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最甜蜜的投資!收購逾50年投報率飆8000%:See's Candies憑什麼成為不敗甜點?
巴菲特最甜蜜的投資!收購逾50年投報率飆8000%:See's Candies憑什麼成為不敗甜點?

在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的年度股東會上,年屆九旬的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依舊能滔滔不絕暢談數小時,其精力應該讓不少人都汗顏,這個大會也成為每年商業界的一大盛事。

大會上除了眾所周知的可口可樂不離手之外,支持他旺盛精力的,或許還有一個甜蜜的秘密,這個就是巴菲特投資組合中的王牌之一:See's Candies(時思糖果)。

這家加州的老牌糖果製造商,不僅是巴菲特所謂,擁有經濟「護城河」的標竿企業,更為他帶來了驚人的投資回報,也成為其投資哲學中,關於「護城河」理論的經典範例。

一筆險些錯過的甜蜜投資與驚人回報

巴菲特與See's Candies的結緣始於1972年,這筆交易可說是記錄了波克夏・海瑟威的投資軌跡。當時,波克夏以25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這家公司。

回顧這筆交易,巴菲特曾坦言,他最初因為500萬美元的價差而幾乎放棄收購。當時賣方開價3000萬美元,而巴菲特早年的投資邏輯,主要是以尋求價格低於內在價值的標的為主,因此堅持出價不能超過2500萬美元。

而幸運的是,對方最後終於讓步,接受了這個價格,See's Candies也變成巴菲特旗下的一員。See's Candies也在多年後成為累積超過20億美元稅前利潤的成功投資,以及超過8000%的驚人投資回報率 ,如果當初雙方因為這500萬美元,而沒成交的話,這些利潤就可能與巴菲特擦肩而過。

這項投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巴菲特的長期夥伴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的洞察力。蒙格力勸巴菲特,應當更重視一個生意的「質」而非僅僅是「價」,See's Candies擁有的強大品牌忠誠度和無形資產,正是這種高質量企業的表現。See's Candies的收購,也成為巴菲特投資哲學從純粹的「價格投資」轉向「價值投資」的轉捩點之一。

查理 蒙格 Charlie Munger
蒙格生前是巴菲特多年來的密切生意夥伴。
圖/ flickr cc by Nick Webb

收購前的See's Candies:已然穩固的市場基石

在巴菲特入主之前,See's Candies絕非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而是一家已在市場上建立穩固基礎的成熟企業。這家公司由查爾斯・席(Charles A. See)在1921年的洛杉磯創立。其產品概念與許多初期配方,源自他母親瑪莉・席(Mary See)的家傳糖果手藝。

公司的經營哲學中便明確指出,其目標是「只購買能獲得的最好原料」並「提供盡可能美味且有趣的糖果組合」。同時,他們將「品質不妥協(Quality Without Compromise)」作為其公開的口號與使命宣言。

See's Candies成立僅四年後,便已擁有12家分店。面對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當許多企業紛紛倒閉或犧牲產品水準時,查爾斯・席展現了經營智慧。他不僅透過降價(例如從每磅80美分降至50美分)來應對市場緊縮,更採取了積極的擴張與行銷策略。

例如,他推出了「大量採購折扣計畫」,為訂購超過50磅並預付款的客戶提供批發價,這在當時是極具創新性的舉措。更引人注目的是,他於1931年在洛杉磯開設了「陽光糖果工作室(Sunlit Candy Studio)」,這間店鋪配備了最新的設備,並透過巨大的平板玻璃窗讓公眾可以直接觀看糖果的製作過程,以此向顧客展示產品的純淨與製程的透明。

See's Candies.jpg
See's Candies早年的街邊店,由於用料實在,吸引不少顧客排隊購買。

二戰期間,面臨奶油、糖等原料的嚴格配給,See's Candies再次面臨抉擇:是使用替代性原料維持產量,還是堅守既有的配方標準。公司毅然選擇了後者,寧可大幅減少產量,每日在產品售罄後便提早關店,也不願改變消費者所熟悉的味道與口感。這種在危機時刻對產品核心價值的經營方式,進一步鞏固了消費者的信任。

至1972年被波克夏・海瑟威收購時,See's Candies已擁有約167家門市,年銷售額達到3130萬美元,稅前利潤近400萬美元,在加州等地建立了深厚的市場基礎和廣泛的消費者口碑,是一家經營狀況良好、備受尊敬的家族企業。

「護城河」的論辯:馬斯克的質疑與巴菲特的堅持

即使是像See's Candies這樣擁有百年歷史、基業穩固的企業,其商業模式的核心理念,經濟「護城河」(Moat),在日新月異的商業環境中,也受到了挑戰。

近年,特斯拉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便對巴菲特所推崇的「護城河」概念提出了質疑。馬斯克認為,在變化速度極快的現代商業競爭中,所謂的「護城河」是落伍的(lame)。他強調: 「真正重要的是創新的步伐,這才是競爭力的根本決定因素。」

此番言論,無疑是針對巴菲特長期以來將「尋找擁有寬闊且持久護城河的企業」作為其核心投資策略的觀點。巴菲特將企業比作一座城堡,而護城河則是保護這座城堡免受競爭對手侵擾的防禦體系,它可能源於成本優勢、強大的品牌、網絡效應或高昂的客戶轉換成本等。

面對馬斯克的挑戰,巴菲特在其後的波克夏股東大會上,以其特有的幽默與堅定進行了回應。他承認,在某些技術快速變革的領域,護城河或許更容易受到侵蝕。但像See's Candies這樣擁有強大品牌影響力和深厚顧客情感連結的公司,護城河依然至關重要且難以逾越。

巴菲特更表示: 「伊隆或許能在某些領域顛覆一切,但我認為他不會想在糖果業務上挑戰我們。」 對巴菲特而言,See's Candies這條護城河並非僵化的壁壘,而是由時間、情感與獨特體驗共同構築而成。那See's Candies有哪些「護城河」呢?

