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公司指派的工作,而且現在是我的家庭日,但我依然願意為它投入時間。」 一位前資深工程師在週末家庭日,於飯店頂樓測試價值千元美金的雷達設備,只為了證明一個足以將軍用無人機系統成本降低三十倍的概念。
這並非特例,而是美國國防新創公司Anduril內部工程師文化的縮影。
Anduril 為何這麼厲害?
這家由VR先驅Palmer Luckey(帕爾默・拉奇)創立的公司,自2018年至今已從20人成長至4,000名員工,市值飆升至280億美元,成為國防科技領域的黑馬。Anduril 2024年營收成長至10億美元、年度合約價值達15億美元,擁有與傳統軍工巨頭爭奪國防合約的實力。
其中一個加速其成長的原因,在於徹底顛覆了傳統軍工產業的緩慢與官僚,以矽谷特有的敏捷精神與工程文化,將新創的快速迭代帶入最古老且保守的行業,為工程師打造了一座充滿挑戰與熱情的「遊樂園」,吸引頂尖人才前仆後繼。
這家由VR先驅Palmer Luckey(帕爾默・拉奇)創立的公司,自2018年至今已從20人成長至4,000名員工,市值飆升至280億美元,成為國防科技領域的黑馬。Anduril 2024年營收成長至10億美元、年度合約價值達15億美元,擁有與傳統軍工巨頭爭奪國防合約的實力。
Anduril創立的初衷,源於創辦人拉奇對美國國防科技優勢逐漸被侵蝕的擔憂,傳統國防承包商長達數年的研發週期,已無法應對來自中國等對手數週內就能更新戰術的現實。因此,Anduril採取與眾不同的「自費研發,現貨銷售」(off-the-shelf)模式,先自行投入資金研發產品,一旦證明可行便直接銷售,而非等待政府冗長的需求招標。
這項策略不僅加快了產品上市速度,更讓公司擁有完全的自主權,工程師能夠專注於技術本身,快速實現「最小可行示範」,再根據前線需求進行快速迭代。
投資及創業人物故事評論媒體《Colossus》一篇Anduril前員工Adnan Esmail(阿德南・伊斯梅爾)撰寫的文章指出,這與過去他自身在航太製造商實習時,所見到的官僚文化形成鮮明對比。
以「熱情」為燃料,打造工程師的使命感
「你從事的工作,必須有其戰略影響力,且解決的問題不容忽視。」這是伊斯梅爾加入Anduril的核心驅動力。與矽谷當時仍以消費性應用程式為主流的風氣不同,Anduril提供的使命感,讓頂尖工程師甘願離開Google、Tesla等知名科技公司,投入這個看似瘋狂的國防新創。
Anduril吸引科技界頂尖人才的主要方法是強調「Maker精神」,尋找那些因為純粹熱情和創造慾望而主動做項目、打造出新事物的人。他們看重的是那些不只是完成學校作業或工作要求,而是「瘋狂地用自己的時間創造新的東西」的候選人。
這包括各種創新領域,像是AI專案、機械、視覺模型、空氣動力學設計等多元才能。拉奇認為這種熱情創造的員工,會比只為薪水工作的人更優秀。
此外,Anduril也鼓勵工程師「質疑一切」。
在開發巡弋飛彈偵測系統時,研發團隊沒有盲目遵循軍方高成本的全半球覆蓋要求,而是從根本問題出發:真正的威脅是什麼?答案是低空巡弋飛彈。因此,他們將一艘商用遊艇上價值五千美元的雷達進行改造,將能量集中在水平面上的範圍,最終在競賽中擊敗了傳統國防承包商數百萬美元的龐大系統,證明了簡單、聰明的解決方案更能帶來實質效益。
工程師為何願意投入大量時間?
Anduril能夠讓工程師甘願投入大量時間研發產品,其核心在於創造了一個獨特的文化與工作環境。這不單純是靠高薪或福利,而是透過以下幾個關鍵因素,讓工程師感受到強烈的ownership(擁有感)與使命感:
賦予高度自主權與責任: Anduril實行「直接負責人」(Directly Responsible Individual, DRI)制度,每個專案都由單一工程師從頭到尾負責。這種做法讓工程師感覺自己就是專案的「創始人」,而非螺絲釘。例如,在一次關鍵的軍方競賽前,伊斯梅爾為了確保系統成功,在凌晨3點獨自將18架無人機拆卸、更新韌體後再重新組裝,這種超乎尋常的投入,正是「擁有感」的最佳體現。
技術領導與手把手指導: Anduril的領導層,包括其他管理階層,都具備深厚的工程背景。他們不僅是管理者,更是技術上的引導者。
伊斯梅爾提到,他經常在晚上回到辦公室,與團隊一起除錯、寫程式、解決技術難題,讓工程師知道領導者是「與他們一起奮戰」,藉此贏得了技術人員的尊重與信任。
敏捷且高效的開發模式: 公司鼓勵從「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s)思考,將問題拆解到最基本的物理與數學層面,而非遵循傳統的官僚流程。這種「快、狠、準」的矽谷精神,讓工程師能快速驗證概念、推翻舊有思維、並將產品在數週或數月內部署到前線,這種快節奏與高效率帶來了巨大的成就感。
共同的防禦使命: Anduril的使命是解決「不容忽視」的全球防禦問題。這種宏大的願景吸引了許多頂尖人才,他們離開傳統科技巨頭,正是為了追求更有意義、更具戰略影響力的工作。這種為國家安全貢獻的使命感,成為驅使他們投入額外時間的強大動力。
Anduril前工程師的下一步:打造「物理智慧」,解放機器人自主性
Anduril的文化不僅留住了人才,也啟發了人才。伊斯梅爾在2024年3月選擇離開,創立了一家名為Physical Intelligence(物理智慧,簡稱PI)的機器人新創公司。
他的離職並非出於對Anduril的不滿,而是因為發現了一個同樣宏大、甚至更為根本的挑戰:儘管機器人硬體技術日新月異,但驅動這些硬體的「基礎智慧」卻遠遠落後。大多數機器人仍像「提線木偶」,依賴人類的指令或預先編寫的複雜程式。
伊斯梅爾指出,雖然全球AI公司都在追逐語言模型,但全球半數以上的GDP來自實體勞動,而這正是機器人可以發揮巨大潛力的領域。因此他創立Physical Intelligence(PI)的目標,是打造一個通用的「物理智慧」模型,讓機器人硬體真正具備自主性,從無人機、工業機器人到家用電器都能通用,從而徹底改變人類與體力勞動的關係。
儘管伊斯梅爾選擇離開,但他與Anduril的關係依然緊密。他持續以榮譽顧問的身分,每週投入15小時與團隊合作。這段經歷充分說明了Anduril企業文化的核心:賦予人才權力、信任他們的判斷。
而當Anduril的創辦人兼執行長Brian Schimpf(布萊恩・辛普夫)告訴伊斯梅爾:「我一直都把你當作創辦人,」這不僅是認可,更是一種支持與鼓勵。這種互相成就的關係,也正是Anduril得以在極短時間內爆發性成長的關鍵。
資料來源:《Colossus》
責任編輯: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