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多數百貨公司今年只求「業績持平」,華泰名品城卻在11月21日的10周年記者會上宣布,全年業績可望成長1.6%,達到124億元的歷史新高。
在消費緊縮、出國潮夾擊下,華泰名品城究竟如何突圍?
百貨今年都難熬,華泰名品城為何還能寫下業績新高?
經濟不確定性讓消費者緊縮荷包,精品業首當其衝。然而,精品業種營收占比高達40%的華泰名品城,總經理劉亭君卻表示,今年精品業績平均而言仍維持持平。
她分析,即便經濟不確定性提高,但原本購買精品的消費者仍有購物需求,只是預算下降,這時Outlet的折扣優勢就會被凸顯。
特別是Longchamp、COACH等中端品牌,受惠於社群媒體推播,成為消費者新寵。
此外因為今年迎來 10 周年,華泰名品城進行大幅度改裝,也帶動成長,換櫃率達 17.6%,雖然3到7月改裝期間,第二季營收一度衰退,但8月改裝完成後,業績隨即轉正,截至目前成長1%。
她點出,今年改裝策略不再聚焦精品,而是引進多元業種,如輕奢品牌Maje、SANDRO、電器品牌等等,以及被歸類為「特殊業種」的泡泡瑪特等陸續進駐。其中不乏華泰名品城獨家的Outlet店,如HOKA、ba&sh。
值得注意的是,泡泡瑪特9月開幕以來大受歡迎,這是除西門町外的全台第二大店,業績表現直逼精品。
一期美食街改裝同樣成效顯著。因應消費者對桃園缺乏的連鎖餐飲需求,一半品牌換成連鎖餐飲,引進桃園獨家的麵屋一燈、舞紅花鐵板燒等。改裝後餐飲業績較去年同期成長48%,零售業績更大幅成長122.8%。目前獨家品牌達40家,占整體品牌數量15%。
精品獨家、堅持價差的兢爭優勢,要在嘉義再開一家 Outlet
面對三井不動產MITSUI OUTLET PARK、新光三越SKM Park Outlets等新進業者,華泰名品城的競爭優勢何在?
劉亭君強調兩大核心:
一、華泰擁22個獨家精品櫃位:包括LOEWE、CELINE、BALENCIAGA等全台獨家
二、堅持「純」Outlet路線:確保與正價品有明顯價差,不引進無印良品、UNIQLO等沒有Outlet價的正價店。
劉亭君透露,根據公司評估,百貨業產值4000億元中,Outlet市場規模達400億元,看準這樣的機會,華泰名品城將在嘉義再開一家 Outlet,預計2026年正式招商。
這個地點引發外界好奇,人流是否足夠?他進一步表示,選擇嘉義的邏輯,如同當年在桃園青埔設點:雖然當時一片荒涼,但競爭較小、鄰近高鐵交通便利,且與正價店保持距離不會「打架」,成為精品進駐誘因。
嘉義位置適中,到中南部都方便,不像台南、高雄已有Outlet競爭。目前已有不少時尚品牌報名,但精品櫃位的部分,因為精品貨量很少,招商的確有挑戰,會慢慢跟業者溝通。
百貨業今年生存不易,各家都在想招式求生存、找方法。華泰名品城打出滿足「理性奢侈」客群的牌,堅守「價格優勢」的本質,這種核心思維,或許正是零售業分眾化時代的生存智慧。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月刊》,作者為尤韻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