指標的移動產業論壇「360° MOBILITY FORUM|智駕共創.馳騁新局」,特別聚焦電動化(Electrification)永續發展(Sustainability)與全球規範與安全標準(Standards & Compliance)三大主軸,鏈結台灣機遇,解讀全球趨勢。

外貿協會秘書長王熙蒙致詞時提到,「觀察今日的移動方案呈現多維度發展軌跡,除了C.A.S.E.(聯網、自駕、共享服務、電動化)之外,移動過程的安全標準化、綠色能源永續性,也是本次論壇的重要議題。期許台灣在半導體、智慧系統與整合領域的前瞻佈局,持續為移動產業的轉型傳遞更多貢獻。」

微電網啟動能源轉型,台達勾勒智慧移動未來

從智慧城市到電動交通,能源是引領交通新世代的重要催化劑。看準能源供應從集中式轉向分散式以及智慧化營運需求,微電網(Microgrid)將是支撐交通能源韌性的關鍵技術。

台達智慧能源方案新事業發展部副總經理陳治閔
台達智慧能源方案新事業發展部副總經理陳治閔
圖/ TAITRA

陳治閔副總經理指出,微電網有助於提升能源使用率,還能支援分散式發電(如太陽能、風能接入)、儲能與電動車充電網絡等智慧化運作。

對此,台達打造具備「互聯、互通、互融」特色的智慧微電網架構及能源管理平台(EMS),具備即時感測、分散式電源調度方案,可提供用電端智慧控制,並滿足多場景能源協作需求,形成完整的微電網生態系。目前台達在花蓮壽豐、桃園亞洲矽谷場域與多所智慧校園已完成微電網技術的落地驗證,展現其靈活部署的可行性,助攻城市內的交通及能源永續轉型。

台灣賓士打造豪華移動新標準,永續定義未來駕馭體驗

台灣賓士總裁金恩中
台灣賓士總裁金恩中
圖/ TAITRA

面對消費者對永續與智慧移動的高度關注,台灣賓士總裁金恩中指出,品牌將持續發展電動化、碳中和製造以及智慧應用的整合,為豪華車市場的移動情境樹立新高標。金恩中提到,在這個充滿不確定與轉變的時代,Mercedes-Benz 秉持長期價值的堅持,將永續視為豪華定義的一部分,並以「Ambition 2039」為目標,致力於實現新車產品、供應鏈及生產線碳中和的未來藍圖。同時,也將推出豐富的純電車款陣容,滿足市場期待。

除了加速純電車款的問世,為了響應全球倡議的可再生能源與循環經濟思潮,從車輛設計、材料選用、製造工藝到物流配送等流程,也會投入全生命週期的減碳行動。最後針對體驗層面,Mercedes-Benz的豪華座艙將結合 MBUX 多媒體娛樂系統,提供個人化設定、AI 智慧虛擬助理與沉浸式數位娛樂方案,建立全新駕馭體驗的新典範。

DENSO聚焦電動化、自動化雙軌策略,推進移動生態變革

DENSO研發中心資深總監Dr. Kazuoki Matsugatani
DENSO研發中心資深總監Dr. Kazuoki Matsugatani
圖/ TAITRA

因應淨零碳排與智慧移動加速推進的趨勢下,DENSO研發中心資深總監Dr. Kazuoki Matsugatani表示,DENSO擘劃「Energy to Mobility」的願景,一方面擴大採用綠色能源與智慧移動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推動電動化(Electrification)與自動化(Automation)的雙軌策略,促進移動生態系的全面變革。

在電動化領域,DENSO持續深化逆變器(Inverter)效能,降低能量損耗並提升動力輸出,另外也搭配後電動車橋(E-Axle)模組設計,讓車體更輕量化,以因應乘用車與商用車的需求。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DENSO持續鎖定感測器融合(Sensor Fusion)技術,將雷達、攝影機與光達(LiDAR)數據做即時整合,結合智慧行為預測演算法,針對多變的交通情境之下,持續提升更精確的環境感知能力,準確辨識車輛周圍與行人行為,強化移動的安全性。

德州儀器提升駕乘安全,半導體創新扮演關鍵力量

德州儀器(TI)台灣與南亞業務總經理馮偉意
德州儀器(TI)台灣與南亞業務總經理馮偉意
圖/ TAITRA

不論是電動車的充電效能或是自駕車的安全設計,車用半導體都有發揮其價值的空間。德州儀器(TI)台灣與南亞業務總經理馮偉意指出,TI的汽車業務貢獻營收占比達35%,他們透過各種如ADAS、自動駕駛、智慧座艙與電動動力系統的晶片組合,為汽車注入更高階的智慧運算能力,例如推出高精度電池監測、智能電源管理IC與C2000微控制器,支援EV快速充電。

另外,TI 的處理器架構進一步可支援zonal control與central compute設計,搭配模組化 PMIC與多協定傳輸支援,為AI-ready車載平台提供更多彈性擴充的可能性。至於安全議題,因應國際標準ISO 26262安全要求,德州儀器的微控制器(如C2000系列)和毫米波雷達感測器(如AWR系列)皆符合規範,在支援自駕與ADAS應用時,具備高可靠性、容錯能力(Fault Tolerance),以應對突發狀況落實即時偵測的反應效率。

EV安全新標準,UL Solutions推動智慧移動新秩序

V. Srinivasa Desikan, Regional Sales Director, Greater Asia at UL Solutions
V. Srinivasa Desikan, Regional Sales Director, Greater Asia at UL Solutions
圖/ TAITRA

隨著電動車與智慧移動的普及化,全球市場對安全層面要求也同步提升,因而催化產業標準的升級。V. Srinivasa Desikan, Regional Sales Director, Greater Asia at UL Solutions 指出,電動車市場快速成長之下,充電系統、電池管理與供應鏈也帶來新挑戰。例如EV充電過程,誤用錯誤的通訊協定、電池過熱或資安威脅,都可能引發火災、觸電等事故,亟需以高標準的防護設計與國際認證來應對。

對此,UL Solutions推出多項長期策略,包含:投資新能技術領域、擴大測試能量、強化數位資安防護、協助供應鏈夥伴快速應對法規要求。Desikan提到他們分別在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資安(Cybersecurity)、以及功能安全(Functional Safety)三大面向,推動電池模組標準化,防範 EV充電網路遭駭客攻擊,並多加宣傳UL 2580、ISO 26262、UL 2594、UL 2202等標準,確保電池與BMS在故障時來保障人員安全。最後Desikan肯定表示,未來電動化、數位化與永續發展密不可分,安全規範正是驅動這場變革持續向前的隱形防護罩。

從能源供應、產品設計、技術開發到標準合規的制定,今年360° MOBILITY FORUM完整呈現智慧移動橫跨多領域、多視角的整合趨勢。台灣作為全球車用半導體與AI技術樞紐,未來能否更深度鏈結國際市場,爭奪關鍵話語權,整體產業走勢令人值得期待。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