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學大師預言!2030年代「奇點」革命:人腦直連雲端,智力將暴增百萬倍
未來學大師預言!2030年代「奇點」革命:人腦直連雲端,智力將暴增百萬倍

自從2005年雷.庫茲威爾的《奇點臨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一書首次出版以來,其對於科技的指數式發展的未來展望催生了一場全球運動,啟發了數百萬追隨者、數百本相關書籍、賣座電影如《雲端情人》、《露西》、《人造意識》等等。

20年來,庫茲威爾對於科技進步的許多預測已經得到驗證,而這些概念,如AI、智慧型機器和生物科技,也已經為大眾所熟悉。

《奇點已近》這本全新著作中,庫茲威爾對於人類邁向奇點(singularity)的進展提出了新看法,評估了他1999年提出的AI將在2029年前達到人類智慧水準的預言,並審視了科技的指數式發展—―在不久的將來,科技將使人類的智能擴大一百萬倍,並將永遠改變人類的生活。

《奇點已近》是庫茲威爾研究人工智慧60年的巔峰之作,是他對這門科學的故事和即將到來的革命的最大貢獻。
2025年5月22日,經濟新潮出版社專訪庫茲威爾,分享他對人工智慧、生物技術與奈米科技未來發展的深刻見解,本文精選5道關鍵問答,一窺未來科技的無限潛力。

《奇點已近》作者雷.庫茲威爾
《奇點已近》作者雷.庫茲威爾。
圖/ 經濟新潮社

首先……什麼是奇點?

奇點在物理上,是指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重力無限大的點,在這個點上,正常的物理定律無法適用。例如:黑洞的中心,或在宇宙大霹靂之前的初始奇點。

在數學裡,奇點是指函數中未定義的點,例如除以0的時候。庫茲威爾曾經預測,2029年將出現能夠通過圖靈測試的機器。

2030年代,利用奈米科技,大腦新皮質的上端部分可以連結到雲端,AI成為人類的延伸部分。

2045年,奇點來臨,人類和智慧型機器無法區分,AI比人類更聰明、更有能力,人類的命運將發生巨大改變。

Q1〉

《奇點已近》提到,基於科技的指數式發展,AI(計算能力)與生物科技、奈米科技的同時進步,在2030年代,人類可以將大腦的皮質層上端與雲端的AI相連,而擴大人類的智能數百萬倍。 令人好奇的是,大腦連上雲端,是什麼感覺呢?就像我們搜尋維基百科的頁面,是一個外在的文本,需要去看、去閱讀、去理解;連上雲端之後的情況是什麼?真的能完全內化嗎?能瞬間智能爆炸性的提升嗎?

庫茲威爾: 目前已有像Neuralink(美國神經科技和腦機接口公司) 與 Synchron (腦機介面新創公司)這類的腦機介面。Neuralink 已經植入三位癱瘓患者,讓他們能用大腦控制電腦;Synchron 則開發出一款小巧且柔軟的裝置,能像放支架一樣微創植入。隨著運算力指數級成長,這些技術會愈來愈先進、成本下降,不需要手術就能安裝,並普及到每個人。

到了2030年代晚期,奈米機器人(大小如紅血球般的電子裝置)將透過毛細管非侵入性地進入大腦,無線連接大腦頂層與雲端中額外的數位神經元,就像你手機現在連上雲端一樣。

今天,如果你想查東西,要用裝置打字或語音查詢,但有了大腦連線雲端後,將完全無縫。想像你的大腦內有大型語言模型的能力,有疑問時,答案會直接在腦中浮現,就像對話中有人糾正你一樣,甚至不需要問出口,感覺答案就像是你自己的一部分,是你智慧的延伸。

雲端中的龐大資訊──基本上是所有的人類知識甚至更多──會隨時取用,不用任何輸入輸出介面。當大腦需要某個資訊時,會以極快的速度從雲端擷取,讓你感覺它早已存在於自己心中。我們的思考將成為生物與非生物過程的混合體。

我們的智慧將也不再受限於頭骨的大小,將會百萬倍地擴展,而非單純的以門薩(Mensa)智商競賽方式提升。AI會增強我們的熱情、技能與同理心,使我們變得更聰明、更具音樂感、更幽默、更有創造力。這種深刻且迅速的變革,就是我們稱為「奇點」的現象,我預測會在2045年前後發生。

延伸閱讀:AI也有人設?研究剖析7大AI內在性格:GPT最仁愛、Claude最謙遜⋯這2款AI最失控

Q2〉

AI對於人們就業的影響相當明顯,現在以及20年後,有哪些會被AI取代的工作,以及不會被取代的工作?有什麼特質?

