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月漲70%!博通躍升美國第7大最有價值上市公司:華爾街卻點出背後6隱憂
2個月漲70%!博通躍升美國第7大最有價值上市公司:華爾街卻點出背後6隱憂

重點一 :博通憑AI客製化晶片股價狂飆70%,市值超越特斯拉、沃爾瑪,成為美國第7大最有價值上市公司。

重點二 :儘管博通股價離分析師目標價還有13%上漲空間,《華爾街日報》仍點出它更深層隱憂,包括晶片效能、政治風險及估值已接近10年來最高溢價等基本面挑戰,投資人須審慎評估。

博通(Broadcom)憑藉客製化AI晶片(AI ASIC)業務異軍突起,股價在過去兩個月狂飆70%,市值突破1兆美元大關,超越沃爾瑪和特斯拉,躍升美國第7大最有價值的上市公司。

這間相對低調的半導體巨頭,成功的故事始於幾年前的一個「副業」。

幫Google製造晶片,無心插柳卻迎來大爆發

當時,博通開始協助Google製造AI晶片,這項業務雖然有趣但並不特別賺錢。

然而,AI熱潮徹底改變了遊戲規則!

分析師們普遍認為,博通現在已掌握了包含Google母公司Alphabet、Meta,以及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等3大客戶。

根據摩根士丹利估計,ASIC晶片市場規模將從去年的120億美元激增至2027年的約300億美元。而博通也釋出樂觀預期,最新財測顯示,第3季來自AI處理與網路晶片的營收將達5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60%,占整體預估營收的三分之一。

然而,博通6月5日公布第2季財報,儘管營收150億美元、每股盈餘1.58美元均優於預期,股價卻意外下跌超過3%。

MarketWatch分析指出,投資人可能對公司財測指引「超越預期的幅度」相對較小感到不滿,或者只是在股價強勁上漲後選擇獲利了結。

除了市場情緒因素外,《華爾街日報》也點出了更深層的隱憂。

客製化晶片效能落差與成本陷阱曝致命弱點

博通AI業務的核心—— 客製化晶片專案,這些專案不僅需要數億美元的前期投資,更關鍵的是,往往無法達到期望的效能目標。

TD Cowen分析師評估顯示,Google最新的客製化AI晶片效能約為Nvidia同類產品的一半,剛好處於「生產有意義」的臨界點。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的最新預測顯示了市場趨勢的轉變:Google今年雖會增加10%到20%的客製化晶片支出,但在Nvidia上的支出將暴增3到4倍,完全逆轉了Google早期依賴自家TPU(編按:相較於傳統的CPU 或GPU,TPU 能更高效處理大型矩陣運算,提升AI模型的訓練和推理速度。)的策略。

這反映出AI大爆發時代,Nvidia新晶片的效能優勢正迫使科技巨頭改變採購決策。

成本陷阱同樣令人擔憂。 雖然客製化晶片單價只是Nvidia先進晶片3萬美元售價的一小部分,但隱藏成本不容小覷:大型運算系統必須使用更昂貴的光纖網路技術,加上開發專屬軟體等額外支出,讓總體經濟效益大打折扣。

聯發科等對手緊咬在後,同時也受川普牽制?

博通面臨的威脅來自多個層面。競爭方面, 美國晶片製造商Marvell和聯發科正緊咬在後,威脅其市場領導地位。

更嚴重是政治風險。 分析師認為博通最大客戶之一是字節跳動,讓公司直接暴露在美中貿易戰火線上。博通執行長陳福陽坦承:「在這種環境下,沒有人能給任何人安慰。」

然而,博通面臨的最根本挑戰是市場天花板效應。客製化AI晶片雖然現在風頭正勁,但Nvidia玩的是更大的池塘。

根據TechInsights評估,整體AI晶片市場預計到2030年達到近5000億美元,但 客製化AI晶片由於開發成本高昂,註定只能服務財力雄厚的科技巨頭,成長潛力也相對受限。

當博通的基本面挑戰逐漸浮現時,其估值問題也開始受到關注。 博通33.6倍的遠期本益比,比費城半導體類股指數高出23%,甚至比Nvidia還高出13%,此估值接近博通至少10年來的最高溢價——這讓任何業績或前景的小幅失望都可能引發股價大幅修正。

儘管如此,市場仍有看好聲音。 《華爾街日報》統計顯示,44位分析師給博通的平均目標價為280美元,較當前價位仍有約13.4%上漲空間,但相較於已經狂飆70%的漲幅,市場預期已趨於謹慎。

或許誠如《華爾街日報》的評論:博通確實在AI熱潮中找到了有利可圖的利基市場,但這個市場並不像許多投資人想像的那麼舒適。

延伸閱讀:財報看營收、碳排,還看生態績效!台達電員工下海復育一萬株珊瑚
輝達兩個月市值「狂增一家特斯拉」,下一步:打造「9千億新部門」

本文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

關鍵字: #晶片 #AI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遊戲商機、集點經濟,還能怎麼玩?家樂福 App 創新手遊《家有超市》領風潮
遊戲商機、集點經濟,還能怎麼玩?家樂福 App 創新手遊《家有超市》領風潮

促銷、折扣、集點換購早已成為零售標配,顧客對優惠不再陌生,卻也因此變得難以被打動。若想持續吸引目光,單靠傳統優惠不能只是基本配備,必須進一步創造差異化的體驗。

面對這樣的挑戰,家樂福選擇從「參與體驗」的角度出發,重新思考與顧客的互動方式。一般的集點換購模式,多半是在結帳時累積貼紙、等待兌換,如果集點不僅只是交易過程實現的獎勵機制,而能成為日常生活中具吸引力的行為,活動本身就有了新的生命。

