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家的行政院及各部會,都有在數位化時代需要因應的數位化挑戰,像 Uber / Airbnb 是比較有衝突的例子。而一些行政數位化,比方說衛福部健康雲、經濟部的電子商務業務等等,則是比較沒衝突的例子。
缺乏研擬合理數位政策的人才
其實,過去各部會缺乏數位人力,也缺乏能夠站在大局觀望的數位人才。請特別注意,我不是說各部會沒有資訊人員,各部會各自有資訊人員跟配合廠商,但資訊人員在既有架構與既有政策下,多淪為業務的輔助性質,無法以數位與資訊為本位去思考政策運作。
行政首長則苦於數位政策膨脹過快,任何一個數位政策都需要在內部建置資訊系統來應對,一來曠日廢時,二來既有系統建置效率緩慢與成效不彰。
政府往往因為沒有數位人才思考合理配套,而果斷禁止許多數位政策。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多數時候行政首長甚至果斷的禁斷數位政策,比方說數位上許多商品根本無法交易,並不是網路交易真的無法使用這些管道或搭配實體管道來管制,而是我們根本沒有數位人力去研擬與思考合理的配套跟進行政策溝通,甚至就算研擬了,也沒有人來敲版決策。再加上貿然開放可能會導致部會業務過於膨脹,所以各部會基於保護自己的立場,就一路禁止至今。
我們這個國家除了國安單位跟資料量大的業務(如稅務、戶役政業務、社福與醫療業務等)有數位化以外,其他的部分還處於只有初階數位化的程度。
這裡面牽扯另一個我們過去在行政單位討論很久的爭議,到底是各部會要自己成立「數位處」,還是要拉出獨立的「數位部」?
就我自己跟事務官還有政務官討論,大家的共識是數位部不可行!因為數位業務還是有跟實體業務銜接的地方,這樣只會變成一個部會做到死,而且也無法有效協調各部會。
然而,要各部會成立數位處,來處理數位業務,則現階段的確又沒有這麼多數位人才,而且也缺乏數位編制。
跨部會協調需要「政委」
這也是為什麼這個業務過往多以政委形式來處理,從張善政擔任科技政委,即是為了處理這個問題。到後來蔡玉玲接手從法律跟數位兩端繼續解題,張善政則到副院長、院長繼續推動資料交換。
藉由「無部的部長」,也就是政委這個形式來做跨部會協調。
在特定數位議題上,數位政委能「介入」、「review(檢視)」、「協調」各部會在數位議題上的爭論,並提供必要的「數位思維」。就目前的數位爭議而言,我認為已經有很好的實例跟穩固的基礎來做這些事情。
政委有夠高的位階「確保事務官能有做事的動力跟功勞歸屬(credit)」,不會被別的長官隨便打槍,同時又能確保這件事情能上達天聽(院長)。對事務官來講是很重要的支持。
當然,中間還是非常倚賴各部長跟院長兼的協調,因為數位業務如前所述還是牽扯實體業務。以去年的閉鎖型公司為例,是我們協調數位企業在《公司法》上的需求,但同時新建公司型態當然需要經濟部的大力協助。
這塊怎麼去「介入」別人業務,同時又不得罪人、能取得共識,就是院長跟政委自己要協調的核心重點。
重要的如唐鳳所說,並不是誰朝中有人,而是打造內外對話的窗口,並藉由內部對話,培養更多內部數位人才。我個人的期待是各部會要藉由這種外力培植長出自己的數位對策部,各部長要藉由這種方式慢慢瞭解數位政策跟數位行政。
唐鳳入閣內部阻力不是問題
有些人會擔心,唐鳳是不是沒有事務官行政經驗,這樣能搞定嗎?首先,政委並不需要自己寫公文!那是幕僚的工作,政委負責批示就好。二是唐鳳去年就在 vTaiwan 計畫中協助過許多部會做網路溝通,我當時也參與其中,許多部會對唐鳳溝通能力的評價都很不錯。這次的事情我想,內部阻力也不會有太大問題。
而且,一個能瞭解數位世界的人,對這些需要標準答案的事務官們,可是比什麼都有價值啊!
其次是,政委團隊的部分,前政委蔡玉玲辦公室當時還有些老夥伴,現在雖然有些夥伴出國唸書了,但還有一些都還在政府內部運作,有他們資深事務官的協助,我想基本盤應該是沒問題。當時蔡政委辦公室的政策推動,也多數倚賴這些事務官的規劃。
當然,還是要繼續挖掘內部事務官裡面有數位視野的又有跨部會協調能力,能摸清楚各部會的「脾氣」的。
很多沒進過內部的人對於政院內部會有不切實際的想像,以為公務員就是死官僚,有人來電電他們就好了。其實不是這樣的,抱著這樣的想法進去是肯定無法做事的。
裡面還是有想法的人,問題是你怎麼讓這群人跟著你賣命,讓他們心甘情願幫你做事,把你當成生命共同體。政務官要待不到四年而已,事務官面臨的可是四年後的清算危機啊。
在這點上,真正重要的反而是林全跟內閣團隊,在數位政策上合作的「默契」,雙邊能不能協調到 1+1 = 3 ,數位議題能有專業解決,實體議題能有實體專業解決。
這有賴唐鳳自己的溝通能力、院長的協調能力,還有其他部長的心胸開放與是否有共識。進一步說,也考驗各事務官對數位世界接受程度。
事實上,現在許多數位政策的推動都卡在事務官,可能有些人會覺得很震驚,大頭都要推的東西怎麼可能卡在事務官。但事實上就是大頭不可能盯著每個事務官,這件事情就像打地鼠一樣,來一個溝通一個,要持續投入力氣才能推動。
四年是根本不夠的,我個人非常高興看到過去陪我們持續跟部會溝通的唐鳳,可以加入繼續延續當初的努力,讓這個溝通可以在不同政黨的輪替中,取得同樣的方向與指標。
這是我作為前行政院研究員,應該也是迄今最接近數位政委職務的政委辦公室研究員,對今天這件事情的評論。
我非常開心看到這件事情,也希望我們能多瞭解唐鳳的本質,不要再淪於形式主義了。我絕對相信也認為唐鳳根據過去的實績,他絕對可以藉由數位作為更好的政策溝通平台的核心。重新思考這個國家現實與數位融合的「現代」施政方針。
編按:本文獲同意轉載自王景弘臉書,他2015年被行政院前政委蔡玉玲邀請擔任研究員,算是極少數進入行政院近距離接觸行政院文化及政委工作的開發者。
延伸閱讀:
1.g0v 進gov!唐鳳確認接任林全內閣數位政委
2.有人挺、有人憂,唐鳳能扛下台灣數位發展重任嗎?
3.期許自己是「公僕的公僕」——台灣史上第一個數位政委,關於唐鳳的20個關鍵問答
4.[數位觀點] 當自學程式的唐鳳入閣,我們如何把程式教育做得更好?
5.當g0v遇見gov,開放協作催生新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