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許自己是「公僕的公僕」——台灣史上第一個數位政委,關於唐鳳的20個關鍵問答
03

期許自己是「公僕的公僕」——台灣史上第一個數位政委,關於唐鳳的20個關鍵問答

2016.08.25 |

唐鳳25日在臉書上宣布,將於10月1日接任行政院「數位政委」一職。並在wiselike上開放媒體問答,她以一貫開放及堅持開源的精神,細心地一一解答各界對她從民間開源社群g0v參與者,進到政府gov變數位政委的好奇。

唐鳳在臉書寫下她對於自己擔任數位政委的期許:

未來,進入行政院後,我對自己的期許是作為「公僕的公僕」。也就是運用數位技術及系統,輔助公務體系解決問題,並強化政府部門與公民科技、公共社群的對話與合作。我的存在,不是為了讓某些社群「朝中有人」,也不會是為了在網路上「政令宣導」,而是成為一個「通道」,讓更多的智慧與力量有更好的結合。

唐鳳  

圖說:唐鳳宣布10月1日將擔任台灣史上第一位數位政委。(照片來源:唐鳳)

唐鳳媒體問答、<數位政委:g0v x gov 的新挑戰>共筆兩篇討論串文件中,整理幾個核心的20個問答如下:

問1:妳考慮接任數位政委的過程?(@Flora Kuan)

唐鳳:8/9 第一次和行政院長林全見面,答應幫忙找數位(digital)政委。8/12 具體瞭解工作內容,開始徵詢社群朋友。8/15 同意接任:9/30 和蘋果公司的年度顧問合約到期,預計在10/1 就任。

問2:妳一開始答應林全幫忙找數位政委,到15日同意接任,能否談談當中的轉折?(@Lynette Lin)

唐鳳:我原本確實是答應協助詢問是否有朋友願意擔任這個職務。但問了幾位朋友之後,大家自己都不願擔任,但都支持我擔任。後來想想,目前 Apple、Socialtext 的顧問工作已經都把年輕人帶起來了,九月有一整個月的交接時間也很充足,所以就答應了。

問3:「8/12 具體瞭解工作內容,開始徵詢社群朋友。」反對或疑慮主要是哪些部分? (@hcchien)

唐鳳:疑慮方面,主要是擔心社群「沒有代表」「去中心化」的文化會受到影響,所以才會有這份共筆文件

問4:過去從未有「數位政委」一職,分別由科技、法律政委手中處理數位政策,妳擔任數位政委引導的政府工作將與其他專業政委如何分工?(@Aaron Yang)

唐鳳:具體的分工項目,要到任後才能確定,但我會先和各位專業政委們開始溝通,傾聽他們的想法。

問5:先前聽說前政委蔡玉玲當時也曾邀請妳加入他的團隊,不過妳後來選擇在外圍幫忙,所以想請問這次是什麼樣的原因,妳會同意林全的邀約?(@sylvia)

唐鳳:兩年前我對公共事務運作並不熟悉,是以見習的心情協助。除此之外,也是希望運用民間的身份,建立「群眾外包」、與不特定人協作的公共參與機制。現在這些機制初步成形,能進一步協助行政事務人員熟悉,我覺得很合適。

問6:妳應該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政務委員,請談談妳對政務委員職務的想像和角色定位?(@Flora Kuan)

唐鳳:我對自己的期許是作為「公僕的公僕」,也就是運用數位技術及系統,輔助公務體系解決問題,並強化政府部門與公民科技、公共社群的對話與合作。

問7:政務委員要協調跨部會間的合作運作,面對年齡可能是妳兩倍(甚至以上)的閣員、部會首長時,妳會選擇用什麼方法溝通?(@Flora Kuan)

唐鳳:閣員同事們都是學養兼備的師長,我會以過去一貫開放而坦誠的態度來互動。

以國教院課發會的經驗為例,在我引入逐字稿共筆機制時,首先主動協作的孫明霞校長,有50年的教育工作經驗,在我出生時(1981)就已經是高雄高工的資深教師。由此可見,年齡並不是障礙。

