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金融購併擬再添一樁,十月二十三日晚間,傳出玉山金控將以每股約八至八.二元,換股購併三商美邦人壽(以下簡稱三商壽)。
此次購併出手驚人,據市場預估,這樁交易案交易價值約四百八十億元,溢價兩成,比當初中信金買下台灣人壽的溢價幅度還高,並且玉山金還得額外付出三百億元現金,幫三商壽補足資本適足率的缺口。
算下來,等於要付近八百億元的代價,而玉山金去年獲利也不過二百六十一億元。
至二十七日截稿,玉山金跟三商壽皆不評論此傳聞,僅表示若有購併案,須等董事會通過後才會對外公告。外界估計時間可能落在十一月。
資本適足率,是一種衡量金融機構財務狀況的指標,確保保險能承擔風險,因應各類意外發生。但三商壽疫情時投資失利、拖累淨值表現,已連續三年無法達到法定標準,今年上半年又因匯率導致虧損,多次增資無果,淪為市面上唯一財務不及格的壽險公司。
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讓它更急
玉山金若接手,不僅得補足現在的資金缺口,未來十五年,還得多付一千八百至兩千億元,以接軌ICS保險資本標準新制。
偏偏玉山金不像前三大金控有大股東撐腰,股權結構高度分散,員工與家屬約占兩成,增資必須獲得廣泛內部共識,為購併案添加不少難度。
股民哀號,年中時玉山金才表示暫不再配股、轉為配息,若購併後預期獲利跟不上,配息恐怕會更少。消息一出,玉山金週一開盤股價跳跌逾八%,一度跌破三十元。
為何行事穩健的優等生玉山金要砸大錢買一間問題公司?
首先看市場版圖。玉山金是目前台灣市值前五大的金控裡,唯一沒有保險的民營銀行,獲利高度集中於銀行業務。
但完整的金控體系須涵蓋銀行、保險、證券等三種獲利引擎,這使該集團董事長黃男州一直心心念念,多次公開提及保險對金控的重要性,並喊出「金控二.○時代」,認為台灣已進入金控版圖、規模和獲利競爭更加激烈的時刻。
特別是今年起,金管會大力推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身價超過一億元的高資產客戶成兵家必爭之地。而壽險正扮演關鍵樞紐,能滿足資產配置、稅務與傳承三大需求,是耕耘這些高資產客戶的重要工具。光是看同業,今年前九個月國泰人壽就坐擁四張百億元以上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貢獻約八百億元,顯示保單對高資產客戶市場的強大吸金能力。
「特別是它(玉山金)在海外也有很多高資產客戶,這些潛在商機與市場需求會形成強大推力,促使它想爭取壽險業務,」金管會保險局前商品審查委員、現為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陳俊元說。
溢價購併能一加一大於二?
外界雖認為這次玉山金的出價有些高,但商周詢問多名購併專家,他們一致指出,出價高低並非只看市場價格。「併購價格高低,應該是看『合併後的整體價值』,」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前所長張明輝說,購併價格是一個動態,如果買方評估一加一小於二,出價就會低於賣方市價,「但如果一加一大於二,就會高於市價去買。」
但問題來了,玉山金加三商美邦,要如何一加一大於二?
答案之一,藏在玉山金的數位通路裡。近年他們大舉投入數位轉型,金融科技實力在台灣各大金控中數一數二。
據其內部統計資料,目前他們數位業務貢獻,已占個人金融近六成五,數位客戶平均收入貢獻更是傳統客戶近三倍。
美國安卓樂資本合夥人林家振指出,數位保險是新趨勢。若玉山金吃下三商壽,不只可透過App銷售保單、推動交叉銷售,玉山投信所發行的ESG或全球債基金,也能成為保險投資連結標的,開發出壽險與投信連結的新產品,再配合數位通路推廣,形成完整的產品開發與銷售流程。
他估計,透過購併,該集團不只可承接約兩百多萬戶、用戶市占率一成的壽險客戶,更能在既有數位客群中實現至少兩成的交叉銷售轉換率。而且旗下投信也有機會接手操盤壽險資金,解決三商壽原本最弱的投資問題。
但也有會計師提醒,三商壽體質可能比帳面上還弱,未來若適用更嚴格的保險資本標準新制,它可能會有一段苦頭吃。
這不是玉山金第一次下注,早期,該集團也曾買下帳面虧損一百七十億元的高雄企銀,讓它一舉翻轉中小銀行的命運,現在,它又要接手另一個問題學生,這是孤注一擲,還是再次翻身的機運?全看經營團隊的智慧。
延伸閱讀:跨國企業也出包,德勤用AI產報告被爆幻覺一堆!AI垃圾正形成職場大災難
台股破28000!資深投資人:指數暫時無法設高點,這些強勢股一定要有
本文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