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一:AI熱潮推動硬碟需求暴增,2024年全球硬碟收入預估將達240億美元,較去年成長一倍。
重點二:Seagate(希捷)與Western Digital(威騰電子)憑藉技術領先和客戶掌控,形成硬碟市場雙頭壟斷。
重點三:硬碟仍是資料中心儲存主流,HAMR新技術助攻大容量需求,SSD短期內難以取代。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加速發展,全球對數位儲存空間的需求急遽攀升。根據顧能(Gartner)預測,2024年全球硬碟(Hard Drive)收入將達240億美元(約新台幣7,250億元),較2023年低迷時期成長一倍。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這波成長主要來自AI模型訓練與生成內容所需的龐大資料儲存。企業不僅將原始資料長期保存,AI自動產生的文字、圖片與影片也持續推高儲存需求。
以Google最新AI影片製作工具Flow為例,三個月內用戶已創建逾1億部AI影片,對雲端儲存空間形成巨大壓力。報導也指出,硬碟製造商Seagate(希捷)與Western Digital(威騰電子)最新財報顯示,截至2025年Q4,儲存出貨量分別年增45%與32%,反映AI驅動下的市場熱度。
希捷:不只賣得多,也更賺
翻開希捷2025年Q4財報,不只賣得多,賣得也更「賺」。營收達24.4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約三成,顯示訂單與需求明顯回溫;毛利率拉高到37%多(GAAP 37.4%、Non-GAAP 37.9%),獲利同步上升,Non-GAAP淨利5.5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2.22億美元增加約150.5%。
針對Q4亮眼表現,管理層點名動能來自雲端客戶對高容量硬碟的強勁需求;新一代HAMR(Mozaic)產品持續認證與量產進度。
至於全年成績, 2025年營收達90.97億美元,較去年的65.51億美元年增約38.9%;GAAP淨利14.69億美元(年增約338.5%),Non-GAAP淨利17.33億美元(年增約537.1%)。
公司強調,主要是雲端客戶對高容量硬碟需求旺盛,加上產品與營運結構優化,帶動營收與獲利同步成長。
威騰:本業表現轉強且穩健
至於威騰電子2025年Q4財報,本業表現「轉強且穩健」,營收26.05億美元,年增30%、季增14%,代表需求(尤其雲端與資料中心)回溫,出貨與價格結構改善;毛利率拉升至約41%(GAAP 41.0%,Non-GAAP 41.3%),顯示產品組合與成本控制到位,單位毛利顯著提升。
同時淨利回到正成長,GAAP淨利2.82億美元;連續營運淨利2.52億美元。若以Non-GAAP看連續營運,淨利達6.17億美元,稀釋EPS 1.66美元,反映本業獲利更清楚。
全年表現更呈現「由谷底翻升、恢復高成長與獲利」態勢。全年營收95.20億美元,年增51%,反映產業循環回升與公司執行力(產品組合、定價、成本)全面改善;毛利率大幅提升到約39%(GAAP 38.8%,Non-GAAP 39.4%)。
公司管理層明確表示,「雲端(Cloud)是最大可及市場」,目前業務的強勁動能由雲端需求推動。財務長Kris Sennesael在Q1FY26展望中稱,雲端動能支撐營收、毛利率與EPS的高檔區間。
執行長Irving Tan指出,HDD將在「AI驅動的未來」中,作為全球資料基礎設施的根基,為「大量儲存」提供無可比擬的價值;暗示大型AI/資料中心工作負載的擴張對出貨與營收有實質拉動。
雙頭壟斷格局,技術與客戶掌控力提升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在硬碟產業中,希捷與威騰電子憑藉技術領先與客戶掌控力,已形成雙頭壟斷格局。Toshiba(東芝)則遠遠落後。
兩大廠商不僅掌握雲端運算服務商等大型客戶,近期更與客戶簽訂一年以上長期供貨協議,並將價格納入合約,這在過去極為罕見。此舉提升了企業預測毛利率的信心,過去兩年毛利率已翻倍至約40%。
目前,希捷積極推動熱輔助磁記錄(HAMR,熱輔助磁記錄技術),威騰電子則預計未來幾年推出。HAMR技術可望將硬碟容量提升至30TB以上,滿足AI時代海量資料儲存需求。
報導也指出,兩家公司股價過去一年均翻倍,但本益比分別僅約16倍與20倍,遠低於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平均本益比29倍,顯示市場仍未完全反映其成長潛力。
HAMR是什麼?
HAMR(Heat-Assisted Magnetic Recording,熱輔助磁記錄)是一種新型硬碟技術,主要用於突破傳統硬碟儲存密度的物理瓶頸。其原理是在硬碟寫入資料時,利用微型雷射瞬間加熱磁碟表面特定區域,使該區域的磁性材料在高溫下磁力頑性(coercivity)暫時降低,磁頭就能在更小的空間內成功寫入資料。冷卻後,資料位元會恢復高穩定性,避免因熱或鄰近磁場干擾而翻轉,確保資料長期可靠保存。
硬碟主導資料中心,SSD短期難以取代
儘管固態硬碟(SSD)在資料存取速度上具優勢,但硬碟在購買與運行成本上仍遠低於SSD,成為資料中心儲存主流。業界估計,硬碟目前佔據資料中心儲存市場約80%至90%。SSD主要用於高效能運算場景,短期內難以全面取代硬碟。
隨著AI應用持續擴展,硬碟製造商的命運與AI熱潮緊密相連。雖然存在波動風險,但在技術創新與市場掌控下,希捷與威騰電子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成長機會。
資料來源:Western Digital、Seagate、WSJ
本文初稿為AI編撰,整理.編輯/ 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