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百貨業都在關注的新光三越董座,終於在7月16日下午拍板定案,由吳東昇續任,總經理吳昕陽同樣續任,並兼任副董事長一職。
其實,上週7月11日首次舉行董事會時,外界原本就預期,吳東昇因為不願如預期交棒,董座結果可能難產。因為上屆董事會改選時,吳東昇曾向日方與泛新光成員股東表示僅擔任一屆董事長,之後就會讓位給家族第三代,也就是吳東興家族的吳昕陽、吳昕達、吳昕昌3兄弟。
該承諾被認為是穩固吳東昇坐上董座之位的支持基礎,加上先前在6月27日召開的股東會,吳東興家族三兄弟首度全數納入董事會,另外董事會13席名單中,也新增不少吳東進、吳東昇支持人選,被解讀是家族團結對抗吳東亮的信號。
豈料到7月11日,因吳東昇不願讓座,導致原本與吳東興三兄弟、老二吳東賢家族的合作破局,董座難產,才又於7月16日重新召開董事會,再度嘗試選出新董座。
然而,此次拍板由吳東昇續任、吳昕陽兼任副董事長,應是家族百般共識協調後的結果,但此舉是否會替吳東進未來挑戰重回新新金戰場,增添哪些變數,外界仍持續關注。
董座換人、日方減少持股,新光三越營運會受影響嗎?
回到百貨本業,此次董事改選,會給新光三越帶來什麼樣的衝擊?
「董座誰出任其實影響都不大,因為實質營運決策還是落在吳東興家族三兄弟手上。」 一名從業二十年的百貨業人士指出,新光三越內的大小決策、營運細節,一向都是由總經理吳昕陽及其兄弟主導,其他吳家成員顯少涉足與百貨實務經營有關的內容。
不過此次由吳東進所領軍的新昕資本,接手日本大股東三越伊勢丹手上21.5%持股,日方代表董事縮減至三席,外界關心是否影響新光三越經營優勢?
「如果是20年前,三越伊勢丹減碼持股,也許會削弱日系精品合作的機會,但現在的新光三越,早就不用靠日方牽線。」 一名熟悉日本商社運作的業內人士認為,如今新光三越早是百貨龍頭,想搶進台灣市場的日系品牌,不必透過日方,也會想自己找上門談合作,日方減碼持股影響不大。
既有百貨體系面臨成長貧頸,恐是家族之爭外最大隱憂
但也不是完全不用擔心。
該名業內人士認為,日方此次釋出手中股權,未必與不想涉入家族紛爭有關。「日本商社減碼持股常見情況有三,一是獲利不佳、二是母公司需要救急、三是評估未來發展性。」
由於新光三越與日方獲利體質皆穩健,前兩者情況不適用, 因此最可能的是,日方在評估台灣百貨業的發展性後,決定減少手上持股。
即便根據商用不動產顧問瑞普萊坊 ( REPro Knight Frank ) 統計,台灣未來5年,有機會再開出多達40多間購物中心,但眼下狀況卻是去年實體百貨業只繳出1.5%年增率。
且截至今年前6個月,以國內兩大百貨體系來看,遠百營收年增減少了3%,新光三越即使扣除台中店業績,年減也大約在2%上下,全年是否能維持正成長,還得看下半年的重點檔期、週年慶,以及即將開出的台南小北門店是否能助力反轉。
就算除去出國潮、總經環境不穩定這些一時因素,「台灣有哪家既有百貨體系敢說未來能再展店10家、20家?」該名業內人士指出,趁日幣貶值、匯兌行情好,出脫持股投入其他百貨產業發展更急劇的新興國家,可能才是日方打的算盤。
也就是說,相較誰來掌舵,台灣既有百貨體系的成長趨緩,可能才是新光三越未來真正要面對的關鍵挑戰。
責任編輯: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