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三越的大膽革命!年輕人買妝不靠櫃,百貨如何撈回9成新客、35歲以下消費力?
新光三越的大膽革命!年輕人買妝不靠櫃,百貨如何撈回9成新客、35歲以下消費力?
2025.04.16 | 新零售

一萬!兩萬!三萬!新光三越化妝品專櫃在母親節、週年慶檔期期間,熟客一靠櫃就是好幾摳起跳(百貨行話,指消費好幾萬元)。

化妝品長年穩居新光三越業績前3名,平均3人進店就有一人買化妝品。在台灣專櫃美妝市場,新光三越市占高達40%。

不過這樣的生意,還能維持多久?

美妝生態改變中!銷售走向M型化,中價位專櫃越來越辛苦

美妝市場正在改變。不只新光三越,多數精品百貨體系中,少數動輒萬元以上的頂奢化妝保養品牌,近年持續維持雙位數成長,而百元價位的開架美妝店,像是寶雅、康是美也持續展店。

「反倒是百貨常見的中價位,也就是數千元左右的專櫃品牌成長最辛苦。」一名資深百貨業人士觀察,2024年萊雅集團旗下中價位品牌碧兒泉,官方去年宣布「策略性調整」在台專櫃將從20多間縮減至7間,登台10年的日系保養品牌THREE也在台陸續結束專櫃經營。

1744095992958@2x.jpg
據CMRI美妝行銷總研2024年報告,以母親節為例,雖然百貨仍是美妝消費主要通路,但平均消費金額減少,電商與海外購物則成長明顯,加上消費者對開架美妝的關注日增,顯示百貨在美妝通路的主導地位正在動搖。
圖/ CMRI美妝行銷總研官網

做為龍頭,新光三越如何守住百億美妝大餅、吸引新世代?答案藏在信義A11館地下一樓的Beauty Stage美麗台(下稱美麗台)。美麗台是新光三越首家自營美妝通路,店內選品、銷售全由百貨負責。

然而,這不只是賣化妝品的地方,而是與年輕消費者對話的實驗場。

新光三越如何守住百億美妝大餅?答案是:自營美妝實驗場

「台灣美妝通路,專櫃、開架、電商向來壁壘分明。」負責美麗台業務的新光三越電子商務部副總經理莊宛妮說道,專櫃有櫃姐服務、開架可自取試用、電商則是線上下單,特性截然不同。對於有鍾愛品牌的消費者來說不是問題,追逐品牌即可,但是年輕族群精打細算,底妝可能專櫃買、彩妝則去開架挑,「跨通路購買才是常態。」

sephora
Sephora源自歐洲,不以專櫃或開架劃分品牌,而是依據目標族群所需的商品來選品,打造一站式複合型美妝通路。
圖/ sephora

美麗台對標的是Sophera、Eveandboy等國外複合型美妝通路,匯集專櫃、開架與純電商品牌於同一空間。

台灣過去少有這類一站式美妝通路。原因很簡單,要讓專櫃、開架品牌願意聚在同一個地方銷售,通路本身要有足夠號召力。2017年日本複合型美妝通路@cosme STORE曾來台插旗,但短短3年便撤出。關鍵之一,正是它開架美妝出身的背景,缺乏招募專櫃品牌的資源,最終仍難真正打造一站式購足的美妝通路。

相對地,與雅詩蘭黛、巴黎萊雅等國際美妝集團合作密切的新光三越,雖有底氣打造複合型美妝通路,「但我們也有很多包袱要割捨。」莊宛妮苦笑。

原來,美麗台最早從新光三越電商起家,在2021年開出第一間實體櫃位,起初以實體電商的定位,想打造一間集結多家美妝品牌、串聯線上線下通路的選物店,但年輕族群卻沒太大共鳴。

為什麼呢?

「一開始美麗台還在用專櫃的思維經營。」莊宛妮舉例,就像客人一靠櫃,熟練的櫃姐就會幫忙修眉、做膚質檢測,美麗台起初也在櫃位上導入AI膚質檢測儀,甚至在部分門市設有護膚室。

2023年團隊重新盤點美麗台定位,做了大量問卷與深度訪談,結果發現用過專櫃服務的會員不到一成,「我們才意識到年輕族群原來要的是無壓力的靠櫃體驗。」於是新光三越著手革自己的命。

革命1:捨棄專櫃思維,轉型年輕人愛的「無壓力」靠櫃體驗

革命第一步,美麗台選擇改掉過去什麼都由美容顧問(櫃姐)服務的習慣,讓消費者凡事都能自己來。

2023年底率先改裝後的美麗台南西店,每排陳列檯上都備有化妝鏡、棉棒、化妝棉,中央試妝桌提供全套備品,讓消費者自在試妝,美容顧問則強化線上服務角色。

莊宛妮認為,年輕消費者不僅不喜歡逛實體專櫃被直面推銷的壓力,也更習慣在線上比價後下單,因此美麗台主打Line一對一綁定美容顧問。

到店後如需協助,可現場諮詢,也可透過Line官方帳號遠端溝通,顧問能即時推新品、傳送官網連結供下單。目前美麗台Line官方帳號中,與美容顧問綁定率高達75%,是同業2倍,並帶動線上營收占比達16%、高出同業平均約7%。

