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速食店,第一步不是到櫃檯翻菜單,而是輕觸自助點餐機(Kiosk)螢幕,再掏出手機或信用卡結帳。
不到5年時間,自助點餐機改變台灣消費者走進連鎖快餐店(Quick-service restaurant)的習慣,「我們很大程度必須感謝麥當勞的推廣。」WiXtar星益欣執行長康惠媚打趣說道,許多消費者確實是在疫情期間,受到麥當勞大力導入自助點餐機影響,才逐漸習慣這樣的點餐方式。
但其實早在疫情前,2019年星益欣就推出旗下第一台自製自助點餐機,可說是國內餐飲業的先行者。扣除前幾大自行開發自助點餐機的連鎖餐廳品牌,目前星益欣是台灣自助點餐機市占第一的設備商,舉凡八方雲集、雙月食品社、鬍鬚張以及麻古茶坊等連鎖業者都是其客戶,市占率高達20%。
自助點餐機成標配!星益欣如何成為台灣市占第一?
國內餐飲業市場對自助點餐機的需求,不只沒有在疫後而消退,且近幾年市場呈雙位數成長,「2024年甚至起飛得更明顯。」
康惠媚觀察,大缺工是業者對自助點餐機需求居高不下的主因。她分析,許多以前認為咬牙苦撐一會,就能緩解問題的業者,去年開始也體認到缺工問題將一年比一年嚴峻。「而點餐一向是業者認為最容易交給消費者自行解決的環節。」自助點餐機、掃碼點餐才成為許多餐廳在導入自動化設備時第一考慮的投資。
從POS系統起家、原本只做軟體的星益欣,在過去兩年自助點餐機營收首度與POS系統營收占比平起平坐,「現在客人來詢問我們Kiosk的比例,甚至比POS系統還多。」康惠媚說道。
不過功能看似大同小異,很難做出差異化的自助點餐機台,星益欣是如何在國內市場獨占鰲頭?
康惠媚透露,使用者的體感、也就是UI/UX設計,才是勝出關鍵。
秘訣一:避開「專家陷阱」、翻轉POS系統思維,打造流暢介面
「在Kiosk(自助點餐機)上很多功能只需要放在後台設定,跟以往『重前台、輕後台』的邏輯完全相反。」康惠媚將之稱為「專家陷阱」。以前做POS系統,因為是給店家使用,所有功能最好一次放在主畫面,讓業者好找、好按最理想。但到了消費者介面,太多眼花撩亂的按鍵,反而會讓客人不想操作機台。
越簡潔、操作越直覺越好,「從點餐一路到結帳,中間路徑要夠短,否則客人寧願直接向店員點餐,業者也會覺得機器不好用。」為此,星益欣調整了好幾次介面,才完成理想版本。
秘訣二:不只點餐!現金結帳、電話取餐、多語系功能,解放櫃檯戰力
不過介面好上手,只算得上是基本功。康惠媚回憶,早期剛進軍中南部市場時,因為婆媽等消費者用現金結帳比例高於北部,導致許多店家導入機台後,仍要有人在櫃檯結帳。為此,星益欣至少兩年多前就推出具備現金結帳功能的機台,且至今仍持續強化機台內的現金循環功能,讓業者減少補充零錢的頻率。
另外,也曾有連鎖便當業者反應,因為消費者大多會先用電話點餐、再來店取餐,櫃檯還是得有人顧。星益欣也同樣替其開發電話取餐結帳功能,消費者進到店裡,用自助點餐機輸入電話號碼,就能結清訂單。
康惠媚指出,自助點餐機要能真正發揮功用,成為餐廳業者心中的「標配」,光看消費者使用率還不夠,「 櫃檯人手能否完全被自助點餐機解放,才是指標。 」自去年星益欣也致力於拓展多語言介面,讓外國消費者使用更自在,目前已支援至少10國語言。
據經濟部最新統計,目前有設立自助點餐與結帳一體的機台餐飲業者占比約為5.8%,相對導入手機掃碼點餐或平板點餐的41.9%普及率,還差上不少。
康惠媚也坦言,由於一台結帳功能齊全的自助點餐機動輒10幾萬元,不少顧慮成本、採輕資產營運的餐飲業者仍傾向導入手機掃碼點餐即可,但她仍樂觀看待,認為設立自助點餐機的占比應有望到達20%左右。
「台灣的成長空間還很大,但競爭也同樣激烈。」面臨中國設備廠強勢競爭,有餐廳為求價格,不介意使用各家零件拼裝出的便宜機台。康惠媚認為,硬體要湊合用其實不難,「但軟體的維繫才是真功夫。」她指出當使用機台數達一定規模,後端支撐的軟體也要有相對的穩定性、妥善率,才不容易出現掉單、訂單內容錯誤等問題。
點菜、打單看似最簡單的流程,之於餐廳,其實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康惠媚透露,近年有不少業者發現導入自助點餐設備後,因少了人為推薦,客單價有下降的趨勢,星益欣今年也在測試全新AI推薦功能,希望讓機台也能具備與服務生同等的「搭售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