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一:台積電前3季稅後淨利1兆2,100億元,年增51.63%,創歷史新高。
重點二:緯穎EPS 200.85元拿第一,前十名除了大立光,清一色都是AI相關股。
重點三:非金融產業整體獲利2兆6,124億元,年增10.33%,但還沒回到2022年的高點。
今年台股上市公司前3季財報整體不錯,「非金融業」總獲利來到2兆6,124億元、比去年同期多10.33%,景氣修復的力道看得出來。
排名方面,台積電以稅後淨利1兆2,100億元穩坐第一、年增51.63%、改寫前3季新高;鴻海1,614億元拿第二、年增35.4%;聯發科830億元第三、年減0.24%。
第四到第六名依序是長榮613億元(年減45.32%)、廣達534億元(年增20.81%、改寫前3季新高)、台達電483億元(年增45.92%、刷新同期紀錄)。
第七到第十名為緯穎373億元、華碩357億元、聯電315億元、中華電約307億元;其中緯穎、華碩都創下前3季歷史新高。
前十大的獲利裡,有六家改寫新高,而且都是AI供應鏈上的公司,其對獲利結構的重塑相當明顯。不過,整體獲利還沒回到2022年前3季的2兆9,523億元高點,表示除了AI,其他產業的復甦還有限。
盈利體質與EPS榜,AI供應鏈全線強勢
營業利益率前十名以服務業與資產型公司居多,第一店以69.31%居冠,川湖69.03%第二,萬企63.87%、統領54.53%、材料-KY 53.12%排在第三到第五;台積電49.63%第六,接著是勤益控股46.4%、可寧衛42.04%、華友聯40.28%、名軒39.86%進入前十。
AI相關企業只有川湖和台積電擠進營益率榜,反映半導體與伺服器供應鏈在擴產期的高資本支出與成本壓力。
EPS榜方面,緯穎以200.85元大幅領先、拿下王座;第二名大立光109.06元。第三到第六依序是川湖66.35元、祥碩52.62元、聯發科51.76元、世芯-KY 50.89元;第七到第十為嘉澤47.64元、台積電46.75元、華碩44.63元、旭隼34.16元。
可以看出,除了大立光,前十名幾乎都被AI相關股包辦,AI伺服器、半導體設計與高速連接等鏈條的獲利與每股盈餘在同步擴張。
關鍵觀察:台積電多項指標入榜、亞利桑那廠短期承壓
把三項指標(稅後淨利、營業利益率、EPS)放在一起看,台積電都在前十,代表其製程、產能利用率與產品組合的綜合競爭力到位。緯穎稅後淨利第七、EPS稱王;川湖靠高毛利與精密零組件優勢拿下營益率第二、EPS第三;華碩稅後淨利第八、EPS第九,品牌力加上AI PC趨勢有明顯助攻。
值得注意的是,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廠今年前3季只貢獻47.69億元,第三季獲利更只有0.41億元,低於市場預期。主要是導入先進製程與擴建帶來的營運成本上升,短期獲利承壓。以目前進度看,2027年前要有明顯貢獻不容易;後續還得看量產良率、供應鏈在地化,以及折舊走到高峰期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