革命2:顛覆專櫃傳統!把品牌打散,讓口紅歸口紅、粉底歸粉底

有了初步成效,第二步革命是大膽打破專櫃化妝品以品牌區隔的「潛規則」。美麗台觀察到年輕消費者品牌忠誠度低,更偏好依品類分區挑選,如口紅、睫毛膏、粉底等分類區。但,難題又來了,專櫃品牌一向最在意隔壁鄰居是誰,更何況是要品牌把自家商品打散?

美麗台_台中lalaport.jpg
美麗台將商品按照品類,分成一排排品類桌,讓消費者在挑選口紅、粉底、睫毛膏等特定品類時能一次比較多種品牌,符合年輕人購物習慣。
圖/ 新光三越提供

團隊遂以數據說服:新光三越整體85%營收來自會員、美麗台卻僅有45%營收來自原有會員,且9成以上顧客從未在百貨其他樓層消費美妝,「代表我們帶來9成新客。」莊宛妮指出,美麗台從這點著力,號招品牌加入改革實驗。

實例證明,這樣的合作確實有助品牌了解年輕消費者的偏好。像是知名香氛品牌Jo Malone在2023年聖誕節在美麗台南西店做了一檔快閃活動,該檔活動不僅收獲95%新客,也發現年紀在25歲左右的消費者,比起標準規格商品,更偏好9ml這種小包裝單位的商品。

透過品類桌陳列的改造,美麗台進店率提升20%,且購物轉換率由30%升至40~50%。隨後台中店與信義A11店也於2024年完成改裝,推升全年交易量增長20%。

延伸閱讀:7-11推「一半消費者都能回本」的超殺訂閱制,背後想什麼?

客單價撐起9成新客,美麗台成流行美妝登台前哨站

如今美麗台平均客單價雖不到專櫃三分之一,且論坪效更遠不及其它鄰居櫃位,但卻是新光三越在化妝品類與年輕人接軌的重要窗口。目前美麗台主力客群落在20歲~35歲年齡區間,遠比新光三越原先上至50歲的化妝品主力客群年輕得多。

新光三越美麗台_蔡仁譯攝-6.jpg
美麗台2023年底於南西店改裝時,首次嘗試導入近30項網路當紅彩妝品牌,讓許多只能代購的彩妝,在百貨公司也買得到。
圖/ 蔡仁譯攝影

而目前美麗台線上線下合作的170個品牌中,來自雅詩蘭黛、蘭蔻、資生堂等原先專櫃化妝品集團的業績佔40%,其他60%都來自每季定期替換的韓系、歐美流行彩妝新品。

莊宛妮指出,以前國外當紅的美妝新品牌想來台設櫃,光營運籌備就要好幾個月,但進駐美麗台,最快一個月就能做到在實體櫃位上架。美麗台也因此成功與多項流行美妝品牌在台獨家合作,像是日本彩妝大師河北裕介創立的&be、韓國知名美妝通路品牌OLIVE YOUNG,「對消費者來說,以前只能靠代購、平行輸入的流行彩妝,現在不僅能來新光三越下單,還能線下試妝體驗。」

美麗台_台中lalaport.jpg
美麗台4月3日在台中lalaport展開快閃活動,預計8月中正式開幕60坪全新門市。
圖/ 新光三越提供

下一階段,美麗台將不僅觀察年輕消費,也作為新光三越探索陌生市場的前哨。像是進駐中和環球與永和比漾廣場,一方面充實區域百貨的美妝供應,另一方面也協助新光三越洞察區域族群偏好,「我們就發現,以家庭客為主的中和環球,香氛與洗沐用品特別受歡迎。」

經過去年一連串改裝,美麗台今年喊出大型門市單店要挑戰5000萬元年營收的目標,此目標若成真,從坪效來看,美麗台也相當於百貨中上等級的美妝櫃位,而展店腳步也不停歇,不僅4月初在台中lalaport開出快閃櫃位,今年底前預計還要插旗新莊宏匯廣場、屏東環球購物中心等,總計將開出8家新門市,屆時門市數將達14家。

延伸閱讀:
2025報稅新制|報稅時間延到什麼時候?年薪低於多少免繳稅?節稅條件有哪些?
工研院AI線上免費課程!基礎應用、行銷圖文設計⋯不用請假也能學,報名資訊一次整理

本文不開放轉載

關鍵字: #美妝電商 #百貨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