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面膜跟ETF(指數股票型基金)一樣,你不知道買什麼時就買它!」
「我其實沒有敷面膜的習慣,一直覺得敷的都是粉紅娘砲!但發現我錯了,提提研寄了一批面膜給我後,我就開始養成敷面膜的習慣⋯⋯(笑)。」
「這次剛好適逢他們一年一年度的大感謝祭『線上美容展』,一般來說你要在股票中找到一個『dip(逢低買進點)』,什麼時候下跌可以買,很難找到,可是提提研直接開上帝視角告訴你,你現在要買,絕對是最便宜的。」
上面這一段是《股癌》主持人謝孟恭在7月22日的節目上,利用短短3分鐘的口播稿,把「股市術語」拿來和本土面膜品牌「TTM 提提研面膜」做連結,目的是勾起金融仔的購買慾,而他也成功做到了。
提提研和股癌談成的「廣告版面」是片頭的口播稿,也就是在Podcast開始前先念一段廣告詞;此外也釋出一單折扣100元的股癌專屬折扣碼。曝光管道除了節目中口述、節目單集文字敘述外,也會在《股癌》臉書紛絲團、Telegram帳號上一併分享,讓聽眾方便聽完後回頭找折扣碼。
「我們希望股癌可以把『線上美容展』的概念連結股票的操作,引起聽眾共鳴。」提提研製造商佐見啦生技行銷公關總監王彥婷在與謝孟恭討論後,把面膜比喻成投資風險低的「ETF」、線上美容展則比做適合逢低買進的「dip」,並講述敷面膜的知識,透過謝孟恭一貫的犀利風格來推坑。
以成效來看,雙方的合作的ROAS(廣告投資報酬率,即每花1元廣告費可賺到多少錢)為15~20,也就是提提研在股癌投1塊錢的廣告費,可以帶來15~20塊的銷售額/營收。而且還衍生出意想不到的效應:藝人雞排妹鄭家純的「二次分享」。
「她本身就是股癌的聽眾,股癌在Telegram分享被她看見後,雞排妹就在IG跳出來主動分享使用心得,這是我始料未及的!我們沒有想到股癌telegram裡有名人,而且名人還喜歡我們。」王彥婷驚呼。
這不是提提研瞎打誤撞出來的成績,在數位行銷愈來愈難做的年代,檢視效益的指標之一ROAS只要達5都該偷笑了,然而靠著網路行銷打出一片天的提提研,每每找上KOL合作,ROAS平均都能達到15~20。「面膜行業很競爭,這算是業界冠軍了!」一位業界人士評論道。
這間網路動態嗅覺敏感的公司,為何首度與Podcaster合作,就鎖定背後TA和「女性保養品」連結不大的《股癌》?經驗十足的他們,又總結出哪一些Podcast廣告投放心法?
為何敢買Podcast新型廣告、還挑上金融仔TA?
提提研目前線上主要的行銷戰場在臉書,不僅粉絲團人數破26萬人,還成立了社團「提提研究所」,4萬鐵粉活躍度極高。不過王彥婷也意識到,4~5年前還能吃到的高流量紅利,隨著臉書演算法的變化每況愈下,若要擴大觸及面,必須從線上走到線下。
所以除了開始把面膜在美妝店、便利商店等通路上架,從2018年開始,提提研每一年都會參加「亞洲美容保養展」,在官網也同步舉辦「線上美容展」,釋出各種促銷優惠。
過去,提提研和KOL合作的方式,主要請他們發動粉絲來線下看展,最後才會提及沒辦法來現場買的人,線上也可以買。這次與《股癌》的合作,則是首次嘗試只推廣線上美容展。
當時提提研想測試,透過Podcaster有沒有辦法觸及到新的消費者?於是他們在蟬聯Apple Podcast前三名的節目《股癌》、《台灣通勤第一品牌》、《百靈果NEWS》中,選擇了反差最大的一個。
Podcast廣告成效如何量化?設定檢驗項目
王彥婷直言,對提提研來說,釋出給股癌的100元的折扣不算特別殺,折扣碼只是一個手段,一來是便於《股癌》主持人謝孟恭行銷,二來則是容易追蹤成效。
她說,檢視成效是現在很多行銷人遇到的瓶頸,不一定要將轉換率當成KPI,「但如果沒有一個能檢驗的出口,品牌將無從判斷效果。」所以每一次和不同的KOL合作,提提研都設下目標,例如觀看數、粉絲留言數等。
檢驗項目1:創造多少營業額?
