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全台首輛Level 3自駕電動巴士亮相!靠AI防鬼切、疲勞駕駛:乘客不會跌倒的公車要來了?
影片|全台首輛Level 3自駕電動巴士亮相!靠AI防鬼切、疲勞駕駛:乘客不會跌倒的公車要來了?

能夠想像一輛沒人握住方向盤的電動巴士,不只可以自動駕駛,還能靈活閃避障礙、偵測駕駛疲勞,甚至自動安全停靠嗎?這些技術不再是科幻情節,而是在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最新實測的Level 3自駕電動巴士上正得以實現。

《數位時代》於5月27日前進位在彰濱工業區的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參與「2025車輛中心研測之旅」,除了有首度亮相全球第一輛Level 3自駕電動巴士外,還展示具備駕駛行為分析能力的智慧座艙系統與電子後視鏡分析系統。

「隨著車輛電子及AI技術的蓬勃發展,智慧車輛的功能持續升級,車子將從單純的移動工具,轉型為高度智慧化的載具。」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董事長王正健表示,過去大眾對於ARTC印象多聚焦在車輛的碰種檢驗與測試,現在開始針對智慧車輛與產業鏈提供新型態的驗證,同時,也觸及「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

結合車內外感知系統、符合國際標準的全球第一輛Level 3自駕電巴

本次參訪最大亮點之一,就是全球首輛Level 3自駕電動巴士的首次公開展示。

這輛具備聯合國UN R157標準、Level 3自動駕駛能力的電動巴士,結合AI、自動駕駛與資通訊的整合,由車輛研究測試中心攜手成運汽車、義隆電子、奇美車電、友通資訊、智易科技等國內指標車電與ICT業者共同研製。

電動巴士採用本土成運電動巴士的底盤,而核心自駕技術由ARTC自主研發,透過影像辨識與雷達感知技術,加上決策控制軟體、感知融合、駕駛接管判斷與風險應變等功能,讓巴士具備車道維持、障礙物自主閃避與駕駛監控等技術。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副總廖學隆進一步說明,根據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將自動駕駛區分成0到5級,而Level 2與Level 3的自駕技術,最大差異在於駕駛「主導權」的轉移。

在Level 2階段,駕駛人仍須隨時掌控方向盤與視線,車輛只要負責輔助行駛; 但到了Level 3,系統可以在特定條件下主導駕駛,駕駛可以將視線短暫轉移,當系統偵測到複雜的情境時,才需要駕駛再重新介入。

Level 3自駕電動巴.jpg
在Level 3的規範中,車上駕駛只需要持續注視道路情況,可以鬆開雙手。
圖/ 攝影/郭采樺

面對公車駕駛人力日益短缺的現實,這台巴士Level 3的設計試圖緩解駕駛負擔以及降低駕駛因故造成的意外風險,因此,在ARTC測試場域中,現場模擬多種自動駕駛情境,包括車道維持、前方車輛突入與駕駛失能的緊急應對等。

「車道維持系統」是這套自駕系統的基本功能,讓車輛自動維持在原有車道中平穩行駛。然而,若駕駛撥動方向燈,系統會立即判定駕駛意圖進行變道,並進入「預備變道」的狀態。此時,自駕系統會啟動周邊感測器,確認欲切換的車道是否有其他車輛阻擋。

Level 3自駕電動巴士jpg
模擬上路前方忽然有其它車輛插入車道的情境,自駕系統會減速並配合前方車輛車速行駛。
圖/ 攝影/郭采樺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符合相關法規與安全標準,只要感測到相鄰車道仍有來車或障礙物,系統將主動取消變道動作,直到確認車道淨空,才會安全完成變換。這項設計反映對行車安全與法規遵循的高度重視,也讓自駕技術更貼近實際上路環境的運作邏輯。

不過,目前這輛自駕電動巴士仍處於測試階段,未來將依交通部規劃推動「自駕沙盒實驗」,率先導入設有公車專用道的直轄市特定路線。完成測試後,只要推動國內法規修訂,未來有機會展開Level 3自駕巴士的上路應用。

