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矽谷物聯網夢幻國家隊行嗎?不是找到隊員就好了
亞洲矽谷物聯網夢幻國家隊行嗎?不是找到隊員就好了
2017.03.10 | 物聯網

看到《數位時代》最近的這則新聞,「亞洲矽谷物聯網大聯盟選秀,21家廠商出現!施振榮:虛擬夢幻國家隊成形中」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喜的是:政府終於開始統合相關廠商了,而且針對七大領域:「智慧交通」、「智慧製造」、「智慧能效」、「智慧商業」、「智慧家庭」、「智慧農業」和「智慧醫療」;憂的是,這些帶頭的21家廠商真的能推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服務」嗎?尤其是B2C服務,消費者選擇太多,只推出單一產品是沒辦法滿足消費者的,必須推出了好服務,讓使用者有好的體驗,才有在世界競爭下致勝的可能性。

物聯網本身是一套系統,最早提出的架構有感測層、網路層跟應用層三層,而在網路層儲存的資料透過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分析才能創造很大的價值。

物聯網不能再重硬輕軟

台灣過去在PC時代電子業硬體能力太強,造成整個產業重硬輕軟,在物聯網時代很多公司常常也因此只重感測硬體跟網路硬體。

根據工研院ITRI的報告顯示,這兩塊加起來只占物聯網20%價值,加上中國的紅色供應鏈廠商在市場上有很強低價的競爭力,台灣的低價策略不再成功。

以數位攝影機為主的監控產業而言,海康、大華兩家中國廠商已經是世界前幾名出貨的,搶了國內廠商的單,因此國內廠商受傷頗重,而國內廠商甚至為了低價競爭,只好用中國的影像處理晶片,結果更沒競爭力了。

眾所皆知,之前美國矽谷的新創企業來台灣找可以幫他們製造產品的台灣廠商,因為需求量太小,台灣廠商不接,他們就去深圳的華強北找代工廠商了,這造成現在美國矽谷新創公司已經習慣直接找華強北的製造商當代工夥伴,而直接跳過台灣廠商。

在物聯網時代,本來就會是少量多樣的需求,台灣原本的代工與大量思維,還有硬體至上思維一定要打破,才能適應這個潮流。

物聯生態系:需要好的商業模式

然而,物聯網的價值鏈不是一家廠商可以完成的,尤其它的價值鏈橫跨專業領域應用、硬體設備、雲端運算、人工智慧與大數據,這本來就是不同領域的思維,也因此跨域合作,變成物聯網時代要成功的重點。

根據我個人長期實作與觀察物聯網的心得,台灣需要完整產業鏈的生態系,而不是像PC時代,只仰賴Intel及Microsoft領頭的生態系。其實,我們現在已經有聯發科做系統核心,可惜軟體實力不足,尤其人工智慧方面,真正有實力的,幾乎都在學界或從美國回來的專家組成的新創團隊,如創意引晴Viscovery。

我認為應該是以生態系為主要考量,以產生可以滿足客戶需求的完整解決方案,才有致勝的可能性。而且,就如馬雲說的,「二十一世紀的石油是數據」,所以,如何養成國內團隊好好地以人工智慧及大數據技術將感測器蒐集到的資料,轉成國內人可以利用的「石油」,也是很要緊的重點。

物聯網廠商要賺錢,一定要有好的商業模式;而且要研發人員能做得出來,所以真正在物聯時代能成功的服務,必須能賺錢、客戶體驗好,技術也做得好。

很多廠商一昧追求低價,追求硬體技術,這仍然是台灣廠商的盲點。

要打破這個迷思,不是說組了國家夢幻隊,自己找隊員,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

以我剛剛提到的這些原則,檢視這參與的21個廠商以及相關議題,發現大多數提出的議題以服務、方案、平台為方向,尤其是亞太電信的「亞洲華人市場 智慧家庭語音助理服務生態系」,還有新漢的「打造工業4.0國家隊技術自主整廠輸出」,這些議題檢視起來是不錯的,但仍需要時間做更進一步的觀察。

同時也發現有些議題有點奇怪:像「打造『馬達島-矽谷』專業園區」:這是要蓋園區吧?不過蓋沒蓋園區有很大影響嗎? 還有「革命性的 3D 立體光工業照明」:這是技術創新吧?技術好消費者不見得買單呀!

