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比士「雲端100強」榜單出爐!OpenAI強勢3連霸:AI成最大贏家,傳統SaaS還有戲?
富比士「雲端100強」榜單出爐!OpenAI強勢3連霸:AI成最大贏家,傳統SaaS還有戲?

經過這些年AI浪潮的洗禮,AI已經在雲端服務領域中占據了主要地位。知名財經媒體《富比士》近期公佈2025年雲端百大公司榜單,榜首毫無意外由OpenAI奪下。

根據Forbes Cloud 100榜單歷史, OpenAI於2023年首次登上榜首,並在2024年、2025年持續保持第一名。這是Cloud 100榜單自2016年創立以來,首次有AI公司連續三年奪冠。

根據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數據,AI公司在Cloud 100總市值中的占比, 從2024年的21%大幅提升至2025年的42%,總市值達到1.1兆美元,顯示投資人對AI驅動型雲端公司的信心顯著增強。

這一年,能夠將生成式AI深度整合進產品與營運的公司,成為成長最快、最受矚目的企業。像OpenAI、AppsFlyer(AI優化行銷歸因與預算分配)、MaintainX(AI預測設備故障)、Cohesity(AI強化資安與資料復原)等公司,都是因為將AI作為核心競爭力,持續獲得高估值與榜單席次。

Cloud 100怎麼選出來的?

根據Forbes官方說明,Cloud 100榜單的評選,由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Salesforce Ventures與Forbes共同主辦。每年春季開放提名,任何人或組織都可推薦具資格的雲端公司。

參選公司需保持獨立(未被收購、未上市),並提交詳細的市場、財務、團隊、策略等資料,供專家評審團(多為上市雲端公司CEO與產業領袖)進行評分與排名,部分情況下會邀請投資銀行協助分析。評分標準如下:

  1. 市場領導力(35%)
    由評審團根據公司在雲端產業的領導地位進行質性評估。
  2. 估值(30%)
    依據第三方數據提供者的估值數據(有時為區間)。
  3. 營運指標(20%)
    包括營收、成長率等財務數據(公司可選擇是否提供)。
  4. 企業文化與團隊(15%)
    評估公司規模、多元性與包容性等。

OpenAI、Anthropic奪2025年百大雲端公司榜單前兩名

今年的榜單中,OpenAI和Anthropic兩大AI公司便占據了一、二名。這兩間公司開發的生成式AI模型可說是當前AI浪潮的重要推手,沒有這些模型目前許多榜上有名企業提供的AI功能,或許都還無法實現。

第3至10名分別是金融科技公司Stripe、AI平台公司Databricks、平面設計軟體公司Canva、金融科技公司Ramp、差旅費用管理公司Navan、AI程式工具公司Anysphere、人力資源軟體公司Deel及筆記軟體公司Notion。

綜合來看,前10名有至少4間公司業務直接與AI相關。

《富比士》提到,今年有部份公司排名出現較大的變化,Ramp一舉從去年的37名,在今年上升到第6名。而原先位於第7名的資料標注公司Scale AI,今年被Meta收購49%股份,執行長隨之跳槽,該公司前景不明,也從今年的榜單上消失無蹤。

且除了OpenAI與Anthropic之外,以AI圖像生成技術聞名的Midjourney、開源AI平台Hugging Face,以及AI搜尋引擎Perplexity AI等知名AI公司都在榜單之上。整體來看,這份榜單中有29家公司屬於AI領域,與軟體平台並列最多企業的領域。

另外,這份榜單上的企業,以美國公司占了絕大多數,總計有多達80間公司,其餘公司則分佈在英國、加拿大、德國等國家。

目前OpenAI在這份榜單中,不僅以3,000億美元登上估值最高,同時超過600億美元融資第二高的Anthropic(300億美元)拉開了一倍差距。

傳統SaaS公司市值成長放緩

根據2025年Forbes Cloud 100榜單分析,傳統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公司在今年的表現相較以往明顯受到AI公司強勢崛起的影響:

現象一:市值占比下降

AI公司在榜單總市值中的占比已達42%,而傳統SaaS公司(如設計、協作、生產力、銷售、行銷、CX、HR、垂直軟體等類別)則市值成長趨緩,平均估值與成長速度都被AI公司超越。

現象二:榜單排名下滑

過去常見於榜首的SaaS公司(如Stripe、ServiceTitan、Figma等)部分已因IPO或被收購而退出榜單,剩下的SaaS公司多數排名下滑,市值增幅不如AI領域。

現象三:成長動能轉向AI

榜單指出,AI公司平均只需5.7年即可達到年營收1億美元(Centaur status),而傳統SaaS公司則需7.8年,顯示AI驅動型企業成長速度更快。

現象四:SaaS公司積極導入AI

為因應產業變化,許多SaaS公司也開始積極導入AI功能,提升產品競爭力。例如Canva、Grammarly、Notion等都在既有SaaS基礎上加入生成式AI,部分公司因此維持榜單席次。

總結來說,2025年Cloud 100榜單反映出傳統SaaS公司在市值、成長速度與產業影響力上已被AI公司超越,未來SaaS公司若未能深度整合AI,將面臨更大競爭壓力。

運用AI顛覆特定產業,20間明日之星嶄露頭角

值得一提的是,《富比士》還列出了未來可能進入百大雲端公司榜單的明日之星,這些企業融資金額在3,000萬美元以下,同樣運用AI技術試圖顛覆各個產業,或者提供用戶更好的服務體驗。

Brisk Teaching便利用AI技術幫助教師建立課程、提高教學效率。該公司在2023年以瀏覽器擴充功能的形式推出,如今在美國已擁有超過100萬教師用戶。

而另一間上榜的Assort Health,則是利用AI幫助醫院、診所接聽電話。他們注意到病患常常因為難以預約看病感到失望,而醫生已經負擔沈重,希望能將精力都放在看病,於是推出這項服務處理病患與醫院診所間的溝通,迄今他們的AI代理已經與病患互動超過2,200萬次,並獲得良好評價。

這20間公司儘管產業龐雜,大多屬於AI垂直應用,將AI應用於特定產業,提供客製化的解決方案,從教育、醫療到行銷、工廠等眾多領域。不過也有公司投身於AI平台與開發者工具領域,如語音代理平台Vapi、AI工具調用平台Arcade.dev等。

完整榜單請見:The Cloud 100

延伸閱讀:為什麼AI會出現幻覺?OpenAI揭評測漏洞:回答「不知道」零得分,所以模型寧可瞎猜

責任編輯:李先泰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