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募資已成為近來新創團隊展現商品、夢想的方式。到底群眾集資是什麼?也許像是火箭,讓你的夢想集眾人之力起飛;也許是一瓶好喝的鮮奶,產品背後更是生態系的建構;也許是站上國際展會,讓全世界都體會到台灣味;也許是一部電影,透過募資讓故事更動人。
「成功的群眾集資案是『用對方聽得懂的話去告訴他不懂的事情』。」群眾募資顧問公司貝殼放大創辦人林大涵這麼說。2015 Meet Taipei創新創業展,第二天由林大涵與4組新創公司ARRC前瞻火箭、鮮乳坊、OPTOGO、牽猴子整合行銷,帶你解析「群眾集資背後的秘密」。
(圖說:貝殼放大創辦人林大涵主持「群眾集資背後的秘密」論壇。照片來源:photoU。)
ARRC前瞻火箭吳宗信:自己的火箭自己做
台灣有沒有可能自製火箭?有沒有可能自己上太空?這個看似天方夜譚的夢想,現在正透過群眾集資一點一滴實現。跨校組成的ARRC前瞻火箭團隊,計劃在2015年將100%台灣設計、製造的混合式燃料火箭送入太空!
這項計劃源於一群中年大叔20年前的夢想。ARRC前瞻火箭團隊創辦人、交大機械工程系教授吳宗信說,20年前,包含他在內有7、8位教授成為第一批到美國研究航太工程的學者,進行「哈比特火箭計劃」,但該計劃後來無疾而終。
20年後,ARRC前瞻火箭成立,目標發展由台灣自主研發、製造的運載火箭,並達成運送衛星上軌道的能力。火箭由四校進行系統研發,吳宗信笑說,當初每一個人的專業研究領域,剛好可以做成一艘火箭。他們把試射的火箭命名為「HTTP」,名稱取自參與學校所在地的新竹(Hsinchu)、台北(Taipei)、台南(Tainan)、屏東(Pingtung)的英文縮寫,「剛好是網路的縮寫,證明我們對太空的夢想無限大。」
(圖說:ARRC前瞻火箭團隊創辦人吳宗信:自己的火箭自己做,就是要上太空!照片來源:photoU。)
吳宗信說,現在連FB、Google也都在發射自己的衛星。未來5年,100公斤以下的小衛星預計將達2000顆,市場的機會將會非常大。對台灣而言,也是一個產業升級的好機會。「台灣代工很苦悶,我們的計劃可以成為火車頭,帶動台灣升級的好機會!」另外,他表示,現在的9人團隊也有擴編計劃,目標明年達到50人規模,邀請所有理工專長的人一同逐夢。
除了當初來自民間的1600萬資金外,ARRC前瞻火箭也把力量放到了大眾的身上。透過群眾集資平台募集研發經費,並提升計劃的能見度,截至目前已有4000多人贊助、累計金額688萬1250元。「A dream you dream alone is just a dream, A dream we dream together is a reality.」最後,吳宗信引述約翰・藍儂(John Lennon)的話熱血作結。
鮮乳坊創辦人龔建嘉:募資結束才是挑戰的開始
鮮乳坊創辦人龔建嘉原先的職業是一位大動物醫生,開玩笑的說自己的喜好就是把手插進牛的肛門。為什麼想要成立鮮乳坊?源自於他觀察到幾個市場狀況。對酪農而言,目前百分之九十的牧場都是與國內三家大廠合作,雖然出發點是好事,但是因為別無選擇、沒有其他發展選項,也難以真正保障他們權益。
對消費者而言,現有的大品牌,大多是採用一罐鮮奶中,有一兩百個酪農的產品混合,非來自單一牧場也讓品質參差不齊,因此也永遠不知道自己買到了什麼。作為消費者與酪農間的橋樑,鮮乳坊協助小農成立自有品牌,內部也成立醫療團隊,建立一套牧場與乳牛健康的標準機制。
除了上述這些問題外,團隊也花了很多力氣在了解消費者需求,這些前期贊助者更給了團隊有效的支援。龔建嘉說,2個月募資成功結束後「才是挑戰的開始」,群眾讓團隊有經費往前走,也在後續的物流、通路問題給予許多回饋,形成「群眾智慧」,讓產品更能達到群眾期待的狀態。
「募資結束才是挑戰的開始!」募資結束後,鮮乳坊成立公司推動永續發展。對消費者的價值是,能拿到單一牧場來源、檢驗公開透明,且經過醫療把關的天然產品;對酪農而言,也可以獲得合理的收購價格,並擁有自己的品牌,及團隊醫療團隊的永續輔導。「群眾募資的意義在於,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是改變事情的力量!」
OPTOGO共同發起人何凭融:群眾募資讓台灣站上制高點
至今已有164年歷史的米蘭世界博覽會,2015年有148個國際單位、53個國家受邀,台灣卻在這之中缺席。OPTOGO為此發起「外帶台灣館」計畫,要讓自己的世博自己辦!OPTOGO共同發起人何凭融說,這個計劃要讓世界看到台灣、輸出有台式品味的台灣展館。
「踏出去募資很簡單,後面的事情才是真正的挑戰。」透過私募與群募併行,2010年時,政府主導的台灣展館花費約七億;今年OPTOGO團隊卻只花了一千八百萬就完成。
何凭融說,這項計劃創造了兩個制高點,第一是創造世博史上第一次,由公民團體自發性成立國家館;第二個則是創造新的SOP,讓那些沒有機會參加世博會的國家,未來也能夠讓一般人民自主性的組隊。2016年,團隊還計劃跟縣市政府合作,將米蘭世博的展覽搬回台灣。
牽猴子整合行銷王師:群眾募資讓創作者說出好故事
你對紀錄片的印象是什麼?冷門、悲慘、陰暗、無聊?答案或許不然,牽猴子整合行銷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師說,《無米樂》、《翻滾吧!男孩》、《生命》、《奇蹟的夏天》等紀錄片的成績斐然,也讓大家看到原來觀眾不是不進戲院看國片,觀眾永遠有想看到自己土地故事的需求,他們需要能夠呼應自身的故事。
紀錄片為什麼要做群眾募資?群眾募資又能夠幫紀錄片什麼?王師點出七點:議題的整理、號召的發佈、行動的實踐、經費取得、參與感的聯繫、社群的串聯,以及行銷成效的觀察。像是《灣生回家》總計募得360萬,能夠支付發行期間所有費用,對於功能面而言越來越重要。
(圖說:日前上映的《灣生回家》紀錄片,在群募平台上總計募得360萬。)
王師指出,群眾募資能幫創作者回過頭來整體議題,讓創作者回頭站在觀眾角度思考如何闡述理念、並說出好故事。號召則是在平台上闡述「我是誰?我要做什麼?大家如何來幫我?」獲得贊助的種子部隊;另外,原先獨立片商做行銷,是瞎子摸象、摸石頭過河,對於市場的狀況不甚了解,群眾募資就成了絕佳的觀測平台。
他指出,影片群眾募資不是在裝可憐,而是要抓住提案者跟贊助者之間的連結。在小眾中尋找分眾,因為同樣的案子,每個贊助者的需求不相同,要用同心圓由內向外的擴張概念來思考TA,「不是放上平台、錢就進來,如何將這股力量留下,成為你下一個案子的贊助者,打造社群的連結與延續。」王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