問8:妳出任政委接下來的計畫是什麼?會再延攬什麼樣的人幫忙?希望可以在任期內達到什麼成果?(@sylvia)

唐鳳:我在今年九月,會先拜訪歐洲各界從事數位參與、開放政府相關工作的朋友們,協力整理出一些進路來。十月初回來上任時,再視實際情況排定工作順序。

一些手邊進行中的公共議題討論將會延續。具體來說,我會先參考前兩年的參與經驗,例如台北市政府預算視覺化、國教院十二年國教課發會紀錄原則,以及去年的公司法修法等等,找出可供政院參考之處。vTaiwan 的幾項議題,目前也還在進行中,這部分應該會繼續與社群協作。

過去與全球開放社群共同累積的互動經驗與協作空間,未來也會與政院的朋友一起耕耘。至於其他,就是一本初衷、協力以赴。

問9:妳是否有自己幕僚的選擇權?還是幕僚須由其他人決定?(@peggylo)

唐鳳:有選擇權。兩位機要的人選已經初步確定。其他的借調、約聘、常務人員等,我也會有選擇權。

問10:行政院長林全對這個職務的要求和期待是什麼?答應接任後,妳有對院長提出新的工作建議或目標嗎?(@王宏仁)

唐鳳:林全院長提出的優先目標,是「數位經濟」與「開放政府」政策的協調整合。我這兩年來持續做的,是運用數位系統輔助公務體系,以結合公民科技、公共知識工作者的社群貢獻,這也與院長設定的目標契合。簡單來說,就是「公僕的公僕」。

問11:接任政委這件事,會否與無政府主義相違背呢?(@sylvia)

唐鳳:我的價值是「持守的安那其」,具體做法就是提出更合適的程序,讓事務人員可以採用。維基百科的解釋是「由自由的個體自願結合,以建立互助、自治、反獨裁主義的和諧社會。」網際網路社群、開放文化社群,包括維基百科本身,都是這個價值的體現。而「持守」的意思,就是不斷示範更好的解決方式,直到事務人員自願採用為止。

問12:台灣公務體系有什麼迫切的問題?妳認為科技能改變這種文化嗎?(@報導者)

唐鳳:我在國外演講時,常以「紙本文化」形容,全球各地的公務體系,在電子化的同時,往往都承續了紙本溝通的習慣,對「傳達給千萬人」較為熟悉,對「傾聽千萬人」較不熟悉,而對「千萬人同時協作」更不熟悉。我認為科技可以提供節省精力的工具、示範新的溝通方式,等到事務人員逐漸自願採用,或許文化就能改變。

問13:完全透明公開的溝通,是否就能解決目前政府推行政策、決策時所遇到的不順利?比如Uber等議題都曾經在vTaiwan上被熱烈討論過。(@Hsin-chan Chien )

唐鳳:首先,vTaiwan 可以被用來討論社會意見分歧的議題,這是機制本身存在的價值與功能。「實虛整合式公共討論」 的機制,本身有它存在的價值與功能。但 vTaiwan 只是一個途徑、一個平台,它本身不是一個答案,而是有機會透過它找出答案。

一年前的「UberX 自用車載客:第零階段意見徵集」只是一個開始。這一年來,社會上已經出現更多的利益關係人。我們需要繼續聆聽和互相聆聽,才能解決問題。

問14:有可能以後每場參與的會議都文字或影像直播嗎,或至少事後錄影或逐字稿公開?(@peggylo)

唐鳳:因為我入閣後的收入不到現在的一半,所以未來將無法自聘速錄師;也就是有編列聽打預算的場合(線上諮詢會議及工作組聚會等),才能提供逐字稿。直播的成本亦同。
但 360cam、Trint 這類實虛整合的新技術,明年有機會大幅降低成本。歡迎社群朋友多多幫忙試用、開發,以納入常規流程為目標。

