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就是要做別人做不到的!」 台灣日式燒肉市占第一的乾杯董事長平出莊司在11日記者會上,多次提到這本個人堅持多年的生意經。
乾杯是國內餐飲市場許多商機的先行者,不只在20多年前捧紅了當時在台還不流行的日式燒肉生意,集團遵循多年的「全牛進口策略」也是如今許多連鎖餐飲集團,甚至日系超市師法的方式。
企業以整頭牛方式進口原料,一來能以更便宜成本取得牛肉的珍稀部位,另外在採購上通常也能優先挑選品質好的牛,好處不言可喻。 如今,乾杯集團一年日本和牛的進口量,仍占到台灣總進口量的四分之一。
而近年乾杯集團又選擇另闢新藍海:牛舌與內臟市場。
從牛舌挖出新藍海,B2B內臟事業四年翻三倍
不熟悉牛肉進口的人可能不知道,所謂全牛進口其實不包含內臟部位,也就是日常所吃到的各種牛肉內臟,要不是來自本土牛,不然就是業者得另外進口。
「其中最受台灣人歡迎的器官非牛舌莫屬。」乾杯集團營業二部經理廖紳普觀察,牛舌在乾杯旗下餐廳20多年來蟬連人氣第一商品,平均5名客人就有1人會點,年銷近30萬份。
不過雖然台灣客人愛吃,但是進口牛舌可說是業者最頭痛的部位。「牛舌是整頭牛利潤最薄的部位。」廖紳普指出,牛舌不只是珍稀部位,一條牛舌僅約1公斤重,只佔整頭牛的千分之一。且一條牛舌還僅有不到50%可以料理,絕大部分都是嚼不動的牛舌皮。
別人的痛點,給乾杯集團打開了一項商機。原來,乾杯集團早在2011年就與全球前三大的牛舌採購商「日鐵物產」合作,且由於集團很早就實施全牛進口策略讓集團旗下的央廚,對於牛舌的分割流程再熟悉不過。
因此乾杯所採購進來的牛舌,不只用於自家餐廳,也供給餐廳同業、加工廠以及超商超市。負責集團B2B事業「和牛物產」的廖紳普透露, 由於乾杯掌握著採購以及切割料理內臟的優勢,集團的B2B銷售事業在過去四年業績翻了三倍,佔國內營收近25%(近10億元),且在乾杯一年進口260多噸的內臟部位中,光牛舌一個類別就佔到180噸,高達7成。
「我們要做到的是最極致的利用。」平出莊司指出,乾杯之所以能將牛舌採購價降低,讓自家餐廳與B2B事業都得利,除了規模經濟以外,也有賴於最大化利用牛舌的所有部位。
例如不能給人食用的牛舌皮,乾杯就拿去發展寵物食品事業。集團旗下的「毛孩乾杯」現已有開發10款牛舌零食,且大受國內寵物市場歡迎。
不只品牌業績連年翻倍,預計今年銷售份數將達15萬份,目標明年再翻一倍。「原本只是當作副產品開發的寵物零食,現在反倒成為缺料(牛舌)的主因。」平出莊司笑稱。
回歸餐廳本業,推「牛舌定食+均一價燒肉」重奪年輕客
然而回到本業,乾杯集團可沒錯放起家的餐廳事業,預計在12月21日將推出全新的牛舌定食品牌「牛舌佑介」,首店將進駐台北統一時代百貨。據乾杯指出,該品牌由集團與日鐵產物攜手研發,挾帶採購原料優勢,要以國內最低價的牛舌定食(一套最低390元)挑戰市場。
牛舌事業只是平出莊司針對近期集團改革,所吹響的第一聲號角。
由於近年台人瘋旅日,平出莊司坦言不少年輕人都外流到日本吃燒肉,加上集團持續整頓的中國市場。翻開財報,乾杯近年營收確實不甚理想,不僅2024年營收年減7%,今年截至10月底,即便總店數淨增加3家,至67家,前10月累積年營收也只增長1.6%,顯示單店營收成長動能遇到瓶頸。
今年雖然集團旗下鍋物品牌「黑毛屋」顯著成長,目前店數已達18間,為最多店數的單一品牌,但面對如何重拾年輕客群的青睞,平出莊司有其他想法。
「明年1月1日起,旗下15家乾杯燒肉將進行27年來最大的菜單調整。」平出莊司在記者會重磅宣布, 明年初乾杯將把菜單調整為「399/299/199/99」的均一價式菜單 ,並重新構思優惠組合活動。
預計乾杯燒肉的客單價將從現在的一千多元,下降到低於千元,為的就是吸引精打細算的Z世代消費者上門。
「我們要挑戰當燒肉界的大創!」 平出莊司喊話。
延伸閱讀:資生堂爆史上最大虧損!預估淨損520億日圓、旗下品牌Drunk Elephant拖累財務:美妝巨頭怎麼了?
「寫自己的訃聞,選自己的英雄!」巴菲特最後一封股東信:他如何活出95年通透人生?
責任編輯:李先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