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廣三SOGO對街的金典酒店門口,一早8點陸續湧現排隊人潮,他們全為兌換王品股東會紀念品而來。
王品6月5日召開股東會,眼見樓下長長人龍,樓上開場致詞的董事長陳正輝直言 「非常感謝股東們踴躍支持,相信股東都很滿意王品今年的(獲利)表現。」
2024年,王品以全年EPS15.66元的好成績,稱霸國內上市櫃觀光餐飲股獲利王寶座,股東會現場也通過發放現金股利14.59元的決議。
自2015年接棒戴勝益後,陳正輝任職王品董座,在今年走入第十個年頭,集團一路從當年的低潮(2015年王品因營運下滑、食安問題,EPS寫下歷史新低,僅次2021年因疫情所致的虧損),登上觀光餐飲股首間營收超過200億元的獲利王。
今年股東會,陳正輝也特別花時間向股東報告過去十年,王品逐步積累出的3大核心競爭優勢:
優勢一:21項品牌,穩坐台灣多品牌經營龍頭
「王品是國內非常少數有能力做多品牌的企業。」截至4月底,王品集團在台有21項品牌、347間門店。陳正輝指出,為了能在餐飲的賽道上持續增長,多品牌是所有業者不得不走的路。
即使同業都朝多品牌方向發展,陳正輝認為,王品是少數真正做到多品牌穩健展店,還全數是直營的業者。「高品牌存活率是王品最強的核心。」
國內知名餐飲顧問、天帷管顧創辦人林剛羽分析王品多品牌戰法的成功要素,不外乎兩點:「一是新品牌快速試錯、不戀棧,二是垂直包圍拿手菜系。」
林剛羽指出,不像其他餐飲集團,面對起步不順、回收較慢的新品牌,會花2~3年觀察、調整, 「這幾年王品加快試錯步調,旗下許多新品牌幾乎首年就見生死。」
盤點2024年到今年初王品收掉的品牌,包含來滋烤鴨、最肉、旬嚐、初瓦等4項多只有1~2年壽命的新品牌。「即便如此,王品在台灣市場營收仍連續兩年創新高。」
面對拿手菜系,林剛羽認為,王品則以發展不同價位帶、模式包圍。像王品近年擅長的火鍋市場,就從早年成功的品牌聚、石二鍋,往下發展更平價、適合一人享用的12Mini,往上發展則有價位較高的青花驕以及吃到飽模式的和牛涮。
而這幾項品牌,也在年報中被點名是近年展店數、營收顯著成長的功臣。
優勢二:513萬高黏著度會員,助攻淡季營收
陳正輝點出王品的第二項核心優勢,是過去5年打造的會員app「王品瘋美食」。 截至今年4月底,app會員數已達513萬,且王品有52%營收來自會員貢獻。 「全台有辦法做出會員數這麼多、還這麼活躍的餐飲平台只有王品。」陳正輝指出,由於店數夠多、品牌夠多、接觸的會員也夠多,黏著度自然高。
這一大群高黏著度會員,讓王品享有全年業績穩健的競爭優勢。陳正輝指出,王品會員的高支持度,讓品牌即便是淡季,「只要推出好的行銷活動,還是能吸引會員創造不錯的業績表現。」
舉例來說,王品連兩年在7~8月火鍋淡季,推出穿花襯衫、泳褲到旗下鍋物品牌用餐1折的活動,不只社群上掀熱度,也帶動王品去年8月營收一舉創下僅次農曆過年的第二高單月營收。
優勢三:央廚強攻零售市場,挑戰第二曲線
最後一項競爭優勢,則是陳正輝任內大力推動的央廚策略。王品在2018年成立全資子公司萬鮮作為集團央廚,萬鮮目前除了負責供應集團門店食材,也負責開發銷售王品的冷凍食品。
陳正輝指出萬鮮已連 6 年開發、販售冷凍年菜、鍋物組合,獲得市場熱烈迴響,因此近年逐步拓展零售市場的銷售動能。目前王品已研發「石二鍋」、 「青花驕」、「陶板屋」、「王品牛排」等 80 餘種由旗下餐飲品牌所發展出的零售商品,進軍量販、超商、電商通路。
從年報來看,目前零售收入只佔營收5%,規模仍小。但陳正輝看好這條第二曲線的成長,「零售商品可看作是餐飲品牌的『溢價』,補足餐廳無法滿足到的需求,而零售通路端也需要餐飲品牌的加持,作為銷售動能。」陳正輝指出這樣的雙贏合作,有望成為集團下一個指日可待的金雞母。
即便營運亮眼, 但細看王品2024年財務數字,合併營收年增率微幅減少0.12%,主要來自中國市場的衰退。 去年王品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從2023年的50.3億元,縮減至去年的42.9億元,店數也從98間,減少到目前的88間,且因為閉店的支出與損失增加,也連帶影響去年稅後淨利減少約5.55%。
中國市場止跌回升、台灣未來要多開商場店
面對海外市場挑戰,陳正輝指出,中國市場歷經去年營運調整,已到了穩定階段,目前已有計畫開新門店,預計今年下半到明年初店數就會回升。而在美國市場方面,繼去年8月王品宣布投資1.6億元申請成立美國子公司,陳正輝認為,由於目前美國市場的波動較大,仍持續評估發展中,暫時應不會有新動作。
而台灣市場在歷經2023年創下25%年增率的高基期後,成長逐步放緩,台灣事業群收入去年達179.9億元、年增4%。面對台灣購物中心越開越多、餐飲消費移轉至商場的趨勢,陳正輝坦言,王品過去以街邊店為主力,商場店確實開的少, 「但商場在這幾年確實是一個機會,我們也會開始進入商場店,變成街邊、商場兩邊都會開。」
責任編輯: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