問15:妳覺得政府要成為「開放政府」,還有哪些待加強或調整的部分?政府在溝通上出了什麼問題?您認為目前vTaiwan有達到妳心中的理想嗎?(@報導者)

唐鳳:總之,我想最重要的價值是「多元」和「包容」,也就是讓參與能力和程度不同的利益相關者、意見彼此相左的朋友,都能共同設定議程、進行討論。

在事務上,我希望能具體落實滾動式檢討:也就是隨著客觀事實改變,政策需要修訂時,盡量讓所有人在進入下一次對話時,先接上之前的脈絡。

關於此主題詳細的訪談,可以到這裡看。

問16:進到體制內,妳覺得如何改變能改變目前體制的運作呢?若是發現與體制不合,是否會選擇離開?(@黃信維)

唐鳳:具體來說,是想運用數位系統輔助公務體系,以結合公民科技、公共知識工作者的社群貢獻。我相信這件事不會帶來阻力,只是需要充足的時間來溝通。

問17:妳的退場機制是什麼,觸犯到那些底線時會退場辭職?若妳覺得上位的政策(e.g. 總統競選政見)是有問題的,行政院是否允許妳可以公開評論上位政策的問題?(@peggylo)

唐鳳:如果行政院長表示,今後重大議題都「認為不宜適用」公民參與、社群協作的機制,那我就沒有什麼可以貢獻的了。另外,如果無法維繫上述與祕書處協調出的工作模式,而影響到我的身體健康,那可能也無法繼續貢獻。我其實從來沒有公開評論政策的習慣,但行政院並未限制我這樣做。我在評論前當然也會先知會院方。

問18:假設未來 g0v 的某些 Project 被詮釋為「g0v 打臉 gov」,行政院希望由妳來與g0v溝通,不要作一些打臉政府的事情。請問妳會...? (@peggylo)

政策的多方溝通,應該會是我的工作項目之一。無論是g0v還是其他社群,只要有需要,我都會一視同仁,以多方資訊對稱的原則,來進行討論。但話說回來,在開放社群裡,誰也不可能阻止誰做什麼專案。因此我也會請行政院的同事們瞭解,我們能做的只是橋樑,不是特使。

問19:妳說要當「公僕的公僕」?擔任政務官要處理許多人與人關係的問題,請問妳要如何面對這些和網路世界不同的官僚組織?(@零玖貳捌)

唐鳳:具體來說,是在政務協調的過程裡,與各部會事務人員協力,將程序數位化,使檢索、參與、追蹤、課責更加順利。這樣的「實虛整合」概念,可參考課程紀錄。官僚組織也是人組成的。實虛整合的用意,是讓大家能對彼此的狀態更「有感」,而不是機械式的所謂「有用」。

問20:針對開放政府,妳最想教會公僕和民眾的概念是什麼?(@報導者)

唐鳳:我在紐西蘭的開放政府會議上,受到毛利祭典的感召、參考施振榮老師的理念,寫了一篇禱文,願與大家分享:

我們看見「萬物聯網」。
願我們將智慧聯網。我們看見「虛擬實境」。
願我們將實境共享。我們看見「機器學習」。
願我們能協力學習。我們看見「用戶體驗」。
願我們能體驗人際。我們聽到「奇點即將接近」。但願我們惦記:「眾點」就在這裡。

When we see “internet of things”, let’s make it an internet of beings.

When we see “virtual reality”, let’s make it a shared reality.

When we see “machine learning”, let’s make it collaborative learning.

When we see “user experience”, let’s make it about human experience.

When we hear “the singularity is near”, let us remember: the Plurality is here.

本文編輯整理自唐鳳媒體問答、<數位政委:g0v x gov 的新挑戰>共筆(由 g0v 貢獻者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 4.0 授權)。

延伸閱讀:g0v 進gov!唐鳳確認接任林全內閣數位政委
有人挺、有人憂,唐鳳能扛下台灣數位發展重任嗎?


[白話新商業電子專刊] 掌握物聯網基礎入門+進階應用 套書合購價129元!
@@BOOKID:126865@@

關鍵字: #唐鳳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