庫茲威爾: AI將改變未來的工作型態與經濟,並會取代部分工作類別,例如程式編碼。低階和中階技術工作已受到大量衝擊,而這趨勢在未來十年還會加速。

研究估計,美國約有一半的職業在2030年代初可轉成自動化,且已開發經濟體中63%的工作時間是可用現有技術自動完成的。早期易受影響的職業有報稅人員、保險核保師、電話行銷人員、工廠工人、客服、銀行業務及車輛駕駛員。隨著大型語言模型出現,客服、資料輸入處理、程式編碼更容易被自動化。

需要密切、靈活且具個人互動的工作,AI較難全面取代。例如,保母的撫觸、聲音和氣味能安撫哭泣嬰兒,社工的人性視角與同理心對受助者能提供全方位支持。這類依賴人類共享經驗的工作將持續存在。

然而,只關注工作被取代會忽略了一個關鍵:AI雖會取代許多現有工作,但同時會開啟具創造性的新興賺錢方式。

工作型態一直在變化,比如19世紀初美國80%勞動力是農業,現在剩下不到2%。舊工作消失了,但整體工作數量比以往更多。未來工作更不會和現在一樣,15、20年前誰會想得到當社群媒體網紅會是職業?

隨著AI掌握更多人類技能,我們對特定孤立技能的價值將轉向創業力、創造力和適應力。未來想要取得成功,人們需要探索興趣並從中找到熱情。

shutterstock_645747736_ai_robot.jpg
圖/ Zapp2Photo via shutterstock

Q3〉

在AI快速發展而造成人們失業的過渡期,你建議最終會推行「全民基本收入」(UBI; Universal Basic Income),但無疑會對目前主流的資本主義體制帶來重大的改變,你也認為AI發展會衝擊到人類的政治經濟制度嗎?

庫茲威爾: AI正滲透各行各業,不久將改變我們在醫療、製造、能源等實體世界中重視的一切。產品的真正價值將來自其包含的資訊,也就是本質上,所有投入其中的創新,從創意構想到控制製造過程的程式碼。想想音樂產業從實體唱片轉為數位音樂檔案,複製成本幾乎為零,價值就在於資料本身。這也會在所有製造業上發生。

不久後,所有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將100%由軟體及相關資訊構成。資訊科技的通縮率,包括硬體與軟體,將約每年50%對經濟構成強大通縮力。這表示隨著 AI 滲透到各行各業,萬物的成本都將下降。

許多經濟學家忽略了產品的真實價值,認為今日價值100美元的電子產品與十年前等值,儘管其效能已提升了千倍。你現在能用半價買到2年前性能翻倍的智慧手機,但經濟學沒計入這額外價值。未來,我們將看到這種成本下降不限於手機,也包括服裝、住宅、食物和能源。

因此,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成本會大幅降低。到了2030年代初,供應家庭基本需求會相對容易。大約十年內,以今日標準看來相當奢華的生活水準,將變得相當低廉。

這聽起來像烏托邦,但我們已經做過類似的事。想像我們的狩獵採集祖先走進超市,他們會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也表示,未來我們不必圍繞工作來安排生活,不必花費所有的時間工作來維持基本需求。我們將能夠為了學習而學習,培養興趣和熱情,為自己成長和享受。

我認為2030年代會開始推行UBI,以緩解工作被取代所帶來的就業衝擊。初期的UBI可能還不夠充分,但隨時間推移將逐漸完善。UBI會成為一種安全網與彈性空間,協助改善勞動條件、縮小不平等差距,甚至終結極端貧窮。

延伸閱讀:Builder.ai宣布破產!假AI全靠「真人印度工程師」手動:為何微軟、亞馬遜⋯都變債主?

Q4〉

你提到,當AI、奈米機器人、生物科技的發展更成熟,在醫療方面可以延長人類壽命超過120歲的限制。但有錢人或熟悉資訊科技的人往往能先取得服務,也會形成貧富差距、擴大幸福感的落差。貧富差距的問題似乎仍是AI發展不可避免之惡?