張右龍也指出,Level 3自駕技術未來不會只應用於巴士,同時也能下放至一般乘用車,擴大自駕技術的使用範圍。

智慧座艙與AI聯手:人機共駕技術提升安全層級

自動駕駛不只是希望車子能自己開,還要懂得與人共同合作。這次展示中,車輛中心也推出「智慧座艙監控系統」,透過AI深度學習與異質感測系統,對駕駛人狀態的即時判斷與動態應對。

在AI智慧座艙領域,車輛中心運用「AI深度學習影像辨識技術」與「異質感測融合生物雷達系統」,開發具備
在AI智慧座艙領域,車輛中心運用「AI深度學習影像辨識技術」與「異質感測融合生物雷達系統」,開發具備駕駛者監控、兒童遺留偵測及乘客跌倒辨識等多元功能。
圖/ ARTC提供

智慧座艙系統可以即時偵測駕駛眼睛視線、頭部角度與身體姿態,進一步分析是否出現疲勞、分心或身體不適等狀況。

當系統判定駕駛無法應對突發狀況時,會立即發出警報,甚至主動將車輛減速、靠邊停車,並同步通報後台,確保駕駛與乘客安全。 即使駕駛戴著太陽眼鏡,透過紅外線感測仍然可以辨識駕駛狀況,凸顯系統的高度彈性。

IMG_0282.jpg
模擬駕駛昏睡狀況,右上角的藍框顯示偵測到駕駛閉眼。
圖/ 攝影/郭采樺

此外,針對公車上常見的兒童遺留與乘客跌倒等安全隱患,AI座艙也整合相應偵測技術。當乘客跌倒或兒童被遺留在車內,系統可立即發出警示,預防意外的發生。

未來,智慧座艙將不限於安全功能。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副理鄭光清表示,未來發展方向還包括沈浸式娛樂體驗、AR(擴增實境)資訊顯示、車聯網協作等功能,讓駕駛與乘客皆能享受智慧化移動體驗,加上結合雲端與模擬技術,讓開發過程更有效率,又可以節省大量實地測試成本。

目前全球各國對於Level 3自動駕駛的上路仍持保守態度,尚未全面開放。但ARTC預估,隨著各地法規逐步鬆綁,最快三年內,有希望正式允許Level 3的車輛在特定環境上路。

為了讓台灣產業能提前卡位,ARTC強調,必須提早提供符合法規要求的測試場域與驗證機制,協助國內車電與ICT業者搶先完成技術認證,迎接未來智慧交通的關鍵時刻。

延伸閱讀:誠品4年來首度轉盈!電商3年內回本有望:北中南5大店已到齊,下一步拚「數據掘金」

責任編輯:李先泰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遊戲商機、集點經濟,還能怎麼玩?家樂福 App 創新手遊《家有超市》領風潮
遊戲商機、集點經濟,還能怎麼玩?家樂福 App 創新手遊《家有超市》領風潮

促銷、折扣、集點換購早已成為零售標配,顧客對優惠不再陌生,卻也因此變得難以被打動。若想持續吸引目光,單靠傳統優惠不能只是基本配備,必須進一步創造差異化的體驗。

面對這樣的挑戰,家樂福選擇從「參與體驗」的角度出發,重新思考與顧客的互動方式。一般的集點換購模式,多半是在結帳時累積貼紙、等待兌換,如果集點不僅只是交易過程實現的獎勵機制,而能成為日常生活中具吸引力的行為,活動本身就有了新的生命。

為此,家樂福祭出「好選品 + 遊戲化」雙軸策略,不僅強化換購商品的吸引力,更嘗試讓集點換購活動變成一場好玩的任務挑戰——像在玩一款輕鬆上手的小遊戲,讓消費者在互動中獲得樂趣與回饋。

根據〈2025 Google 遊戲產業交流會〉觀察,近三年內 22 至 25 歲輕度玩家成長超過 5%,短時間、低門檻、無壓力的遊戲體驗愈來愈受青睞,尤其隨著手機普及、使用情境碎片化,這類療癒、好上手、有回饋感的休閒小遊戲遂登上日常消遣主流。

而今年,家樂福就在自家 App 推出小遊戲《家有超市》,讓消費者既能享受樂趣,還能在現實中獲得實質回饋。透過任務導向的玩法,讓會員每日打開 App、完成任務、參與抽獎;簡言之,多玩一點,就多得一點。

這場從集點換購切入、讓顧客互動變得更有趣、更具黏著力的遊戲化體驗,也為零售數位玩法開出新局。它為家樂福帶來了什麼驚喜成果?背後又藏著哪些零售經營新思維?

