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會害怕晚年孤獨,擔心「孤獨死」。然而在 AI 高度發展的社會中,晚年孤獨和孤獨死現象都將不復存在。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當今社會,要想不「孤獨死」,可以選擇與家人同住,搞好與親戚鄰里的關係,或者住養老院,等等。與家人同住,首先必須有家人,單身的人是無法實現的;要想與親戚、鄰里搞好關係,就得時常與他人保持親近和往來,也會使人疲憊;若是選擇住養老院,花銷也是個問題。
確信有家人會為自己養老送終的人是不會擔心孤獨死的。還有一些人,每天都與鄰居有聯繫,一旦有什麼事,大家都會趕來幫忙,這些人也盡可放心。但即使是這樣的人,偶爾也會有與家人鬧矛盾的時候,也會有碰巧家人出去旅行,留下自己獨自在家出意外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要是與鄰居關係也不好,就無力回天了。
我們為什麼會害怕「孤獨死」呢?雖然這可能因人而異,但歸根究柢還是覺得自己本可以避免早逝。也就是說,如果有家人在身邊,就能及時發現自己心臟驟停,還可以救自己一命。哪怕是最後搶救無效過世了,也不至於淪落至孤獨死。如果真的是死後兩週都沒人發現,那的確是太悲慘了。
智慧音箱、手錶變居家守護神
不過,隨著新技術的問世,即便沒有家人,鄰里關係不好,也不會再有「孤獨死」了,確切地說是不可能孤獨死了。因為現在有了可穿戴設備、IOT(物聯網)、AI等新技術。
可穿戴設備指可以穿戴在人身體上的各類智慧型設備,其中內嵌有各類高精度且靈敏的感測器。比如智慧手錶,用戶一旦出現心臟驟停等狀況,手錶會立刻有感應,並緊急呼叫救護車。這種手錶目前已實現市場化。第四代蘋果手錶具備的跌倒檢測功能,已實際挽救過生命。
除此之外,今後還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可穿戴設備。比如,能感應用戶的眩暈,判斷是否處於無意識狀態(可以檢測用戶是否在不該閉眼時閉眼)的眼鏡。株式會社JINS的智慧眼鏡「MEME」就具有感應和分析用戶的精神集中度和疲勞程度的功能,尤其是在開車的場景下,如果發現使用者出現疲勞狀態,智慧眼鏡會及時提醒以防止出現意外。
IOT(物聯網)會將所有設備與網路相連。比如,將眼鏡和手錶連接網路,可以在危急時刻幫助呼叫救護車。此外,如果室內空調能探測到人體溫度(能根據體溫自動調節溫度的空調已投入市場),就能自動感知你是否發燒,是否身體不適。
還有可以獲取用戶聲音的音箱,如谷歌的Home、亞馬遜的Echo等智慧音箱。如果智慧音箱精確到可以感應和分析呼吸聲和心跳,就可以識別「人在卻沒有了呼吸和心跳」的緊急情況。
當然,智慧音箱除了能感應心臟驟停、四肢僵硬、體溫下降等狀況外,還能監測到心臟
AI將終結「孤獨」
在未來的AI時代,人們集中在都市工作的模式將被打破(這當然也有來自全球新冠疫情的影響)。人們必須待在城市裡的理由變少了,住在地方物價和房租都會更便宜。
人們不再需要太多的直接接觸,就連便利商店也因為有了自助收銀機而不再需要店員,平時的人際交往也會減少到最低限度。但是,朋友之間的聯繫會比以前更深。只有極少數人會像往常一樣,或比之前更頻繁地奔波於世界各地。那麼,大家會感到寂寞嗎?不會,甚至內心的孤獨感比現在更少。
「AI將終結孤獨」是什麼意思呢?此前,人們只有面對面,也就是只有湊到一塊兒才能進行交流,才能感知對方。而新技術正在改變這一點。比如,現在有了LINE,我們可以進行不間斷的通話和交流。就算有事要忙或是要去廁所,也可以在之後繼續中斷的聊天。
有了這種不占用彼此時間的聊天工具,與他人的交流和溝通也就變得更加隨意和輕鬆了。
當今社會,只有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的人,才能擁有更多的朋友。那些不善於察言觀色,不善於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進行交流和溝通的人,就成了「獨行俠」。有些人會莫名其妙、沒來由地不高興。這種情況下,如果AI能在一定程度上感應到對方的心理狀態,提醒我們此時對方「情緒不佳」,我們說話做事就可以適當注意,人際交往就會更加順暢。那些「社恐」的人也會更自信一點了。
使用AI技術後,與AI的對話就像是平常與人交流一樣。只不過,與AI進行日常對話,可能反而更會讓人感到孤單寂寞。但是,如果我們有目的地使用AI,那就不一樣了。比如,利用AI應用程式進行英語的對話練習,就不會有這種感覺。
另外,不擅於處理人際關係的人還可以養電子寵物。索尼曾經推出過一款名叫「AIBO」的機器寵物狗。當然,有些人對機器寵物不屑一顧,但也有人把AIBO視為珍寶,為其傾注了極大的感情,甚至為AIBO舉辦葬禮。
前面提到的Home和Echo智慧音箱中的人機對話也非常有趣。如果你有iPhone,可以試著跟它的語音助手「Siri」 聊一聊,你會發現它意外地擅長聊天,是另外的一種樂趣。
不論是人還是寵物,人們崇尚的都是「眼見為實」。不過現在,我們可以利用VR技術,讓不在眼前的事物彷彿就在眼前一樣看得見、聽得到。未來,VR還能讓我們體驗到觸感並感受到對方的體溫,甚至還能聞到氣味。到那一天,當現實的人站在面前,我們可能都很難區分他是真實的還是虛擬的了。
將現實世界中真實存在的人或寵物以虛擬的手段再現,是利用AI消除孤獨感的方法之一。有人可能會嗤之以鼻,認為「不過是些假東西,又不是真實存在的,有什麼好的」。
然而,隨著AI技術的發展,我們會有更多機會去飼養真實的寵物。一些老人或體弱多病的人,因為自己身體的原因,考慮到自己隨時可能住院,因而一直不敢養寵物。但是,當網路應用到所有領域,就能實現寵物的「遠端餵養」。即使住院了,我們也可以把寵物寄養在寵物店,並進行遠端投食,還可以撫摸互動。這樣一來,那些因年事已高又體弱多病而沒法養寵物的人的顧慮就可以消除了。
延伸閱讀:我決定不交給 AI 做的那件事:給 AI 愛用者的一封反思信
9,200萬個職位將消失!AI推動職場大轉型:「淘汰區、升級區、增值區」⋯你是哪一類?
本文授權轉載自《AI時代的超級老人》,平松類著,好人出版
責任編輯:蘇柔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