庫茲威爾: AI不僅是消除經濟平權的有效工具,也消除資訊的不平等。新科技剛問世時通常最昂果且效果有限,但隨著技術進步、成本下降,等到科技普及至大眾時,它才真正實用且運作良好。以手機為例,早期笨重且只能打電話,而現在幾乎全球人手一機。在2024年,盧安達的居民只需花 16.50 美元就能買到一支智慧型手機,並能使用智慧程度超越美國總統幾個月前所能接觸的 AI。

AI在健康醫療領域帶來的近代變革尤為深遠。我們已有足夠的電腦算力,讓AI執行生物模擬,尋找治療方案的速度比過去快上1千倍。

舉例來說,蛋白質是生命的基本建構,其獨特形狀決定了所有藥物的成敗。過去50年來,科學家一直嘗試弄清單一維度的胺基酸序列,如何摺疊成複雜的三維蛋白質結構,被稱為「蛋白質摺疊問題」。然而,只有少數研究人員嘗試過這項挑戰,且成功率不高,大約只能有20%左右。

到了2022年,DeepMind的AlphaFold 2 AI模型找出2億種蛋白質形狀,不只人類的,還包括自然界所有生命。他們公開發布了這些資料,為科學家提供重新編程生物體以對抗疾病所需的關鍵資訊,更在去年榮獲諾貝爾獎。

我們現在已經擁有首個由AI全程設計,並通過二期A臨床試驗的藥物,由Insilico公司開發,該生物科技公司在位於波士頓與香港,利用AI設計出特發性肺纖維化(一種罕見的肺部疤痕疾病)的藥物,Insilico的AI模型模擬大量分子運作,找到可阻斷疤痕形成分子的分子抑制劑。

這類的突破將帶領我們在2032年前後達到「長壽逃逸速度(Longevity Escape Velocity),屆時我們每年新增的預期壽命將超過流逝的時間。現在來說,你活過一年,就消耗了一年的壽命預期;但如果你積極持續健康飲食,依靠科學進展,每年可延長4個月壽命,相當於一年只失去8個月的預期壽命。

然而,隨著 AI 的指數級快速進展,約 2032 年時,當你活過一年時,因為科學進步帶來的壽命延長,你將同時獲得相當於一整年的額外壽命。而在那之後,每活一年,你獲得的壽命將超過所消耗的時間,從健康的角度來看,如同逆轉時間一般。

這不保證永生,你可能是一個健康的20歲年輕人,還有數十年的生命,但明天卻可能因意外而喪生。不過,這代表我們的壽命延長速度,將能跟上我們的時間流逝,最終解決老化問題。而 AI 也正在處理意外問題。自駕車將大幅減少由人為操作造成的車禍,這些車禍目前每年導致數以千計的死亡。

shutterstock_1099664006_AI.jpg
圖/ PaO_STUDIO via shutterstock

Q5〉

關於AI對齊(AI alignment),如果AI接受到的指令有所衝突,或是AI常被賦予自我增進、自我改善的能力,我們如何確保AI不會暴走,傷害人類的利益或生命?

庫茲威爾: AI帶來的威脅是真實存在的,必須嚴肅以待,但我仍抱持謹慎樂觀的態度。許多人將AI視為人類之外的威脅,要與之競爭求生存的對守,但我不這樣看。AI並非來自火星的外星入侵,而是我們自身演化的延伸,會反映我們的價值觀。我們建造AI作為延伸大腦的工具,就像我們曾經打造工具來建造房屋、道路與橋樑一樣。這正是人類的本質——永遠想突破自身的限制。從最早的古人類用棍子摘取高處的樹枝,到現代科學家運用 AI 尋找疾病療法。突破生物限制是人類的天性。

AI將如同我們的孩子,反映我們到底是誰。身為家長,我們努力成為榜樣,培養孩子價值觀,使他們能做出正確選擇成為好公民。AI亦是如此。

未來我們將與AI融合,生物與科技的界線將變得模糊,最終難以分辨。AI的利益將與人類一致,因為我們將成為一體。

我們現在能做很多事,讓 AI 發展朝對的方向前進。當程式設計者的意圖與給予 AI 的指令不一致,或 AI 發展出達成目標,卻導致意外、有害行為的方法時,就會出現「目標錯配」(Misalignments)問題。

我們已有一些方法可以減少這類風險,例如「模仿泛化」(Imitative Generalization),即訓練 AI 模擬人類的推理與推斷過程,以增強其可靠性。我們也讓多個 AI 相互競爭並批評彼此的推理,藉此發現複雜 AI 系統中的潛在缺陷;同時運用較弱的 AI 協助打造更強大、更一致的 AI 系統(即迭代放大,iterative amplification)。