好選品勾住人心,遊戲機制拉長互動

在集點換購普及、邊際效益逐漸下滑的零售市場中,單靠集點回饋幾乎難以再創新鮮感。有鑑於此,家樂福選擇不拚折扣,而是精準出牌——打出「有感選品」與「數位體驗」雙王牌。

首先,換購商品必須有足夠的吸引力。一直以來,廚具系列都是換購活動中的人氣品項,與量販通路的客層有著高度關聯。家樂福近期與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一系列強調收納便利與簡約設計的鍋具,鎖定小家庭與年輕族群。從「消費者在意什麼」出發,精準切中生活應用需求,為集點換購創造實質吸引力。

家樂福與風靡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輕巧堆疊、收納省空間的鍋具成功吸客。
家樂福與風靡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輕巧堆疊、收納省空間的鍋具成功吸客。
圖/ 家樂福

其次,家樂福嘗試將數位體驗融入集點換購活動中。集點活動雖然常被用來提升顧客回訪與忠誠度,但要持續吸引消費者參與並不容易,關鍵在於如何賦予其新鮮感與使用動機。為了提升集點活動的趣味性,家樂福將集點機制結合遊戲化,於 App 内推出一款角色扮演休閒小遊戲——《家有超市》。玩家在其中扮演超市店長,透過合成商品和解鎖寶箱來完成各項任務,累積的鑽石可用來兌換優惠券或參加扭蛋抽獎活動。此外,遊戲場景中不難看出南僑讚岐、桂冠、好萊牙膏等品牌元素,讓品牌在虛擬環境中入駐,此舉拓展了零售與品牌之間,透過實現“零售媒體”的一環,共同給到消費者互動體驗的新界面。

從集點到體驗,《家有超市》提升顧客黏著力

從每日簽到到完成任務換回實體回饋,家樂福不只拋出誘因,更著眼打造可持續參與的體驗。透過遊戲化設計,將原本只在交易瞬間發生的回饋機制,轉化為日常互動,強化顧客的集點動機與品牌黏著度。

於是,會員不再只是集點兌換的使用者,而是每天願意開啟 App 的參與者。此外,也不能忽視消費者對「誠意」的敏感度,此次活動選品具吸引力,流程設計簡單且回饋實在,就是因爲這樣在實用與情感兩端都建立起信任,也使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更為穩固長久。

家樂福 App 《家有超市》讓集點換購變好玩,每天登入經營自己的專屬超市,完成任務抽好禮。
家樂福 App 《家有超市》讓集點換購變好玩,每天登入經營自己的專屬超市,完成任務抽好禮。
圖/ 家樂福

以 Menastyl 鍋具換購結合《家有超市》小遊戲為例,活動期間即成功吸引近 9 萬人參與,總登入超過 146 萬次,其中近 2萬人至少回訪 7 次——代表用戶不只是點進來看一次,是真的「玩了又玩」;扭蛋抽獎次數則超過 62 萬次,優惠券兌換率達 30.8%,遊戲用戶更穩定佔 App 每日活躍用戶數 8%——這代表參與者不僅止於體驗遊戲流程,而是有實際導流至通路兌換,形成後續消費轉換,會員黏著度與顧客參與度皆有感提升。

從集點升級到數位串聯,家樂福 App 打造全方位會員體驗

隨著家樂福 App 從滿足基本的會員功能進化到品牌與消費者之間互動的橋樑,整合即時優惠、多元支付與個人化推薦模組,提升使用便利性,透過 App 內建小遊戲養成會員每日打開 App 的習慣,也有機會為後續 O2O、OMO 的行銷活動提供更穩定的數據洞察。

透過遊戲化設計,在消費之外持續創造打開 App 的理由,家樂福的成功經驗正為數位零售開拓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但這場遊戲,或許才剛開始。當零售品牌對消費者不再是僅僅販售商品,而是著力於經營接觸、培養習慣、創造停留,會員經濟的布局也隨之變得更為複雜。如何有效應對消費者互動的多樣性,無疑是所有零售品牌都面臨的一大挑戰。而家樂福又會怎麼玩?令人拭目以待!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