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數據,小米重回全球穿戴裝置市場龍頭地位,2025年第一季以出貨量870萬台、年增44%以及市占率19%的成績,超越蘋果的Apple watch。
根據研調機構Canalys最新報告,全球穿戴裝置市場在2025年第一季強勢反彈,出貨量達4660萬台、年增13%。
其中,小米拜小米手環5銷售表現與其HyperOS整合策略所賜,出貨量暴增44%至870萬台,時隔近4年重返全球穿戴市場龍頭寶座,擠下蘋果。
蘋果則以760萬台、5%的微幅年成長退居第二,市佔率16%。儘管成長趨緩,但業界預期,Apple Watch於2025年滿十週年,將在下半年推出大改版,並結合穩定的健康應用生態系,有望再度回升。
小米成功超越蘋果!靠HyperOS及平價策略勝出
小米之所以能在2025年第一季成功超越蘋果,可歸納出3大原因,包括價格競爭優勢、生態系整合以及產品線多元布局。
1.價格競爭優勢
小米以Redmi Band與Mi Band系列等基本型穿戴裝置搶攻中低價市場,其價格策略遠低於Apple Watch,讓小米在新興市場如東南亞、拉丁美洲快速成長。
例如小米手環9,售價為新台幣995元,功能雖非旗艦級,但基本健康監測、長續航等實用規格應有盡有,CP值極高,對比Apple Watch動輒萬元價格,吸引大量入門用戶。
此外,許多消費者在初次購買穿戴裝置時,偏好簡單實用、電池續航力長、價格低的小米產品,有助於擴大裝置滲透率。
2.人車家生態系整合,HyperOS推動跨裝置體驗
Canalys分析師指出,小米透過升級自家開發的HyperOS作業系統,並整合旗下手機、智慧手環和家用裝置,落實小米於2023年提出的「人車家全生態」戰略,橫跨多種設備提供更完整的功能體驗,進一步強化生態圈黏著度與品牌忠誠度。
3.產品線多元布局
小米的穿戴裝置也以多元化的產品線策略靈活搶占市場需求,包括小米手環系列、Redmi手環系列,以及智慧手錶等,從平價基本款到智慧高階款,提供不同消費族群的購買選擇。相比之下,蘋果幾乎仰賴Apple Watch單一產品線,。
生態系成關鍵戰場!訂閱服務崛起
另一方面,報告也指出,當前市場競爭隨著硬體利潤下滑,穿戴裝置廠商正轉向以生態整合與訂閱服務提高獲利,價格親民、功能完整且具備高度整合性的產品,才能展穩市場腳跟。
華為藉由「運動健康App」加速海外推廣,結合硬體、數據與服務,力拚打造自家健康生態系,旗下GT和Fit系列皆有出色表現。其第一季出貨710萬台、年增36%,穩居第三。
三星(Samsung)在本季表現最佳,出貨成長飆升74%,達490萬台,在新興市場主打平價產品,在成熟市場則以智慧手錶維持高端定位。
Garmin則在「Garmin Connect+」個人化健康分析服務推出後,出貨年增10%至180萬台,進一步提升用戶終身價值,在第一季排名第五。
一項Canalys消費者研究報告指出,價格、電池壽命與健康追蹤功能成為消費者如今最重是的3大功能,品牌風格與設計反而次之,許多人更會單純以價格高低、主打功能來做出選擇。
因此,當硬體普及達到一定水準,各家廠商的著力點將放在軟體與生態整合的附加價值,如健康監測與個人化數據服務,預期將掀起一波新戰場。
資料來源:Canalys、9to5Mac、AppleInsider
本文初稿為AI編撰,整理.編輯/ 蘇柔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