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旅行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不過在收拾行李時要注意,有些在日常看起來平常不過的東西,卻是被禁止帶上飛機,或是有「僅能手提」和「僅能託運」的規定。如果不小心放到行李箱中,或是沒注意到相關規定,在機場可能會面臨被沒收或罰款的窘境。
《數位時代》以下整理出國時不可攜帶,或是攜帶時要注意的物品,有出國需求的人趕快收藏起來吧!
文章目錄(點擊即可前往相關段落)
1. 行動電源
2. 電動行李箱
3. 藍牙耳機
4. 電子菸
5. 液體
6. 美髮電器如:直髮梳、瀏海梳
7. 藥品
8. 尖銳物品如:刀具、剪刀、刮鬍刀
9. 肉製品、農作物
10. 仿冒品
11. 打火機、火柴
行動電源
2025年1月,韓國釜山航空起飛前發生火警,疑似由機艙內的行動電源過熱所引起。為了避免類似危險事件再度發生,許多國家的航空皆祭出行動電源新規。
目前,台灣、韓國、香港、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皆要求旅客須將行動電源隨身攜帶、並禁止乘客將行動電源放置於座位上方行李架。
此舉的目的,是當行動電源出現任何異常狀況,如過熱或短路,乘客與機上人員能更快得知情況並處理,減少意外事故並提高飛行安全。
哪些行動電源可以帶上飛機?
- 100Wh(瓦時)以下:可自由攜帶上機,數量依照各家航空公司規定
- 100Wh至160Wh:需經航空公司許可,每人最多攜帶兩個
- 160Wh以上:禁止攜帶
電動行李箱
電動行李箱本身內建電池與馬達,除一般收納外,部分型號還可騎乘代步,但因其可滑行功能,在人潮密集的機場容易造成動線混亂與安全風險,因此多地機場明令禁止使用,桃園機場也發文呼籲以行李推車或牽拖移動此類行李箱。
哪些電動行李箱可以攜帶?
電動行李箱的電池若不可拆卸:
- 鋰金屬含量小於 0.3 克或電容量小於 2.7 瓦特小時,例如鈕扣電池,託運時可直接受理;若須要手提,智慧型行李箱須符合手提行李規範。
- 鋰金屬含量大於 0.3 克或電容量大於 2.7 瓦特小時,禁止手提或託運。
電動行李箱的電池可拆卸:
- 託運:鋰電池電容量須小於 160 瓦特小時,託運時須將電池拆下,並將卸下之鋰電池當作手提行李攜帶上機。
- 手提:電動行李箱須符合手提行李規範,具有傳輸功能的裝置,要遵守機上電子用品使用規定。
根據日本《道路交通法》,電動行李箱被歸類為「附有原動機的自行車」,若沒有牌照就在公路上行駛,將面臨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50萬日圓罰緩(約新台幣10萬元)。
藍牙耳機
藍牙耳機一般內含鋰電池,基於飛航安全考量,台灣航空公司如華航、長榮、虎航等皆建議以手提或隨身攜帶方式上機。
電子菸
依照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及海關規定,旅客不得攜帶電子菸及其電子菸油和電熱式菸品進入台灣。
此外,香港與澳門皆禁止旅客攜帶電子菸入境。
液體類
液體類建議使用托運的方式,若要使用手提方式上機,須遵守以下規定:
- 單瓶容器容量:每個液體容器不得超過100毫升。
- 總量限制:所有液體容器加起來的總容量不得超過1公升,必須裝在一個容量不超過20x20公分的密封透明塑膠袋。
- 每人限一袋:每位旅客只能攜帶一個透明密封袋。
- 容器限制:即使只剩下少量液體,只要容器本身超過100ml就禁止攜帶上機。
特殊液體物品
- 嬰兒奶品、醫療所需液體:旅客須持有相關醫療證明,並於通過安檢線時,向安全檢查人員申報,獲得同意後才能攜帶上機。
- 機場免稅店液體:放置於防拆密封袋(STEBs)並附購買證明,可不受100ml限制,但袋子不可提前打開。
美髮電器
根據日本國土交通省公告,內建不可拆卸鋰電池的無線美髮器,如無線電捲棒、無線離子夾與無線瀏海梳等,已被全面列為禁止攜帶登機及託運的危險物品。
藥品
根據桃園機場公告,入境台灣時,旅客攜帶的藥品須符合「自用藥物限量表」:
西藥
- 非處方藥每種至多12瓶(盒、罐、條、支),合計以不超過36瓶(盒、罐、條、支)為限。
- 處方藥未攜帶醫師處方箋以2個月用量為限。處方藥攜帶醫師處方箋或證明文件者不得超過處方箋開立之合理用量,且以6個月用量為限。
- 針劑產品須攜帶醫師處方箋。
中藥材
- 中藥材每種至多1公斤,合計不得超過12種。
- 中藥製劑(藥品)每種至多12瓶(盒),合計以不超過36瓶(盒)為限。
- 於前述限量外攜帶入境之中藥材及中藥製劑(藥品),應檢附醫療證明文件(如醫師診斷證明),且不逾3個月用量為限。
此外,許多人去日本旅遊時常購買的EVE止痛藥,自2025年4月起已被韓國列為禁止入境藥品。
這是因為部分EVE藥品含有未經韓國核准的成分「丙烯異丙乙酸尿」,該成分恐引發過敏性休克等嚴重副作用,基於健康風險控管,韓方決定全面禁止其入境。
尖銳物品:刀具、剪刀、刮鬍刀
各類刀具、剪刀、刮鬍刀、指甲剪建議一律放在托運行李。電動刮鬍刀可以隨身攜帶;但丟棄式刮鬍刀等刀片外露的類型,禁止帶上機。
刮鬍刀的部分,電動刮鬍刀可以攜帶登機;一般刮鬍刀,若是刀片外露的類型,仍建議放置於託運行李中。
肉類製品、農作物
含肉的食品基本上不能帶出國,不論是手提或托運,多數國家都視為違規。
新鮮蔬果、植物和土壤可能夾帶病蟲害,入境後恐影響當地農作與生態,因此各國幾乎全面禁止攜帶。
台灣泡麵常見的牛、豬、雞口味因含肉類成分,原則上也不建議帶出國;若真要帶,可以選擇沒有肉類調理包的款式。
仿冒品
財政部關務署自2025年6月起已取消仿冒品的「小額免罰」機制,若旅客自海外攜帶仿冒商品入境,不論價值多少,皆須受罰。
除了台灣,仿冒品在多數國家也是被禁止進出口,若是不希望在機場被海關扣押、沒收以及罰款,建議不要攜帶任何仿冒品出國。
打火機、火柴
- 傳統打火機、搭載鋰電池之打火機或火柴:每人僅限攜帶一枚或一盒,且須隨身攜帶。
- 防風與藍焰打火機:全面禁止隨身攜帶或託運上機。
需要注意的是,從澳門、中國大陸及菲律賓出發的航班禁止攜帶或託運任何打火機及火柴。
延伸閱讀:普發現金放大術!20家銀行加碼祭出iPhone 17、機票現金大禮包,去哪家銀行領最划算?
【圖解】全聯爆全支付之亂!一宗8萬元盜刷案成導火線:全支付、PX Pay差在哪?如何解除綁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