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一:玉山金(2884)提出每股8至8.2元收購三商壽(2867),聘金約467億元,最快27日召開臨時董事會討論。
重點二:若合併成功,玉山金資產規模將擴至5.71兆元,金控排名由第10升至第6。
重點三:市場反應分歧:玉山金股價重挫7.2%,三商壽大漲9.97%至漲停價7.39元。
據《工商時報》報導,玉山金擬收購三商壽,於上週23日開出每股8至8.2元收購條件,明顯高於中信金每股7.7至7.8元報價。這個價格不僅超越了中信金出價,甚至比三商壽出售前(第3季)每股淨值5.6元溢價46%。
以三商壽資本額569.9億元來計算,這樁併購案的總價值高達467億元,可以說是近年來台灣金融市場上最大、最貴的一樁壽險併購交易。
由於玉山金長期「缺壽險」的版圖弱點,有望藉併入三商壽一次補齊。 據悉,玉山金最快於10月27日召開臨時董事會討論並後續公告決議。
就資產面來看,玉山金目前規模約4.2兆元,若合併順利完成、納入三商壽後,可望一舉擴至約5.71兆元,金控排名從現行第10名躍升至第6名,僅次於國泰金、富邦金、中信金、台新新光金及臺灣金。
玉山金股本恐稀釋近8%
預計交易方式採「全數換股」模式進行。若以玉山金當時收盤價32.65元計算,相當於三商壽的股東每持有1股三商壽,可換得約0.251股玉山金股票。
由於三商壽的股份數量非常龐大,玉山金控必須發行數十億股新的股票,才能完成交換。這讓玉山金控的股本面臨膨脹,預計股權稀釋幅度約達8%。
對玉山金的股東而言,這雖然是長期戰略擴張的必要成本,但也會是對其每股盈餘(EPS)與配息政策的一大考驗。
三商壽為何放棄經營轉求售?
三商美邦人壽是台灣一家成立超過三十年、資產規模逾1.5兆元的老牌獨立壽險公司,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但自2022年以來,卻連續七期風險資本適足率(RBC)未達法定標準,陷入資本危機。儘管股東陸續注資逾200億元,還是難以改變情勢。
編按:壽險的RBC是風險資本適足率 (Risk-Based Capital),用來衡量保險公司是否有足夠的資本來應對風險。它的計算公式為 自有資本總額/風險資本總額 × 100%。 當保險公司 RBC 越高,表示財務越穩健,承受風險的能力越強。
三商壽的資本困境,源於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時。當時,三商壽為了避險,大量買入台灣五十反一,但卻在遇到股災時未及時停損,導致後續認列巨額的未實現損失,最終由盈轉虧,稅後虧損超過136億元。
此外,三商壽也一直有投資部門人員流動率高、投資績效疲弱、商品策略轉型緩慢等問題,這些都進一步削弱了公司應對資本新制的財務基礎。
最終,在面對持續疲軟的投資績效,以及壽險業即將接軌更嚴格的資本新制TW-ICS之際,大股東認為公司體質難以在短期內改變,且無意繼續承擔龐大的增資壓力與經營風險,因此決定放棄經營主導權,轉而尋求金控買家接手。
玉山金控補齊壽險版圖,邁向「金控2.0時代」
對於銀行起家的玉山金控來說,這次併購三商壽的決策,可以說是其「金控2.0時代」戰略佈局中的關鍵一步。
玉山金控董事長黃男州過去就曾多次公開表示,補足壽險版圖是集團發展的目標。若完成本次併購,玉山金資產規模將從目前的4.2兆元增加到5.8兆元,一舉超越數家上市公股金控,金控資產規模從原本的第10名,躍升至第6名。
合併後,玉山金在規模上有所成長,公司版圖也變得更加完整。從原本就有的銀行、證券、創投、投信外,如今再新增壽險,補足了其金融戰略生態系的最後一塊拼圖。
而玉山金最主要的優勢,在於交叉銷售與通路整合。透過金控平台,可以將其銀行通路資源導入三商壽,為壽險子公司提供穩定的新錢來源,幫助改善三商壽體質,也讓壽險有望成為玉山金的新獲利引擎。
玉山金將面臨的3大挑戰
不過,玉山金控這次併購三商壽,雖然在資產規模與市場地位上都帶來不小的突破,卻也伴隨著一定的挑戰。
挑戰一:龐大資本缺口與增資承諾
這是玉山金面臨最直接且沉重的財務壓力。三商壽連續七期RBC不足,帳面已累積龐大的資本缺口。外界認為,單靠三商壽每年的獲利難以補足,因此玉山金在支付收購價之後,還會需要挹注數千億元的資金。
也就是說,玉山金接下來好幾年時間,都必須持續透過盈餘轉增資或其他方式,來滿足三商壽的資本需求。這也考驗了玉山金的財務實力與核心金控的資本運用效率,並可能對玉山金自身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構成壓力。
挑戰二:缺乏壽險經營經驗
對於以銀行起家的玉山金控來說,壽險領域幾乎可以說是一片全新的戰場。
玉山金過去沒有獨立壽險公司從精算、資產負債管理(ALM)到商品設計的完整經營經驗,雖然市場預期三商壽的員工將全數留任,但若要從根本上改變三商壽的體質,玉山金必須盡快找到或培養出具備國際視野、能有效執行策略的專業經營團隊。
另外,如何將玉山金控自身的文化與三商壽既有的業務模式順利整合,同時避免因管理風格差異造成人才反彈或流失,是併購後的重大考驗。
挑戰三:加速轉型高CSM商品策略
壽險業預計於2026年,正式採用國際會計準則IFRS 17。這項新制要求保險公司必須採用一套更嚴格、更複雜的新模式,來取代現行較為寬鬆的做法,並且要求保險公司精確且真實地計算他們未來的保險賠付責任和潛在利潤。
過去,三商壽的銷售主力是投資型保單,這類保單在新會計制度IFRS 17下,能累積的「合約服務邊際」(CSM)相對較低。
為了提高公司接下來的獲利能力和財務穩定性,玉山金必須盡快調整商品策略,包括減少投資型保單的比重,轉而開發並推廣保障型、健康險等高CSM的商品。
這項轉型任務困難的部分在於,是否能成功設計出受市場歡迎的新商品,以及公司的業務團隊能否在短時間內改變過去的銷售習慣和重點。
玉山金能否靠著自身的整合能力與品牌形象,一一克服這些挑戰,將這家老牌壽險公司成功轉化為金控新的獲利引擎,將成為未來發展走向的最大關鍵。
責任編輯:李先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