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所矚目下,輝達於美國時間 11 月 19 日公布 2026 會計年度第三季(2025 年 8 月—10 月)財報,結果超越分析師預期,化解前幾日金融市場連日下跌的陰影,以及對 AI 泡沫的憂慮。
輝達第三季營收達 570 億美元,季增 22%、年增 62.5%,高於分析師預估的 522 億美元;每股盈餘 1.30 美元,也高於分析師預估的 1.26 美元。
輝達對下一季的財測亦令人滿意,預計第四季營收可達 650 億美元,高於分析師預估的 620 億美元。
資料中心營收,已成絕對骨幹
這一季營收相較 2025 年第四季(會計年度,下同)393.3 億美元、2024 年第四季 221 億美元、2023 年第四季 60.5 億美元,分別成長 65.3%、194%、974%,可見輝達營收快速成長。
輝達第三季資料中心部門營收達 512.15 億美元,占整體營收的 89.8%,顯示 AI 已是輝達營收的骨幹。
資料中心第三季營收較第二季的 410.96 億美元成長 24.6%,較 2025 年第三季的 307.71 億美元成長 33.6%,較 2024 年第三季的 145.14 億美元成長 252.9%。由於營收基期已高,成長幅度不若過去出現倍數跳升。
今年 10 月 28 日,輝達在美國華盛頓特區舉行 GTC 大會。黃仁勳表示,Blackwell 以及預計明年量產的 Rubin 晶片,銷售金額可望達 5,000 億美元,某種程度上也預示輝達第三季財報將有不錯成績。
粗略概算,5,000 億美元除以 8(季),每季約 625 億美元,與公布數字相近;也就是說,在輝達公布財報前,市場其實已可推估其營收表現。
GPU折舊週期僅5年?輝達不這麼認為
輝達財務長柯蕾絲在法說會上表示,目前最暢銷的晶片系列是 Blackwell Ultra,也就是第二代 Blackwell;下一代 Rubin 晶片預計明年下半年量產。她並認為,輝達晶片的銷售規模有機會超越黃仁勳所提的 5,000 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柯蕾絲提到 6 年前出貨的 A100 GPU 至今仍在工作量滿載的情況下持續運作。
針對「AI 泡沫」的疑慮,有觀點擔心以出租算力為主業的資料中心,可能以公司持有的 GPU 向銀行抵押借款;倘若在抵押期間 GPU 無法正常運作,銀行恐蒙受損失。 輝達明確指出 GPU 使用年限可超過 6 年,某程度可化解銀行憂慮。
對輝達來說,AI泡沫不存在
黃仁勳表示,從輝達的角度來看,AI 泡沫並不存在;銷售給雲端服務商的 GPU 幾乎「全數售罄」,意味著 AI 基礎建設仍在積極布建,AI 應用也日漸普及。
他說:「AI 生態系正在快速擴展中,有更多新的基礎模型開發商、更多的 AI 新創公司,涵蓋更多的產業和更多的國家。AI 正無處不在,什麼都能做,一次全面展開。」換言之,AI 正在穩健發展,泡沫並不存在。
展望 2026 會計年度,輝達營收預估可達 2,098.11 億美元,較 2025 會計年度的 1,304.97 億美元成長 60.8%。
踏上 2,000 億美元營收門檻後,輝達已難以再維持過去動輒三位數的成長;從其營收成長趨勢,約略可推論 AI 的發展軌跡。為了拓展業務版圖,黃仁勳近來風塵僕僕赴各國推廣「主權 AI」,這也暗示 AI 市場並非完全一帆風順,仍須積極推廣。
英特爾Q3營收不到輝達1/4
英特爾第三季營收為 137 億美元,是 2025 年度最佳單季表現;然而僅及輝達的 24%,對於曾雄霸全球半導體營收寶座逾 30 年的英特爾而言,確實令人唏噓。
原因很多,核心在於英特爾在 AI 佈局上長期慢半拍,導致業績難以追上輝達的腳步。
責任編輯:李先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