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一:OpenAI 推出 GPT‑5.1(Instant、Thinking),即日起優先向付費用戶逐步開放,並成為預設模型。
重點二:GPT‑5.1 強化指令遵循與對話風格,可自適應思考時間;在數學與程式評測(AIME 2025、Codeforces)中表現更佳。
重點三:個性化語氣選項新增與改版共8種語氣(Default、Professional、Candid、Quirky、Friendly、Efficient、Nerdy、Cynical),支援細緻調校並可跨對話即時套用。
OpenAI 於 11 月 12 日宣布升級 GPT‑5,推出 GPT‑5.1 系列,包含 GPT‑5.1 Instant 與 GPT‑5.1 Thinking,並自今日起逐步向付費用戶(Pro、Plus、Go、Business)開放,後續將擴及免費與未登入用戶。
企業版與教育版使用者可享有 7 天的提前體驗(預設為關閉)。體驗期結束後,GPT‑5.1 將成為 ChatGPT 的預設模型;既有 GPT‑5(Instant、Thinking)則保留於「legacy models」為期三個月,供用戶比對與調整。
OpenAI 同步表示,GPT‑5.1 將於本週稍晚上線 API:GPT‑5.1 Instant 對應 gpt‑5.1‑chat‑latest,GPT‑5.1 Thinking 對應 GPT‑5.1,兩者皆支援自適應推理。官方也預告 GPT‑5 Pro 將更新為 GPT‑5.1 Pro。
依官方說明,為維持系統穩定,GPT‑5.1 會在未來幾天漸進釋出,用戶可能需要等待才能在介面中看到更新。
接下來的問題是:GPT‑5.1 系列究竟更新了什麼?一句話來說,與「專家口吻」相比,它更傾向「說人話」,而且人設更「溫暖」。
能力與使用體驗:更準、更暖、更可調
此次升級聚焦「智慧」與「溝通」兩大面向。GPT‑5.1 Instant 在預設對話上更為「溫暖、具陪伴感」,同時提升指令遵循的可靠度,減少答非所問的情況。
GPT‑5.1 Thinking 則引入更精準的自適應推理時間:簡單問題更快、複雜請求更久,帶來更完整且易懂的推理過程。官方以代表性分布說明:「其在最快任務上約快一倍、最慢任務上約慢一倍。」
這句話的意思是,GPT‑5.1 Thinking 會依問題難度動態調整思考時間。在官方以「代表性分布」進行的比較中:
- 面對最簡單的一批任務,回覆速度約較過去版本「快一倍」。
- 面對最困難的一批任務,則「慢一倍」——花更多時間思考與組織,以換取更完整、準確的回答。
換言之,重點不在整體平均速度,而在「分布兩端」的表現: 簡單題更俐落,難題更耐心與細緻,提升可懂度與準確性。
此外,模型在數學與程式能力上亦有進步,於 AIME 2025 與 Codeforces 等評測中表現提升。
OpenAI 也表示,GPT‑5.1 Auto 會自動路由到最適模型,多數情境下用戶無須手動選擇。
個性化設定:語氣預設與細緻調校上線
伴隨模型更新,ChatGPT 的個性化語氣選項全面擴充與改版。既有的 Default(平衡)、Friendly(友善)、Efficient(精簡)保留並更新;新增 Professional(專業精準)、Candid(直接鼓勵)、Quirky(俏皮創意);早前推出的 Cynical(冷調,原 Cynic)與 Nerdy(探索熱情,原 Nerd)維持於同一選單。
進一步來說,OpenAI 正試驗在個人化設定中直接細緻調校回應特性(如精簡程度、溫度感、可掃描性、Emoji 使用頻率),並支援系統在對話中主動建議更新語氣偏好。
更重要的是,設定變更現在可「即時跨對話生效」,包含既有對話,不再侷限於新開啟的會話;此外,GPT‑5.1 對「自訂指令」的遵循也更穩定。
資料來源:OpenAI、Ars Technica
本文初稿為AI編撰,整理.編輯/ 李先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