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級生是網路和社群的原生世代,從懂事以後就生活在網際網路的世界,對他們來說,網路無所不在,使用各類社群軟體就像呼吸一樣簡單自然。
昨天,我面試了一位最典型的代表。她剛從大學畢業,不是專業卻能對各種當紅的社群媒體侃侃而談,許多觀點反映著8年級生們使用社群的概況。
我在面試的過程,詢問她平常使用社群軟體的習慣。她說……
「我沒有首頁,平常都用facebook看新聞,Instagram(IG)發個人照,而且照片一定要調色,確定色調和版面要有一致性,按讚數才會高,至於粉絲團?我都拿來發自己設計的插畫。」
這幾年的累積經營,讓她的粉絲團擁有近萬個人按讃,個人臉書帳號超過1000多位好友,IG也有2215個追蹤人數,每篇貼文都能無條件得到數百個讚;這些執行的數字絲毫不遜許多網路行銷老手,代表她有一定的自媒體影響力,也有在經營和理解,不只有空口說說理論而已。
於是,我好奇詢問,最近有個直播APP《17》很紅,你有下載來用嗎?沒想到,她的答案出乎意料。
「《17》?我只用了3次就刪了。」
「可是《17》很紅耶,紅到登上美國蘋果APP store 排行榜不分類冠軍,對APP產業或行銷人來說,這是很難達到的成績耶。」
經過討論後,她指出了幾個關於《17》的優、缺點。也許很多人試著剖析8年級生對《17》的想法,但乾脆直接找一個具經驗的,真的有在玩的,來發表自己的觀點,在此統整分享。
《17》app日前風光登上美國ios免費App排行榜下載冠軍
• 無限按讚,可以滿足虛榮心
《17》的一切都很像IG,最大的差別是多了直播功能,可惜不能同步發文到其他的社群平台,照片也無法標籤朋友。按讚的圖案還有小熊、兔子、小豬真的很可愛,可是讚不能收回,就算有收回的按鈕,但按了也只會變灰框,數字不會減少,根本沒有用。
雖然可以無限按讚,滿足經營者的虛榮心,剛開始也看到有人一直按讚的感覺很爽,可是有一次朋友拿到6000多個讚,點進去看只有10幾個人按讚,久了就覺得很虛。
• 誰都可以直播,還有按讚排行榜
《17》不像臉書只有獲得藍色勾勾或特殊認證的人才能直播,任何人都有擁有自己的觀眾,而且可以顯示「該場直播最高觀看人數」,「現在觀看人數」,右上角還有個小皇冠,可以看到目前熱門的直播內容。
這些都不錯,最喜歡一個功能是可以分享喜歡的直播主到自己頻道,比如我就分享過自己崇拜的網路美女到自己的頁面讓別人也來看她的直播。
• 直播耗電 太卡容易閃退
玩過幾次以後發現,只要超過20分鐘就容易卡和閃退。我看不到留言,可以看留言的時候也不同步,常常說完話以後,留言的人要等5秒才聽到,互動就會變成很尷尬。而且自己試過搜尋,在IG的搜尋框只要打「a」,就會自動比對、跳出追蹤的「abc」,但在《17》打出「abc」常什麼也找不到,好像還有很多功能都只做了一半,蠻可惜的。
• 分紅規則不明 領取看起來很麻煩
一開始看朋友直播,覺得很好玩,回家就下載《17》嚐鮮,也有想過因為可以分紅賺錢,但領取分紅的制度看起來好麻煩。
另外就是雖然有人在管理直播內容,但還是很亂,常常會看到色情、變態,而且自己直播的時候曾被問「可以脫嗎?」這句話讓我瞬間滅火,也是後來刪掉《17》的原因。
《17》在台灣ios免費App排行榜下載仍雄霸冠軍
• 現在很紅 不代表以後會用
現在很夯沒錯,但很多APP都是爆紅然後消失不見的,就像之前有一陣子大家愛玩的《draw something》還有前陣子的武媚娘變妝APP,都因為話題爆紅,大家一窩蜂下載,可是沒多久就消失不見了,《17》目前對我來說就是嚐鮮的APP,當然希望它變得更好(台灣人的情結),但刪掉以後要再下載,就要看改版的狀況是不是有改善。
啟動之後如何持續經營,保持成長動力的同時穩健獲利,是所有經營者面臨的難題。綜觀來說,直播不是新技術,現在4G網路普及,頻寬變大,手機性能提升,讓直播風潮順勢再起。
或許目前《17》在台灣的在地知名度被各式新聞炒熱,又因為其獨特性,找到社群甜蜜點登上競爭激烈的美國APP Store不分類下載排行榜冠軍,可是,是否能夠留住使用者仍是接下來值得觀察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