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車手開著時速突破300公里的賽車從你眼前呼嘯而過,透過產生大量的空氣力學下壓力達到高速過彎速度,引擎發出的聲音動輒超過140分貝,為觀者同步帶來視覺與聽覺刺激,過去50多年來風靡全球許多喜愛極限運動的粉絲。
一級方程式賽車(Formula One,F1)無疑是賽車界公認最重要的賽事,每年都有約10支菁英車隊參賽,經過16至20站的比賽,爭奪年度總冠軍寶座。「方程式(formula)」意即一組所有參賽車輛都要遵循的規則,而F1正是所有方程式賽車中規範等級最高的,車體本身往往採用汽車界最先進的技術和高成本的材料,可說是集所有高科技於一身。
而在分秒必爭的F1賽事裡,什麼時候要換胎、換胎的種類,什麼時機點要進維修站,出站後應該要再跑幾圈……,這些策略的考量,都是能否取得勝利的關鍵一環。有時候,比的除了是車手的技巧與團隊默契,科技也為其帶來加乘效果,這一次我們直接實際走進F1常勝軍Mercedes AMG Petronas車隊的車庫(pit garage)中,看看有哪些科技應用?
將AR用來導覽車庫
F1車庫是除了車隊成員之外,極少數的人可以進入的場所。因為在比賽期間,成員們往往需要聚精會神在每一個動作上,車庫裡頭的科技應用,更是每一隊的秘密所在。
一走進車庫,首先來到的是一個為VIP客戶導覽車庫的專門區域,Mercedes車隊自2014年起與愛普生(Epson)合作,導入了擴增實境(AR)眼鏡Moverio BT-200,VIP客戶只要戴上AR眼鏡,就能看到像是車隊歷史、技術演進、比賽排名、引擎狀況等資訊,讓觀戰體驗更加生動。
雖然AR現階段在車庫裡的應用仍偏向娛樂用途,不過,根據Mercedes贊助夥伴,愛普生品牌溝通部部長卡梅森(Ian Cameron)透露,未來AR將會有更多用途,例如愛普生正與車隊合作,打造一套能透過AR眼鏡,與英國工程團隊即時溝通的系統.目標讓不在車庫現場的工程師們,也能即時參與診斷車輛問題以及決策過程。
數據是最強的武器
「數據」,絕對是每個F1車隊,最強大的戰備武器。
在Mercedes的車庫裡,可以看到數個螢幕,每個螢幕上都會有每場賽事的即時轉播,以及資訊分析。而在車庫另一側的控制中心,主要的賽車工程師會透過無線電向車手提出指令。
另外,還有一個禁止拍攝的「IT室」,外觀上看起來就像個小型數據中心。所有從比賽中得到的資訊,都會被送到這個地方進行即時分析,並連結到Mercedes在英國的工程總部。
IT室裡的「數據」,可說是每個車隊的最高機密。Mercedes團隊便透露,車隊對於數據有一套精細的運作模式。
對F1比賽而言,「單圈時間(track time)」,也就是賽車在完成一圈的計時時間,是最寶貴的東西。因為這是你唯一一次的機會,在各種具有代表性的條件下,進行真實世界的試驗。不過,F1賽事的規則非常嚴謹,除了比賽的那幾天以外,都無法先行對車輛進行測試,「這就很像一個足球隊不允許在賽前進行體能訓練一樣。」
車手可以在比賽週末進行4小時的練習,這讓車隊能取得關鍵參數,也就是所謂的周轉時間(turnaround time),計算賽車從進入工作站,到準備好再次出站的時間。在無法進行測試的期間,車隊就可以依據這些數據以及團隊合作,降低週轉時間,並且決定最有效率的軌道運用時間。
而在每一場賽事中,車輛都會產生近乎一TB的數據,為了擬定作戰策略,這些數據會被即時輸出到工作區內的轉播牆上,讓車隊用來管理、模擬15萬種潛在場景。比賽過後,總共會自車輛本身搜集得到將近6TB的數據,車隊會將數據回傳到工廠,用以重新調校系統,以及改進車輛的設置。
走一趟Mercedes F1車隊的車庫,可以發現「數據」,無非就是每個F1車隊強大的後援部隊。但即使現在多數車隊已經導入數據機制,主控權仍在車手身上。畢竟,Mercedes車隊的明星車手羅斯伯格(Nico Rosberg)與漢米爾頓(Lewis Hamilton)可不會完全死背數據,每一次的表現、狀況都不同,數據是工具,車手的感知能力以及臨場反應,才是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