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大廠也磨刀霍霍!PC市場意外地又熱起來了
01

手機大廠也磨刀霍霍!PC市場意外地又熱起來了

2016.04.20 | 科技

PC市場不斷萎縮,產業競爭早已血流成河,手機品牌怎麼還會想進來攪和?做PC還有前途嗎?這是多數人心中的疑問。不過,華為、小米紛至沓來,先前喊著退出PC市場的三星,也在年初低調向供應鏈透露,將強勢回歸PC市場,2016年PC市場意外熱鬧。

「這個世界難道還需要一台新的PC嗎?」、「華為要做PC了?」一張海報寫著幾個偌大的字,先前在中國網路圈引起熱議,沒多久後,華為消費者業務執行長余承東在巴賽隆納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上,拿出一台強調極致輕薄的MateBook。沒錯,中國手機大廠華為真的進軍PC產業。

手機成長遇瓶頸,業者轉攻PC。

余承東甚至發下豪語:「MateBook要在二合一(PC和平板)領域做到第一,未來整個PC領域也要做到第一。」華為之所以這麼有自信大聲嗆聲,除了自身的品牌已打進非中國市場之外,背後還有PC巨頭的支持,那就是英特爾和微軟,Wintel了解到未來光靠PC老伙伴是不足的,因此也開始向手機公司靠攏,據了解,華為內部在設計MateBook時,英特爾和微軟私下給予龐大的技術支援。

圖說明
圖說:華為之所以這麼有自信大聲嗆聲,除了自身的品牌已打進非中國市場之外,背後還有PC巨頭Wintel撐腰。圖片來自:HUAWEI

除了華為之外,供應鏈消息傳出,小米的筆電5、6月就會現身,設計仿效蘋果Macbook Air極輕薄風格,內部訂下一款一年100萬台的出貨目標。另外,三星在前兩年開始減少筆電的投入資源,甚至在各地區裁撤筆電相關單位,但令人意外的是,三星已經向台灣供應鏈表示,今年將會重啟筆電業務,甚至還會釋出小量代工訂單給台灣ODM業者,訂下了2016全年出貨500萬台的積極目標。

為什麼這些手機廠商會對已淪為紅海的PC產業有興趣?打的是什麼算盤?第一個原因其實很簡單:智慧手機已經碰到成長的天花板。根據Trendforce資料預估,2016年智慧手機市場規模約13.7億支,年增率只有5.7%,以往動輒雙位數的高成長性將不再出現,過去的平板風潮也宣告退燒,手機公司為了維持業務成長性,勢必尋找新的動能。

點圖可放大
圖說明
圖說:2016年,筆電市場及平板電腦市場都持續小幅萎縮,智慧手機的成長速度也開始走緩。

試圖建立完整的運算體驗

另一個因素就是余承東所說的:「要構建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智慧終端全場景體驗時代。」當PC業者布局手機領域,手機業者想做PC也是合理的事,要建立完整的運算生態體系,缺了電腦就等於少了一角。

一名台灣代工廠副總私下透露,「小米都要做了,你叫華為怎麼忍得住?」他分析,手機市場靠大量跟設計,但起伏劇烈,NB市場相對穩定。未來輕薄筆電或2 in 1筆電會用到不少手機的技術,手機廠認為他們有優勢,而且華為在商用網通市場實力佳,所以攻商用筆電是有些機會。

短期難撼動PC巨頭們

當手機公司陸續殺入電腦領域,讓沉寂已久的PC產業激起了那麼點熱度和話題,研究機構TrendForce筆記型電腦分析師王靖怡就認為,新血的加入著實有助於活絡產業,不論是在硬體設計或是服務上刺激創意、創新。

不過,短期要撼動老牌PC公司的江山,應是不可能看到。手機品牌對於NB出貨目標訂得保守,小米及華為都是一年100萬台左右,相對於傳統PC品牌一年數千萬台的出貨量,推估他們只是在測市場水溫並不為過,但是手機業者後續的通路布局、產品設計仍值得關注。

面對華為、小米等市場破壞者,PC巨頭們不敢輕敵。一家台灣NB品牌的高層就私下跑去華為在MWC的攤位,親自把玩研究對手的產品,並且留下一句「外型有吸引力,但散熱會有問題」的評語。而惠普分拆後專攻PC和印表機的HP Inc.執行長威斯勒接受《數位時代》專訪時透露,他很關心每一家廠商、每一個新進者的布局。

