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節電方案來了!施耐德拋液冷解方:至2030年,可幫資料中心減少17%耗能
AI節電方案來了!施耐德拋液冷解方:至2030年,可幫資料中心減少17%耗能

隨著生成式AI崛起,「AI 工廠」(AI Factory)模式將成為主流,同時因為高功耗的伺服器大規模的部署,加上龐大的電力需求,讓能源管理效率成為一大挑戰。

能源管理與自動化數位轉型的法商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看到產業趨勢,5月19日於COMPUTEX 2025座談會發表AI-Ready資料中心的端到端解決方案, 全面涵蓋「供電、冷卻、軟體、永續」四大核心 ,強勢進軍高速成長的AI基礎建設市場,預計2030年可以為全球資料中心節省17%的電力消耗。

施耐德電機.jpg
施耐德電機舉行座談會,探討AI快速發展下,資料中心在供電、散熱與永續營運的挑戰與解決方案。
圖/ 攝影/郭采樺

「AI工廠不是科幻,而是當下進行式。」施耐德電機合作夥伴NVIDIA資料中心事業部高階主管Dion Harris在座談會上表示,資料中心從訓練模型到商業推理,背後都仰賴強大的算力基礎,這正改寫對資料中心在電力供應、散熱管理的設計方式。

「電力」是穩定AI資料中心的生命線

「隨著AI應用加速擴展,IEA預測2030年全球資料中心用電將翻倍,其中AI資料中心用電量更預計成長4倍。」施耐德電機資料中心、網路與服務事業部執行副總裁 Pankaj Sharma表示,過去資料中心平均每櫃功率密度為10kW (千瓦),如今已經突破40-100kW,甚至有些AI超級運算朝每櫃1000kW邁進。

面對這樣的變化對在電力供應、散熱技術與設施設計方面都有著所未有的挑戰。「電力會驅動AI ,但AI也會驅動電力。」 Pankaj Sharma說明,雖然建立AI資料中心需要大量的能源,但透過AI也可以讓資料中心建得更好、更快、更有效率。

主要負責施耐德電機安全電力和資料中心業務的資深副總裁 Nirupa Chander 表示,施耐德電機提出「從電網到晶片」(Grid to Chip)的完整電力解決方案,涵蓋整個供電流程,從市電接入、配電系統、UPS 不斷電設備,到最終進入伺服器的電力分配。

其中,Galaxy VXL不斷電系統(UPS),可以在有限空間內提供最高1.25MW的輸出能力,保證AI計算不中斷,因應不穩定電網環境帶來的風險;而High Density機架式 PDU,可以強化即時溫度監控、電流感測與彈性擴充性。

散熱不再是附屬環節,而是推動永續AI的關鍵技術

不過,資料中心光是有穩定的電力,如果沒有完善的散熱系統還是遠遠不夠。

面對未來每櫃伺服器動輒數百千瓦的功率, 施耐德與Motivair攜手推出產品搭配AI演算平台,可以即時分析熱點與能源效率 ,透過 CFD(計算流體力學)模擬預測,動態調整冷卻策略,最多可以減少76%的冷卻電力消耗,確保從單一伺服器、機櫃到整座機房的熱控表現最佳化。

根據施耐德電機的內部估算,僅透過降低PUE(電源使用效率)從1.43至1.38,就能減少約4%的總電力消耗; 再加上液冷導入與智慧電力管理,整體節能到2030年可以節省17%用電消耗,未來即便是企業級中小型資料中心,也可以逐步導入這項液冷技術。

Motivair策略副總裁Trent McCarley也表示,面對AI資料中心高達每機架千瓦級的電力密度與快速成長的散熱需求,會讓液冷技術成為關鍵核心。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施耐德電機與NVIDIA的合作,透過加入NVIDIA MGX認證計畫,他們的冷卻分配單元(CDU)、Motivair液冷解決方案皆通過認證,不僅強化產品競爭力,更借力在地技術與跨界協作,攜手產業打造高效、擴展性與低碳兼備的AI資料中心。

施耐德電機關鍵電力事業部總經理魏仕杰表示,「資料中心已成為全球能源策略與永續目標的核心。透過結合AI模型與能源平台,我們能在維持高效運算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壓低能耗。」

延伸閱讀:「美國AI擴散規則完全錯誤!」黃仁勳:機器人技術、代理AI模型⋯最遲5年內有大突破

責任編輯:李先泰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