經濟護城河之一:百年積澱的品牌信賴以及情感

See's Candies最深厚、最難以複製的一道護城河,無疑是其歷經超過一個世紀,消費者對品牌的信賴感。這份信賴並非憑空而來,而是深深植根於數代消費者穩定且滿足的消費體驗之中。

從1921年創始之初,See's Candies公開宣示的經營哲學之一是「只購買能獲得的最好原料」 ,並以「品質不妥協(Quality Without Compromise)」為口號。在產品呈現上,他們早期便以不使用防腐劑為特色,許多巧克力也因其製作方式與配方,給人一種源自家庭廚房般的用心與溫度,這種感受在如此多年的品牌歷史加持下,不斷在消費者心中累積。

See's Candies巧克力.jpg
See's Candies的糖果,給人一種Home made質地。
圖/ See's Candies

更深層次的,是See's Candies與顧客之間建立起的情感連結。在許多美國西岸家庭中,See's Candies不僅是單純的糖果,在節日慶典、家庭聚會、生日祝福等溫馨時刻,都可看到See's Candies出現於這些場景,成為傳遞情感、製造回憶的載體。

巴菲特曾描述這種情感投射,「在加州,幾乎每個人對See's Candies都有印象,而且絕大多數是正面的。」 這種消費者共同編織的集體記憶與情感認同,構建了See's Candies無比堅固的品牌信賴感,使其在眾多糖果品牌中脫穎而出,讓產品升級成一種獨特的區域文化。

經濟護城河之二:源於品牌價值的價格決定能力

建立在深厚品牌信賴基礎之上的,是See's Candies另一項令巴菲特讚賞不已的競爭優勢,卓越的價格決定能力(Pricing Power) 。巴菲特將此視為判斷一家企業是否優秀的關鍵指標之一:「一家企業能擁有的最好東西就是價格決定能力。」

See's Candies的歷史充分印證了這一點。在1972年波克夏・海瑟威收購該公司時,其巧克力的平均售價約為每磅1.96美元。在巴菲特和蒙格的經營下,他們適時的、逐步地提升價格。儘管價格持續上漲,顧客依然穩固。近年來See's Candies的產品售價已達到每磅25美元左右,在過去的五十多年間,價格的年複合增長率約為5%,增幅遠超同期的通貨膨脹率。

這樣的價格決定能力,源於消費者對See's Candies品牌價值的高度認同,不僅產品本身的風味,更包括了與品牌相關的體驗、情感連結等 。顧客願意為這些無形的價值支付溢價。

因此,See's Candies能夠避免陷入純粹的價格競爭,並維持相對較高的利潤水平。

經濟護城河之三:深植人心的送禮文化與配送佈局

See's Candies的第三道關鍵護城河,巧妙地結合了深植人心的送禮文化與公司在配送服務上長期的獨到實踐。前面所提到,See's Candies的巧克力早已成為各經典禮品選擇。這種普遍的「送禮文化」,賦予了See's Candies產品超越一般甜點的情感附加值及社交意義,使其在送禮清單中穩佔一席之地。

此一清晰的禮品市場定位,使其產品享有較高的訂價空間。相較於一般糖果,送禮用途的定位讓See's Candies在同等銷量下能獲取更豐厚的營業額。公司可將此額外營收,策略性地再投入於特定原料的甄選或是提高品牌辨識度的行銷,並確保品質以及物流環節的細緻,由此形成一種強化產品獨特性與市場區隔的良性循環,進一步鞏固其護城河。

與此同時,See's Candies對「將產品完好送達顧客手中」的重視,也與其品牌歷史一樣悠久。早在1920年代便提供郵購服務,並對包裝進行深入研究與反覆測試,以確保糖果在運輸後依然能維持最佳狀態。

這份對配送體驗自始至終的重視與投入,隨著時代演進,已發展為一套成熟高效的線上訂購與現代化配送體系。尤其在近年新冠疫情期間,當多數實體店鋪的日常運營受到普遍限制之際,See's Candies所建立的完善線上銷售渠道與配送能力,便發揮了關鍵作用,成為企業維持營運的堅實支柱。

See's Candies的故事,不僅是一家成功經營超過百年的糖果製造商的發展史,更是華倫・巴菲特投資哲學,尤其是其關於「經濟護城河」案例。

想要了解巴菲特的商業邏輯?不要忘了嘗一次See's Candies的巧克力,實際體驗這百年的長青案例。

本文授權轉載自:商社男的外食迷宮

延伸閱讀:來一杯可樂嗎?解密巴菲特「6歲兒童飲食法」:堅持3不原則,為何一般人別輕易嘗試?
日本掀吉伊卡哇之亂!麥當勞漢堡、薯條⋯掉滿地沒人領:為何嚴重到商品販售擬喊卡?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