而聯想執行長楊元慶在接受中國媒體專訪時指出,「PC已經是老行業,離開的企業多,進來的企業少。新的選手進來把水搞活,對於沉寂很久的行業是利好,也許能讓更多地用戶意識到PC是必須的。」不過,畢竟身為PC老大,他仍不免以前輩身分「提醒」華為,可能會發現電腦產業「未必如最初想像的那樣美好」,兩家中國公司的較勁意味十足。

傳統PC公司都在朝各自的轉型目標前進,例如,惠普在去年底正式分割後,有助於集中資源以及穩定員工士氣,除PC之外,也將許多資源投入在3D列印技術上,今年將是重要的觀察指標年。而聯想歷經財報難看的窘境後,楊元慶以「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來表達聯想最壞情況已過,同時聯想調整了手機在機種數量及通路策略,希望贏回市占率。戴爾下市後,不僅PC出貨並未受影響,更積極朝解決方案公司的路前進,目前表現穩紮穩打。

宏碁除了希望PC出貨持穩止跌外,在大家長、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的帶領下,內部已經將重點投注在自建雲,透過與各方業者合作、建立生態圈,放眼未來的物聯網時代。而華碩除耕耘智慧手機,也低調在布局機器人、虛擬實境(VR)、智慧家庭等重要新應用,預告台北國際電腦展將展出家用機器人。但雙A的策略均屬於長期布局,效益相對需要較長時間等待。

圖說明

趨勢:商用換機、2 in 1產品高成長

2016年,除了可以看到手機公司跨界搶攻電腦市場外,PC產業還有兩項值得關注的趨勢,研究機構IDC台灣區研究總監江芳韻指出,Win10在企業的換機潮將是今明兩年產業最重要的成長動能。一般而言,在微軟推出新版作業系統一年半到二年之後,企業才會開始評估升級或硬體更新,Win8驅動換機的希望落空後,Win10會是一個較好的時機點。因此商用PC市場將是各家業者積極布局的重點。

另一項趨勢就是2 in 1機種的發酵及影響,所謂2 in 1產品指的就是兼具平板及筆電功能,配合的是可拆式鍵盤、翻轉式鍵盤等。過去PC業者積極推動2 in 1機種但成效不佳,一直到微軟推出Surface,「成功創造了屬於2 in 1自己的定位,就是落在中高階產品。」江芳韻說。

由於2 in 1機種有助於將筆電的單價拉高、毛利也很好,PC品牌也樂見發展,另一端則是需求增加,自帶裝置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上班的風潮盛行,但卻對企業IT人員造成很大的管理問題,不過2 in 1產品可以提供平板的輕薄、以及完整的Windows功能,企業採購的態度開始變得積極,因此在業者投入、需求增加的帶動下,IDC估算今年2 in 1筆電出貨量可望達2,877.2萬台,比去年的1,663.2萬台,大幅成長73%。

儘管PC產業並不如以往高速成長,但是隨著新人的加入以及舊有業者(例如日本的PC品牌)的整併,讓產業再度興起波瀾,而後續舊PC公司如何穩固江山、力退新兵,就看誰的眼光瞄得又遠又準了。

產業Spotlight

  1. 蘋果PC出貨超越宏碁:
    過去蘋果在PC產業並不算大咖,近幾年反成為一枝獨秀的業者,根據IDC報告,蘋果2015年的PC(桌機加筆電)出貨量超越宏碁,成為全球第四大業者。

  2. 電競、2 in 1前景看好:
    PC產業需求減弱,但2 in 1機種和電競產品的成長性卻逆勢看好,由於此兩款產品的價格單價較高、毛利率也較好,因此各家品牌廠也樂於布局,以爭取較佳的利潤。

  3. 日本PC品牌三合一:
    PC產業走向集中化,二線廠商整併求生,像是日本的VAIO和東芝(Toshiba)、富士通(Fujitsu)PC部門計劃三合一,反映出未來日本品牌在PC領域將從國際舞台退守至只剩日本本土。

  4. 小米致敬Macbook Air:
    繼華為之外,小米也將在5、6月進軍筆電市場,供應鏈透露,小米筆電的設計相當類似蘋果Macbook Air,強調極輕薄,但售價僅450~500美元。

延伸閱讀:

本文出自:@@BOOKID:126710@@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