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杉資本合夥人Jess Lee提出四維度人才評估法:除了IQ和EQ,還有PQ(政治商數)和JQ(判斷商數)。
好的團隊,不必找到4Q都完美的完人,而是找到能力互補的組合,讓彼此的強項填補對方的弱項。
你身邊有沒有這種人:技術能力超強,卻總是做錯決策;或是人緣極好,但在組織裡處處碰壁?紅杉資本合夥人Jess Lee說,這正是因為我們只看了IQ和EQ,卻忽略了另外兩個關鍵指標。
Lee曾在Google、Yahoo工作,創辦的電商公司Polyvore被Yahoo以2億美元收購。她在《The Library of Minds》播客節目中分享,現在她用四個指標來評估人才:EQ(情商)、IQ(智商)、PQ(政治商數)和JQ(判斷商數)。
這套框架來自她在紅杉的同事Shawn Maguire。「大家都知道EQ和IQ,但Maguire加入了PQ和JQ,」Lee說。
四個維度,看穿人才真實樣貌
EQ
衡量一個人的同理心和社交能力。也就是說,在一對一互動中,你能否理解他人情緒、建立信任關係?
IQ
看重的是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和學習能力。當面對複雜難題,你能否快速抓到重點、找出解方?
PQ
評估一個人在組織中的導航能力。你能否理解組織的權力結構、利益關係,並在體制內有效推動事情?這不是指耍手段,而是懂得如何在既有系統中運作。PQ低的人,即使能力再強,也可能在組織中處處碰壁。他們不懂得如何爭取資源、建立同盟、化解阻力,最後好的想法都無法落地。
JQ
衡量的是決策能力。在對的時間點,你能否做出對的決定?知道該把資源投注在哪裡,才能創造最大價值?
JQ低的人,則可能做出一連串看似合理、實則偏離方向的決策。「很多技術背景的創辦人都是這樣,」Lee觀察。他們IQ超高,產品做得很好,但不知道該在什麼時候轉型、該把力氣花在哪個市場,最後錯失良機。
先找到對的人,再定策略
這套評估方法部分來自她的父親。他曾為身價410億美元的香港富豪李嘉誠工作,「他教會我:所有問題都是人的問題,所有解方也都在人身上。」Lee說。即使現在,她看團隊、做投資,核心關注點始終是「人」。
管理大師柯林斯也在其經典著作《從A到A+》中也指出,卓越企業的領導人會「先找對人上車,再決定車要開去哪。」他發現,那些能長期保持卓越的公司,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不是先定策略再找人,而是先找到對的人,然後這些人自然會想出對的策略。
如何運用4Q框架?
Lee強調,沒有人在這四個面向都很強。「我尋找的是各有所長、能互補的人。」
她建議,在組建團隊時,不要只看單一個人的能力,而要看整個團隊的組合。「如果你的共同創辦人PQ很高、善於在組織中運作,那你就可以專注在產品和技術上,」她說。關鍵是認清:沒有完人,但可以有完美的組合。
對個人而言,你可以誠實評估自己在四個面向的強弱,然後有意識地尋找能補足你弱項的夥伴。或者,在職涯規劃時,選擇能發揮你長處的位置,而不是勉強自己樣樣都要強。
識人,是頂尖領導者必備的能力,更是可以學習的科學。第一步,或許就是擴大你的評估視角,不要只看IQ和EQ,而用四個維度來更全面的理解,你會發現更真實的人才樣貌。
本文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