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NVIDIA)於APEC大會上宣布,將與韓國政府及多家企業展開重大合作。這項計畫由韓國政府主導,三星、SK集團、現代汽車與Naver Cloud四家企業共同參與,總計部署超過26萬顆NVIDIA Blackwell GPU。各單位將以「AI工廠」為核心,建構屬於韓國的主權AI基礎設施。
輝達亞太區業務行銷副總Raymond Teh表示,這些基礎設施將使韓國的GPU規模擴大至超過30萬顆,成為亞洲主要的AI運算中心之一。
哪些公司參與其中?數十萬顆GPU要用來做什麼?
合作案的主要參與者為韓國政府,以及四家大型企業:三星、SK集團、現代汽車與Naver Cloud。根據輝達說明,韓國政府將部署約5萬顆GPU,用於主權AI雲與產業模型訓練;其他企業的採購數量與用途如下:
- 三星:導入5萬顆GPU,以建構AI工廠、支援半導體製程的數位孿生與智慧製造,並運用NVIDIA Cosmos與Isaac平台開發下一代家用機器人。
- SK集團:部署5萬顆GPU,應用於半導體研究與雲端基礎設施;旗下SK Telecom也將導入RTX 6000 Blackwell Server Edition,打造AI工業雲。
- 現代汽車集團:以5萬顆GPU訓練自駕車與機器人模型,並與政府共同投資約30億美元推動「物理AI(Physical AI)」應用。
- NAVER Cloud:計畫部署6萬顆GPU,規模最大,用於大型語言模型訓練與生成式AI服務。
除了硬體建設,韓國也與輝達攜手打造完整AI生態系
除了建置硬體基礎設施,韓國政府也與輝達合作,推動軟硬體整合的AI生態系。
本次宣布多間韓國企業,包含LG AI Research、Naver Cloud、SK Telecom、Upstage與NC AI,將使用輝達的Nemo平台與Nemotron開放模型,共同訓練以韓語資料為核心的本地大型語言模型,建立屬於韓國的主權AI模型。
韓國科學技術資訊研究院(KISTI)與輝達也將合作建立量子運算卓越中心,使用CUDA-Q平台結合GPU與量子處理單元(QPU),開發新型模型,並推動科學研究的應用。
在通訊領域,三星、SK Telecom、KT、LG U+與延世大學將合作開發AI原生6G(AI-Native 6G)技術,重新設計無線接取網路(AI RAN)架構,讓GPU運算下放至基地台邊緣,以提升能源效率與即時運算能力。
此外,輝達也宣布將擴大在韓國的新創與學術投資,支援超過750家參與NVIDIA Inception計畫的本地新創公司,並與多所大學合作推動AI專業課程與人才培育。公司指出,看好韓國在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意上的活力,認為其具備發展AI生態的堅實基礎。
為什麼要建立主權AI?
在輝達的論述中,主權AI是各國在AI時代維持語言與文化自主的重要基礎,每個國家都必須建構屬於自己的AI模型與基礎設施,而不能完全依賴外部平台。
主權AI的核心在於「掌握訓練資料與模型邏輯」。若企業與政府的資料都必須經由他國雲端運算,將難以確保隱私與產業機密的安全;同時,外部模型的語料來源與價值判斷,也可能無法反映本地語言特性與社會脈絡。透過建立本地的算力與模型訓練環境,國家能確保資料留在國內,並依自身文化與政策需求微調AI。
輝達認為,在這場由算力驅動的新競賽中,「AI工廠」將成為各國的戰略基礎設施,而主權AI的建構,則將決定誰能在未來的智慧生產時代中,掌握真正的技術主導權。
台灣的主權AI進度如何?
台灣自2023年啟動「可信任生成式人工智慧對話引擎(TAIDE)」計畫,由國科會與資策會主導,打造以繁體中文為核心的開源大型語言模型,推動主權AI發展。根據TAIDE官網,2025年8月最新釋出的Gemma-3-TAIDE-12B-Chat模型,強化辦公室常用任務與多輪對話能力,相較前一版Llama3.1-TAIDE-LX-8B-Chat,更貼近實際應用情境。
TAIDE成果正在陸續落地,包括教育部導入技術開發「AI CUP競賽報告檢查系統」、群聯以TAIDE為核心推出「aiDAPTIV+平臺」、中興大學開發農業知識系統「神農TAIDE」等。另一方面,數位發展部也啟動「算力池」計畫,結合台灣杉二號超級電腦與NVIDIA H100資源,開放企業與新創申請使用,降低AI模型訓練成本,強化台灣在地AI生態的自主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