最終,那些帶來威脅的 AI 能力,也能用來防範這些威脅。隨著 AI 威脅增加,我們抵禦的能力也將同步提升。

我們必須保護並改進人類的治理與社會制度,持續推進我們的倫理理想,這些理想在近幾個世紀與幾十年間大幅降低了暴力事件。

好消息是,歷史站在我們這邊。我的成長過程中,大多數人認為核戰幾乎不可避免。但我們的物種展現出克制使用這些可怕武器的智慧,這正是我們有能力、負責任地使用新興生物科技、奈米科技與超智慧 AI 的典範。我們並非注定無法控制這些風險。

延伸閱讀:Gemini Canvas再進化!不懂程式碼,一鍵就能生成互動式網頁,實測教學一次看

奇點已近:當人類與AI融合一體
圖/ 經濟新潮社

本文資料授權自 《奇點已近:當人類與AI融合一體》,Ray Kurzweil著,經濟新潮社出版

責任編輯:蘇柔瑋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淬鍊390項AI實戰經驗,橘子Vyin AI推出泛娛樂一站式解決方案,宣告終結AI黑盒時代
淬鍊390項AI實戰經驗,橘子Vyin AI推出泛娛樂一站式解決方案,宣告終結AI黑盒時代

面對AI浪潮,當前企業普遍陷入一場「策略兩難」:一方面將導入AI視為維持競爭力的必要投資,另一方面卻又對其不可控性所帶來的營運風險望而卻步。然而,在剛落幕的2025 Google Cloud Summit雲端盛會上,國內泛娛樂龍頭橘子集團揭示了一條截然不同的路徑。其AI品牌Vyin AI正式宣告,將憑藉其「安全、可控、無幻覺」的獨家技術,全面進軍B2B市場,此舉被市場解讀為,這不只是一次產品發布,更是對當前企業對AI市場的「信任危機」所發起的一次正面挑戰。

不從零開始:Vyin AI 源於390項內部實戰的硬實力

有別於眾多橫空出世的 AI 新創,Vyin AI 的誕生源於2020年起橘子集團數位轉型的實務需求,從企業內部痛點出發,投入 AI 的研發與應用,並在集團龐大的泛娛樂生態系中,逐步進行應用驗證,至2023年,累積打磨出390項實際落地的 AI 解決方案。

在遊戲領域,透過AI技術高精準度識別高達 91% 的詐欺行為;在數位支付交易流程中,強化每一道風險控制;在電商平台,創造高達 17 倍的轉換率增長;在媒體事業體,讓廣告成本顯著降低 14.5%,Vyin AI 在橫跨10大垂直產業的實戰中取得亮眼成績,成為驅動業務成長的關鍵引擎,也正是基於這些內部實證的商業效益與深厚積累,2024 年,Vyin AI 將這份淬鍊的 AI 硬實力正式推向市場,賦能全球泛娛樂產業的夥伴。

技術核心解密:如何從根本打破「AI 黑盒」?

Vyin AI 宣稱能「終結黑盒時代」的信心,來自其獨家專利的Distilled RAG(D-RAG)技術。
「LLM的本質是文字的排列組合,過去企業在使用Gen AI Chatbot時會有機率產生出非企業可掌控的資訊,導致公關風險」陳冠宇一語道破了市場的痛點,「Vyin AI的使命就是打破它。我們提供一個完全透明且可控的知識處理流程,讓企業能100%掌控AI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這才是企業能安心擁抱生成式AI的最佳途徑。」

其作法是透過創新的「仿生大腦」架構,將管理企業內部事實、永不說謊的「知識中樞」,與負責組織優美語言的「語言中樞」(如GPT-4等大型語言模型)進行徹底解耦。Vyin AI的D-RAG技術,能以高達93%的準確率(相較一般RAG技術的53%,提升76%),自動將企業雜亂的資料結構化,放入「知識中樞」。如此一來,AI的回覆便有了堅實的「事實依據」,從根本上消除了產生幻覺的可能。

泛娛樂生態系實踐:從客服、推薦到虛擬人的「飛輪效應」

基於此「無幻覺」的智能中樞,Vyin AI 展示了針對泛娛樂產業的一站式解決方案,並揭示了三條產品線如何形成加乘的「飛輪效應」。
1. Vyin Brain (智能中樞 AI Chatbot ): 作為整個生態系的基礎,它不僅是在遊戲客服中達成97%問題自主解決率,更是串連所有互動的核心架構。

