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於台北流行音樂中心進行演說,開場影片中,出現了鴻海、臺中榮民總醫院、川崎重工(Kawasaki Heavy Industries)三方合作共同研發AI護理協作機器人Nurabot,在3月輝達GTC大會亮相之後,再次出現在大眾眼前。
「請幫我拿回護理站,」Nurabot聽到指令後,能夠將放滿檢體的托盤自動收入腹部的收納箱,而屁股也有一個可拿取的箱子,可以放血袋或醫療用品等,並自己走到目的地,不需要一個人在旁邊操控。
這是今年稍早已經在台中榮總運行的AI機器人實作現場, 「機器人的目的是為了解決護理師每天面對的重複性勞務工作,減輕護理人員負擔,」 台中榮總護理部副主任劉淑芳表示。
和以往鴻海的代工形象不同,Nurabot的研發從Day 1就以「深入第一線了解用戶需求」為出發點。這對品牌業者來說,或許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但對代工起家的鴻海來說,是很大的轉變,也是鴻海展現轉型的決心。
鴻海3+3策略持續推進,Nurabot離夢想更近
「現在鴻海正在從一家製造服務公司轉型為平台解決方案供應商。」鴻海董事長劉揚偉2023年於鴻海科技日活動開場時,就已明確表達了鴻海未來的願景。
早在2019年開始,鴻海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以「3+3」結合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而在數位健康和機器人領域中,Nurabot也象徵著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就是要給他們滿滿情緒價值,」鴻海B事業群總經理姜志雄向《數位時代》表示,此次和台中榮總合作的Nurabot護理機器人,團隊派出使用者體驗 (User Experience, UX) 和視覺設計 (Visual Design)、工業設計師(Industrial Design), 「我們不是找業務或是工程師到現場,而是透過訪談加上為期好幾個月的觀察,讓他們知道我們是真的想要提供解決方案,而不是只是賣我們的產品。」
深入醫護現場找出隱性需求,鴻海做出客製化服務
2023年,入選全球最佳智慧醫院評比(Newsweek World's Best Smart Hospitals)的台中榮民總醫院邀請鴻海董事長劉揚偉進行演講,中榮名譽院長陳適安意外從演講中發現鴻海好像跟他所認識的鴻海不一樣了。
姜志雄轉述,當時陳適安對於鴻海所提出的「3+3」的概念非常的有興趣,「沒想到鴻海也開始跨入創新思維,開始要做服務,」抱著半信半疑的心情,陳適安找到劉揚偉,希望鴻海能協助醫院設計出一款能夠幫助護理師工作的機器人。
姜志雄指出,初期研發團隊向醫護人員進行訪談,「但很多時候他們(護理人員)工作是一個慣性,要長時間觀察才能找到『隱性需求』,訪談不一定能呈現真正的問題,因為很多時候用戶並不清楚自己真正的需求。」 鴻海護理機器人團隊結合訪談和幾個月的觀察,發現護理人員忙碌了一整天,但有將近50%的時間都耗費在拿藥、送檢體等來回路程。
「這些工作(拿藥、送檢體)的重複性高,醫療中心場域大,醫護人員一天下來走幾趟也會很累,」劉淑芳表示,導入了機器人之後,預計將來能夠協助解決護理人員30%的勞務工時。
Nurabot搭載NVIDIA Jetson Orin的晶片,將來也能進行AI運算,提供更多的服務。此外,Nurabot搭載ToF鏡頭、3D雷達等技術,可以自主移動並且透過鏡頭分析環境,避開障礙物。
「這個機器人能夠自己跟著護理師!」劉淑芳說,目前Nurabot也已經能夠偕同護理師向進行衛教宣導,「這個機器人因為表情很可愛,在醫院跑的時候,病人都會過去跟他打招呼,對於機器人大家的接受度都蠻高的,」劉淑芳分享。
Nurabot還有一項特別之處,就是用「可抽換式的電池」取代充電,鴻海表示,醫院護理站是24小時營運的,「就算充電只需要20分或30分,護理師不可能等待它充完電,護理師的需求是隨時的,機器人不能休息。」姜志雄指出,有些產品會強調可以自動充電,「但要真正了解使用者到底需要的是什麼服務,技術只是輔助來完成使用者的目的。」
Nurabot的下一步是什麼?鴻海有什麼布局?
台灣2025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在長照、醫護大缺工的情況下,未來機器人有機會能夠取代護理師嗎?劉淑芳強調,護理機器人的重點是協助護理師省去重複性的勞務型工作,並非取代的角色,「機器人一碰到人就會有法律問題,所以現階段還是以取代勞務型工作為主,機器人不會直接單獨接觸病患,護理師都會在一旁協助,」劉淑芳說。
目前Nurabot處於合作第一階段(共三階段),預計11月能夠正式在台中榮總運行並且持續驗證,「下一階段預計導入AI功能,讓機器人可以更智慧,輔助護理師更多,例如病人的翻身和擺位,」劉淑芳指出,若產品驗證順利,將來也能夠擴大使用到不同的場域,例如長照中心,甚至走到家庭。
另外,鴻海團隊透過深入醫院場域觀察,也發現了醫院護理師的另一個痛點。姜志雄指出,手術室中的「刷手護理師」是人力極度缺乏且流動率非常高的職位。
刷手護理師(又稱器械護理師)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協助開刀醫師找刀遞刀,「這個職位壓力很大、根本沒有人想做,但卻是手術能進行的關鍵人物,醫生不會自己找刀啊,」姜志雄說,這也是鴻海未來想要投入的研發領域。
雖然Nurabot目前還在實驗階段,但對於未來智慧醫療發展,姜志雄相當看好,「明年或許就可以看到,」姜志雄以蘋果(Apple)手機舉例,「曾經大家只知道手機就是按鍵式,但賈伯斯(蘋果創辦人)做出了創舉,之後便主導了手機市場,而現在機器人輔助人類的生活,有一天也會走到這步。」
延伸閱讀:人形機器人,會是長照最佳解嗎?
影片|黃仁勳宣布了!台灣總部落腳「北士科」:GB300、通用機器人⋯COMPUTEX演說重點一次看
責任編輯: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