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任何一位百貨招商業者:誰是近年最搶手的日系服飾通路?答案十之八九會是:2nd STREET。
這間來自日本、專賣服飾與精品配件的二手店,自2020年在西門商圈開出全台首家門市,截至2025年7月底全台門市已達42家,預計今年底在台門市將達50間,成為僅次Uniqlo,國內店數最多的日系服飾通路。
與其他垂涎台灣市場的日本商社沒有太大不同,2nd STREET同樣以密集進攻高人流商圈與百貨為主要策略,用大量展店拼出知名度與市佔。不過比起其他日系品牌,很快遇到增長瓶頸,2nd STREET過去四年以每年平均10家的步伐迅速展店,至今除了六都,也插旗宜蘭、苗栗及屏東等地,版圖已覆蓋全台一半以上縣市。
究竟手握什麼底牌,讓2nd STREET能在競爭激烈的日系服飾戰場一路暢行無阻?
一句話:2nd STREET強在「沒對手」
在台灣市場幾乎沒有對手,是讓2nd STREET如入無人之境的第一個解釋。
掌管台灣2nd STREET的台灣極沃董事長兼總經理廣畑三之丞,接受《數位時代》專訪時指出,2nd STREET雖賣的是二手貨,但卻把自己定位在時尚選品店,專攻潮流服飾與配件名品,不只與坊間其他跳蚤雜貨店有別,環顧國內通路,也幾乎沒有性質相似的對手與之競爭。
「2nd STREET之前,並沒有大型通路商在做這種生意。」國內二手精品電商平台PopChill拍拍圈共同創辦人郭家齊觀察,過去台灣二手精品店家多半獨立經營,缺乏通路品牌整合,而且商品種類集中在精品包、珠錶等高單價商品,不像2nd STREET主攻精品配件、鞋款或一般名牌服飾,商品價格也從百元到數萬元不等都有。
而這樣寬廣的價位帶,契合Z世代想擁抱永續時尚、又不想花太多錢的消費取向,也在奢侈品市場受經濟前景不穩定而趨緩的現在,成為許多消費者買名牌時的替代選擇。
根據知名管顧機構貝恩(Bain & Company)年初最新調查,去年二手精品全球市場規模已達480億歐元,且成長率遠超過正價精品市場。
坪數小+有精品:2nd STREET成百貨招商生力軍
其實,2nd STREET 在日本的母公司極沃集團(GEO HOLDINGS CORPORATION),是從販售二手 CD、書報、電玩、3C 家電起家,這些年一路發展出 11 種二手專賣業態,「其中主打服飾的 2nd STREET,是我們最擅長的。」主動請纓來台開闢市場的廣畑三之丞透露,當時集團看準台灣還沒有主要的二手精品與服飾玩家,才決定用最受歡迎的店型出海挑戰。
相較同樣插旗台灣、號稱日本第一大二手通路海德沃夫(Hard-off),主打什麼都賣的大坪數二手店,2nd STREET因只賣服飾配件,所需坪數較少,標準百貨店型大約70坪即可進駐,「這點讓2nd STREET與百貨完美契合。」一名資深百貨業者指出,近年台灣不同級別的百貨商場愈開愈多,但最讓百貨頭痛的是: 去哪裡招來這麼多櫃位進駐?
該名業者指出,若不是年營收能突破百億元的百貨商場,大部分的國際名牌精品可不會輕易進駐,而即便餐飲業績表現好、能吸引人潮,但總不可能都只招餐飲櫃位,讓商場變成美食街。2nd STREET因此成為百貨補足精品、服飾鞋包櫃位的救星。
走進2nd STREET,許多在正櫃得先徵求櫃姐同意才能觸摸的商品——愛馬仕、香奈兒的零錢包,Gucci、LV的小皮件——在這裡都能自由試背;「2nd STREET充實了一線百貨以外的商場,在遊逛上的選擇。」
二手店成帥潮挖寶地!2nd STREET曝2大陳列原則
廣畑三之丞也分享,2021年台灣第二家門市開在北市信義區的微風南山,雖是首度在台嘗試百貨店型,但開幕首月業績就超過原本預估的75%,且當時百貨業正逢疫情低谷,首戰就開紅盤的好消息很快在招商群組中傳開。後續2nd STREET也流暢地打入新光三越、遠百、誠品與環球等各級百貨體系,如今近8成店點都是商場店。
即便搭上二手精品升溫、百貨大量擴張兩個市場順風,但真正把客人留在店裡的,靠的還有門市現場的精心設計。據廣畑三之丞透露,2nd STREET在商品陳列與選擇上有兩大原則。
首先是堅持每天上架新品。所有門市每天至少一次上新品,收購量大時就一天會上架好幾次,讓常客也有「今天不進門市挖寶,就可能錯過」的心情。從基層店長出身的廣畑三之丞指出,這是品牌從Day1就秉持的核心精神。
再來還有2nd STREET在全球同步的「現地收購、現地上架」原則。這套模式背後的直覺很務實:誰來賣,往往也是誰會買。2nd STREET認為若店頭貨源能自給自足,商品結構也會更因地制宜,趨近當地生活圈喜好。
舉例來說2nd STREET的忠孝復興店,一開始認為處於精品一級戰區,名牌商品比重較大,但後續觀察到當地收購精品比例其實不如預期的多,便按收購貨源,提高非精品占比,讓陳列與當地客層黏合。
另一項廣畑三之丞不提的競爭力,其實還有2nd STREET最核心的二手商品定價模型。由於二手店沒有自有商品,利潤完全來自買賣價差。 「如何定價、估價,可說是二手買賣的競爭關鍵。」 郭家齊以自身創辦的拍拍圈為例,平台上能提供賣家建議售價的AI鑑價模型從最初約15%誤差,優化到今年上半年收斂在5%以內,等於花了近四年才有這般水準。
郊區外擴啟動 2030目標台灣百店
2nd STREET雖然在全球超過一千店,累積龐大銷售數據,但初期對於台灣本地銷售數據仍是匱乏的。廣畑三之丞透露,一開始派駐第一批日本員工手把手教台灣店員如何替收購商品查詢合理定價,並逐步累積在本地資料庫,才有了現在更適於台灣市場的自家估價/定價系統。
如今台灣市場已是2nd STREET在海外僅次北美的第一大市場;以店數論,在極沃的亞洲版圖中占比超過一半,比其他亞洲市場(馬、星、泰、港),加總的店數還多。
廣畑三之丞指出,台灣2nd STREET的中長期目標很清楚:2030年要達到100店,而為了達成這一目標,2nd STREET的新挑戰將會是如何從熱門商圈向郊區外擴展店,並持續調整合適的品類結構,而背後暗藏的變數還不只這一樁。
「我們在台灣擴張速度理想,也讓其他日本同業嗅到台灣二手市場的商機。」近期海德沃福(Hard-off)以及日本另一二手名品買賣通路Brand-off,持續在台加碼開出實體大店,廣畑三之丞認為,往後來自日本的挑戰者只會越來越多,未來2nd STREET能否在台灣堅守一個人的武林,還有待時間驗證。
責任編輯: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