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零售市場的不確定性,去年寶雅仍繳出佳績。尤其新推出的純美妝通路Poya Beauty成為消費者的熱門新選擇。」
寶雅總經陳宗成在5月27日召開的股東會上如此開場。
寶雅2024年EPS高達26.74元,被視為國內最會賺錢的零售通路。尤其面對去年台灣零售產業成長放緩,全年僅增長2.6%,寶雅營收仍增加新台幣15.4億元,2024年達236.2億元,繳出年增率7%的佳績。同時,寶雅也維持住超乎同業接近3倍的14%淨利率,去年貢獻35億元稅前淨利。
有這般傲人成績,陳宗成在股東會上點名去年強推的POYA Beauty新店型是主要功臣,在寶雅去年新開的55間門市中,有49間是POYA Beauty,佔比高達9成。而陳宗成也獨家向《數位時代》親揭,打造POYA Beauty的獨門心法:
雙品牌策略目標殺出800家門市,寶雅為何重押Beauty店型?
自2023年寶雅將長期展店目標上修至800家門市時,「我們就知道光憑一種店型(一般標準店),很難開到800家。」陳宗成指出,以目前台灣的商圈市場來看,一般店型的寶雅頂多開到500家就是上限。因此雙品牌通路,是寶雅成長的必選題。
寶雅在2019年時,推出以五金商品、居家修繕為主力的寶家POYA HOME,但因為其受眾與原本寶雅主攻的年輕女性客群差異太大,展店速度不如預期,目前寶家以轉型成店中店的複合店型為發展主力,店數約在20間上下。
反觀POYA Beauty,短短兩年長出90間獨立門市,陳宗成透露,這次會瞄準美妝通路,其實是看見歐美純美妝通路的趨勢。陳宗成解釋,POYA Beauty與台灣現有的開架美妝通路最大不同是,只專注於彩妝、保養商品,而不做藥妝生意。
「過去台灣美妝通路很大部分是copy(複製)日系藥妝店,將藥品、美妝綁在一起。」陳宗成認為,美妝商品最重要的是掌握流行趨勢,但因多數藥妝通路動輒百年以上歷史,導致其習慣合作的美妝品牌較為固定,不僅品類變化較少、品牌替換頻率也低。
跳脫日系藥妝格式,POYA Beauty學歐美龍頭打出新市場
看向國際,日本藥妝通路產業近年成長力道趨緩,像是龍頭之一的松本清控股(MatsukiyoCocoKara & Co),2025財年淨銷售額年增率僅3%,相較2024年的7%以及前年的雙位數成長,明顯放緩。
反倒是純以銷售美妝的通路,例如歐美的Sephora 維持雙位數增長率,以及澳洲的Mecca也打破當地以百貨通路主導彩妝市場的生態,近年在澳洲美妝市場佔比持續攀升,去年已逼近2成,成為壓倒性美妝龍頭通路。
目前,POYA Beauty主要商品分為彩妝、保養、醫美三大類。尤其在醫美這塊,陳宗成指出,因近年國內術後保養品的潮流盛行,許多年輕消費者與其選擇購入高端萬元保養品,「更傾向做微整型再搭配術後保養品。」因此近年被分類在術後保養的醫美品類,不僅消費單價高,也維持雙位數強勢成長。
陳宗成坦言,剛開始做POYA Beauty,「我們也擔心美妝,是不是毛利不若生活雜貨、五金用品,結果發現毛利其實不差,而且坪效更好。」
陳宗成解釋,坪效高是因為美妝品消費頻次高、週轉快,即便單一品項毛利率不突出,但單價與消費金額更高,加上由於POYA Beauty分為街邊店、百貨店兩種,最小100坪左右即能開店,比起過去寶雅一般店型至少需要200、300坪以上來更有彈性。
陳宗成指出,台灣近年社區型態的商場、百貨風潮盛行,百貨也希望消費者在看電影、吃飯之餘,多一些提袋消費,POYA Beauty因此成為許多社區百貨業者招手的對象。
「現在如果這個商圈已經有寶雅(一般店)、我就開Beauty(POYA Beauty),反之亦然。」陳宗成認為雙品牌的互補策略下,展店動能仍大,今年目標要開到470間(2024年為420間),「其中有9成應該也會是POYA Beauty」。
責任編輯: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