和股癌的合作是一次測試,評估成效聚焦在「營業額」。王彥婷並未透露經股癌折扣碼帶來的具體營業額 ,但和股癌合作ROAS為15~20,換句話說就是投1塊錢的廣告費,可以帶來15~20塊的銷售額/營收。
雖然這數字看起來高得驚人,但她表示, 這一成效和提提研過去操作過KOL綁折扣碼的案例大致相同,「還算不錯,但並非高到太突出,和股癌合作這一檔的費用,等同於我們找一個中型網紅做一場直播。」
檢驗項目2:觸及多少新客群?
至於《股癌》有沒有觸及到新的人、帶來一群新的消費者?
王彥婷透露, 比對消費者下單時的e-mail,發現透過折扣碼購買面膜的消費者,6成是新人,4成是既有會員 ,但在「客單價」和「購買品項」上,就能看出明顯差異。
舊客戶平均客單價約為2,500元,購買的品項是高單價、進階版產品,大多為提提研展場主打款;新客戶客單價則約為1,300元,是原先客戶的一半,買的則多為「入門版」商品,也是請股癌主推的低門檻組合,「股癌用投資風險低的ETF形容這一個組合,確實很貼切!」
摸不到、看不到⋯⋯美容產品跟聲音結合的盲點怎麼解?
雖然初次嘗試就拿下不錯的成績,卻也讓王彥婷卻看見美容產品要做Podcast廣告的盲點。
「美容美妝在Podcast的廣告操作相對來說困難,因為消費者習慣『看到』,不管是外包裝,還是真的觸摸體驗到,但在只有聲音的狀態下,用講的會讓觀眾覺得生硬難下嚥,我覺得用聽覺包裝商品這件事還沒成型,這也許是很多的美妝保養品現在還不願意涉入Podcast的原因。」
王彥婷表示, 要讓聽眾有感,或是至少能彌補沒有視覺體驗的缺陷,應該要想辦法透過說出來的內容,用「比喻」、「好理解」、「易聯想」的方式來轉換。
她以10月要推出的優惠商品組合舉例,在這一套商品中有「前導噴霧」、「面膜」及「後抹乳霜」,其中以面膜為核心,可以前、中、後進行一系列完整的保養,極大化面膜的效果,可是這麼生硬的概念,很難只靠平鋪直述的「說出來」,於是,提提研團隊突發奇想,打算用「性體驗」的比喻來描述。
「女生在高潮之前,她需要有前戲,在得到高潮之後,她需要被撫慰,如果女生要極大化享受自己的性體驗,沒有前、中、後的搭配,就沒有辦法有完整愉悅的體驗,如果用這一個方式去講,消費者一定馬上就知道我們想表達的產品概念是什麼,」王彥婷表示,內部都一致贊同這一作法,當時找上了屬性相符、言論大膽,非常適合談論女生「性話題」的百靈果凱莉和丹妮婊姐,只可惜時間實在太趕,最後合作沒有執行。
其實,為了彌補Podcast廣告看不到、聞不到,無法激起消費者購買慾望的缺陷,韓式炸雞品牌起家雞也做過類似的創意嘗試。在6月時,他們找上丹妮婊姐的節目《婊姐必請》,和YouTuber一隻阿圓一起吃自家的炸雞,為了勾起聽眾的食慾,採用ASMR(自主性感官經絡反應)的方式,清楚地呈現吃炸雞時喀哩喀哩酥脆的聲音。
王彥婷表示,未來提提研仍會找Podcaster合作,但不一定會以「高流量」為導向,而是會依據內容,找到最合適說這些話的人。
談起如今不少品牌都對Podcast廣告躍躍欲試,身為「過來人」,品牌應該拿什麼心態跟方法做這一件事?
「在嘗試之前,一定要想好你的『品牌定位』是什麼?行銷不是業務,雖然不是每一件事都要以營業額為目標,但你也要非常清楚,這一次的合作,任務跟目的在哪?」
王彥婷表示,在不同平台上,消費者都有著不同的特型,臉書、IG、YouTube⋯⋯Podcast也一樣,雖然所有人都還在摸索階段,但品牌主得找出來,然後融入它。
責任編輯:林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