為此,家樂福祭出「好選品 + 遊戲化」雙軸策略,不僅強化換購商品的吸引力,更嘗試讓集點換購活動變成一場好玩的任務挑戰——像在玩一款輕鬆上手的小遊戲,讓消費者在互動中獲得樂趣與回饋。

根據〈2025 Google 遊戲產業交流會〉觀察,近三年內 22 至 25 歲輕度玩家成長超過 5%,短時間、低門檻、無壓力的遊戲體驗愈來愈受青睞,尤其隨著手機普及、使用情境碎片化,這類療癒、好上手、有回饋感的休閒小遊戲遂登上日常消遣主流。

而今年,家樂福就在自家 App 推出小遊戲《家有超市》,讓消費者既能享受樂趣,還能在現實中獲得實質回饋。透過任務導向的玩法,讓會員每日打開 App、完成任務、參與抽獎;簡言之,多玩一點,就多得一點。

這場從集點換購切入、讓顧客互動變得更有趣、更具黏著力的遊戲化體驗,也為零售數位玩法開出新局。它為家樂福帶來了什麼驚喜成果?背後又藏著哪些零售經營新思維?

好選品勾住人心,遊戲機制拉長互動

在集點換購普及、邊際效益逐漸下滑的零售市場中,單靠集點回饋幾乎難以再創新鮮感。有鑑於此,家樂福選擇不拚折扣,而是精準出牌——打出「有感選品」與「數位體驗」雙王牌。

首先,換購商品必須有足夠的吸引力。一直以來,廚具系列都是換購活動中的人氣品項,與量販通路的客層有著高度關聯。家樂福近期與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一系列強調收納便利與簡約設計的鍋具,鎖定小家庭與年輕族群。從「消費者在意什麼」出發,精準切中生活應用需求,為集點換購創造實質吸引力。

家樂福與風靡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輕巧堆疊、收納省空間的鍋具成功吸客。
家樂福與風靡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輕巧堆疊、收納省空間的鍋具成功吸客。
圖/ 家樂福

其次,家樂福嘗試將數位體驗融入集點換購活動中。集點活動雖然常被用來提升顧客回訪與忠誠度,但要持續吸引消費者參與並不容易,關鍵在於如何賦予其新鮮感與使用動機。為了提升集點活動的趣味性,家樂福將集點機制結合遊戲化,於 App 内推出一款角色扮演休閒小遊戲——《家有超市》。玩家在其中扮演超市店長,透過合成商品和解鎖寶箱來完成各項任務,累積的鑽石可用來兌換優惠券或參加扭蛋抽獎活動。此外,遊戲場景中不難看出南僑讚岐、桂冠、好萊牙膏等品牌元素,讓品牌在虛擬環境中入駐,此舉拓展了零售與品牌之間,透過實現“零售媒體”的一環,共同給到消費者互動體驗的新界面。

從集點到體驗,《家有超市》提升顧客黏著力

從每日簽到到完成任務換回實體回饋,家樂福不只拋出誘因,更著眼打造可持續參與的體驗。透過遊戲化設計,將原本只在交易瞬間發生的回饋機制,轉化為日常互動,強化顧客的集點動機與品牌黏著度。

於是,會員不再只是集點兌換的使用者,而是每天願意開啟 App 的參與者。此外,也不能忽視消費者對「誠意」的敏感度,此次活動選品具吸引力,流程設計簡單且回饋實在,就是因爲這樣在實用與情感兩端都建立起信任,也使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更為穩固長久。

家樂福 App 《家有超市》讓集點換購變好玩,每天登入經營自己的專屬超市,完成任務抽好禮。
家樂福 App 《家有超市》讓集點換購變好玩,每天登入經營自己的專屬超市,完成任務抽好禮。
圖/ 家樂福

以 Menastyl 鍋具換購結合《家有超市》小遊戲為例,活動期間即成功吸引近 9 萬人參與,總登入超過 146 萬次,其中近 2萬人至少回訪 7 次——代表用戶不只是點進來看一次,是真的「玩了又玩」;扭蛋抽獎次數則超過 62 萬次,優惠券兌換率達 30.8%,遊戲用戶更穩定佔 App 每日活躍用戶數 8%——這代表參與者不僅止於體驗遊戲流程,而是有實際導流至通路兌換,形成後續消費轉換,會員黏著度與顧客參與度皆有感提升。

從集點升級到數位串聯,家樂福 App 打造全方位會員體驗

隨著家樂福 App 從滿足基本的會員功能進化到品牌與消費者之間互動的橋樑,整合即時優惠、多元支付與個人化推薦模組,提升使用便利性,透過 App 內建小遊戲養成會員每日打開 App 的習慣,也有機會為後續 O2O、OMO 的行銷活動提供更穩定的數據洞察。

透過遊戲化設計,在消費之外持續創造打開 App 的理由,家樂福的成功經驗正為數位零售開拓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但這場遊戲,或許才剛開始。當零售品牌對消費者不再是僅僅販售商品,而是著力於經營接觸、培養習慣、創造停留,會員經濟的布局也隨之變得更為複雜。如何有效應對消費者互動的多樣性,無疑是所有零售品牌都面臨的一大挑戰。而家樂福又會怎麼玩?令人拭目以待!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