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站在事業高點、意氣風發,合約許多細節想都沒想就簽了,哪料到我會有關店的一天。」說話的人,是在媒體前沉寂已久的佐見啦生技創辦人李昆霖。
從事保養品研發製造與銷售的佐見啦生技,於7月24日舉行敲鐘儀式,正式登錄創櫃板,集團旗下最有名的自創品牌莫過於提提研(TTM)面膜。
2016年提提研靠首家打入法國百年精品百貨樂蓬馬歇(Le Bon Marché)走紅全台,並在全盛時期陸續插旗法國老佛爺百貨、德國最大連鎖百貨Kaufhof以及倫敦貴婦百貨Selfridges,此外,還與麗思卡爾頓、香格里拉酒店等一線五星級飯店品牌合作,短短3年內在海外締造新台幣破億業績,堪稱當時台灣最頂尖的國際面膜品牌。
然而,一場疫情,卻讓提提研打下的江山全面洗牌。
當時,疫情不只讓提提研在歐洲百貨的生意一落千丈,疫後復甦之際又遭異軍突起的韓系美妝品牌攻城掠地,「現在歐洲百貨要找亞洲美妝商品,有8成都是韓系品牌。」李昆霖說。
在歷經連續3年虧損千萬元後,2023年佐見啦結束法國子公司,全面撤出歐洲市場,且因為與法方的合約問題,李昆霖也無法帶著品牌另尋其他機會,海外業績因此一瞬歸零,如今集團總營收,相較2018年時最高峰的5億元,也萎縮不少。
雪上加霜的還有,2019年集團砸了3億元自蓋業界頂規工廠「佐研院」,結果落成時正好是疫情襲來、業績由盛轉衰之際,龐大的設備折舊攤提金額,使得佐見啦即便結束海外事業後仍持續虧損,至今集團連虧5年,「到現在工廠我們也才攤提了一半。」李昆霖苦笑。
不過明明公司仍在營運維艱之際,為何選擇在此時面向資本市場?
衛福部PIF新制掀代工需求潮,昔日砸錢進歐盟市場成為救命稻草
原因來自衛福部去年的一紙公告,給了佐見啦一道谷底反彈的曙光。
據衛福部食藥署公告,自2024年開始,國內製造或輸入化妝品業者應建立產品資訊檔案(PIF),且將依產品種類分三年、三階段實施,意思是在2026年7月前,國內所有生產的化妝品(僅手工皂除外)都需要建立能讓產品安全性、有效性都符合法規標準的履歷。
「當年我們為了打入樂蓬馬歇,替每支面膜砸數百萬元做了400多頁的PIF,可說比國內如今的法規標準,還早了15年。」李昆霖指出,當初為了打入歐洲市場,不惜血本砸錢也要跟上歐盟規範的決心,如今成為公司的救命稻草。
李昆霖解釋,由於國內面膜生產商過去多把外銷視野放在中國、東南亞等地的市場,沒有做PIF的經驗,更不知道該跑哪些實驗流程、調整哪些製程才能讓產品合規。因此從去年底上門求助、委託佐見啦做ODM(代工生廠)的客戶,從每年5家,暴增到每月5~10家,ODM業務的營收占比,也從過去不到兩成,在半年內突破三成。
眼看發展第二曲線的機會從天而降,佐見啦因而選在此時向大眾籌資。「這也是為何我們選擇創櫃而非興櫃。」李昆霖解釋,一來是公司仍未轉盈,再來則是創櫃不用經過公開發行等冗長程序,「我們4月才決定要上資本市場,7月就可以登錄創櫃、取得股票代碼。」
五年內ODM拚10億營收,用代工利潤再造品牌東山再起
李昆霖認為,到明年7月前,國內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保養品、化妝品工廠,需要學會做PIF才不致收攤,因此公司ODM的業務應會持續向上。且由於化妝品ODM的毛利率大多在20%以上,「目前預計今年底公司損益有望打平,5年內ODM業績希望能衝到10億左右規模。」若此目標達成,佐見啦屆時應有足夠養分回頭挹注品牌,讓提提研在歐美市場東山再起。
「因為最想做的還是品牌啊!」李昆霖難掩內心渴望地說,今年開始提提研重新嘗試立足海外,不只年初進駐香港Sephora,等到年中被法方握在手裡的提提研代理權結束後,「我們也希望能在年底前重回樂蓬馬歇百貨。」李昆霖指出未來佐見啦在自創品牌上,也希望能做到與ODM業務一樣,5年內10億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