2. Vyin RecSys (智能推薦系統): 在飯店業的應用場景中,它能即時分析Vyin Brain的對話,當顧客詢問飯店設施時,立刻推薦符合當下情境的SPA或晚餐預訂。每一次成功的推薦,都為Vyin Brain的用戶理解提供了更精準的數據。

3. Vyin Star ( 授權明星虛擬分身): 作為最創新的應用,Vyin Star讓AI虛擬人與真人共同主持台北跨年晚會、粉絲透過 AI 與偶像團體進行AI熱線的沉浸式互動,其在互動中收集到的粉絲偏好數據,更能即時回饋給 Vyin RecSys,讓下一次互動的推薦更貼近人心 ; 這些極具話題性的操作,成功吸引國內外產業關注,並促成多項合作機會。

這三者形成了一個正向循環:優質的互動體驗(Vyin Brain)帶來更多數據,數據驅動更精準的商業推薦(Vyin RecSys),而創新的真人明星AI化身(Vyin Star)則開拓了全新的互動體驗與商業模式。

不只是客服,更是營收引擎:Vyin AI 重塑飯店顧客體驗

除了在娛樂產業掀起波瀾,Vyin AI更展示了其技術如何深入改造一個極其傳統的行業——飯店業。

想像一個場景:一位旅客深夜入住飯店,發現房間的吹風機壞了。旅客對著房內的智慧客服系統說出問題,得到的卻是無效的選單式回覆,最終仍需撥打電話尋求真人協助。這是多數旅客都曾遇過的無奈,也是飯店業數位轉型的普遍痛點。

Vyin AI的切入點,正是這個最細微卻最關鍵的「顧客體驗」。在Vyin AI的展示中,其Vyin Brain不僅能準確理解「吹風機壞了」的語意,更能透過「情境理解中樞」偵測到用戶語氣中的不滿,第一時間回覆「非常抱歉,為您造成不便」,並立即觸發轉接真人的「動作中樞」。

但 Vyin AI的野心顯然不止於此,真正的差異化在於,將傳統被視為「成本中心」的客服,轉化為「利潤中心」。

橘子集團
Vyin AI以「顧客體驗」切入,期待透過科技為飯店業打造更無微不至的雙向對話體驗。
圖/ 橘子集團

當一位房客隨口問起「飯店有什麼好玩的?」時,Vyin AI 不再只是給出一份設施清單。它會結合Vyin RecSys智能推薦系統,根據當下時間與用戶輪廓,提供動態且個人化的建議:「我們注意到兩小時後,飯店的SPA中心正好有一個空檔,需要為您預約嗎?」或是「一小時後的星空酒吧有現場表演,這是專屬於您的預訂優惠。」

透過這種「對話即服務」的模式,Vyin AI將每一次的客戶互動,都轉化為一次潛在的消費機會,無縫地將房客的「房內時間」導向飯店內的其他高利潤消費場景。這套邏輯不僅僅是販售一個聊天機器人,而是為飯店業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住客站內消費(In-stay Revenue)提升方案」,從根本上改變了飯店業的營收想像。

市場的挑戰與未來:信任,才是AI的終局之戰

Vyin AI 的競爭優勢並非來自基礎設施的規模,而是源自橘子集團多年積累深厚的領域知識,這讓Vyin AI比雲端巨頭更懂泛娛樂產業的細微需求,且擁有在大規模、高壓力環境下驗證過的穩定性與成熟度。因此,在市場策略上,Vyin AI 的商業模式採用企業級的訂閱制與客製化專案混合導入,提供的是從策略諮詢到技術落地的完整服務。

「任何有價值的AI導入,都必須對商業痛點精準剖析。因此,每一次的合作,我們都堅持以深度痛點訪談作為起點,與客戶及合作夥伴「共同定義問題」後,才為企業量身打造解決方案」陳冠宇說。

在追求快速規模化的AI市場中,Vyin AI 選擇一條「不急於銷售產品,先致力於解決問題」的道路。這不僅是他們的商業模式,更是對「信任」的承諾,他們相信這份堅持,最終將會是最寬闊的護城河,讓Vyin AI 與夥伴們共同開啟一個值得信賴的AI新時代。

Google Cloud
2025 Google Cloud Summit雲端盛會上,橘子集團策略長陳冠宇以集團經驗分享,Vyin AI的商用化及成果。
圖/ Google Cloud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