此外,明列七大領域,會不會反而因為領域太多而造成力量分散,也是另一個問題。

在這篇《數位時代》新聞的後面提到:

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執行長龔明鑫表示,找物聯網廠商組國家隊會有幾項優點。首先,業者除了專注自身服務,還可以了解橫向領域的技術和市場發展,互相摸索、找出未來趨勢。

其實,可以透過物聯網架構對應出的生態系、價值鏈、加上商業模式等工具互相參照,直接拼出全貌所需要的能力及廠商在生態系中位置,減少摸索的時間,提早發現致勝模式。透過服務設計與軟硬體技術的結合,可以設計出有很棒消費者體驗的服務,用好的模式提供好的體驗,才能在物聯網時代成功。

我認為「智慧商業」、「智慧農業」和「智慧醫療」這三個台灣本來底子就很強的產業,台灣只要能強化大數據與人工智慧能力,其實是很有希望的。我衷心希望台灣在這次的這些方案能夠發揮作用,讓台灣在物聯網時代可以再次發光發熱。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關鍵字: #物聯網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2025台灣設計展將開展!本次由彰化縣政府建設處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共同聊聊「圓未來之行」展覽與其背後的城市發展與公共建設,時代帶來了哪些蛻變與機會,彰化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陳昌茂處長談到:「先輕鬆聊聊彰化最為人知的印象吧,許多外地人提到彰化,就是控肉飯與肉圓,美食旅遊確實是大家的共同嗜好,但是否有其他的深度內容,能給大眾重新認識彰化的機會?『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就是一個好契機。

圓未來之行,與城市一起成長:你所知道的彰化,它是什麼?

300年來的發展,彰化的農業與工業在國內甚至國際都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半工又半農的發展成了城市獨有特色,在行政區劃及地方制度的調整下,縣市間的城鄉差距造成了資源上的落差,因此,政府近年於交通、城市規劃與建設上積極推動許多計畫,此次的展覽為的就是讓民眾看見設計中與蛻變進行中的彰化,包含:彰化交流道的農業區解編、國民運動中心興建、規劃與建設八大生活圈轉運站及全國首創的長照衛福大樓等等,從交通、建設面改善實質生活,正是此次展覽核心,透過時代回顧轉譯為當代及未來發展能量,讓彰化充滿地方鮮活的發展魅力。」

策展人何來香說起,『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時間、轉譯、共創為展出主軸,將時間梳理成「過去─現在─未來」,包含:源(回顧記憶與成長記號)、緣(轉譯與生活)、圓(圓未來城市之貌)、合(共創未來),一如處長所說,將300年的背景梳理轉譯,在「交通、建設、生活」呈現,將其佈局為:三個室內展區X一個戶外展區,透過線上互動與實體呈現,讓彰化時代(過去─現在─未來)逐漸活起來,從低調走向鮮活光亮,「現在」,正是未來的縮影與定錨力量。

圖二.jpg
「圓未來之行」兩大重要推手:策展人何來香、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陳昌茂處長。
圖/ 彰化縣政府

四大展區表述「三源一合」:未來可以被共創,一同設計理想的生活模樣

『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共有四大展區,規劃為:源(記憶之源)、緣(轉譯之間)、圓(未來城市)、合(共創未來),同時串接著「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線,一覽城市的成長姿態。走進展區,開始從「過去」中逐漸甦醒,壓艙石、鐵道枕木等建材文物彷若時光倒流,將觀展者帶回記憶之源,透過佈局中的架構語言,從最微觀的建築元素開始見證曾經,呈現彰化的移居風光;來到「現在」,城市逐漸有了治理與變化,交通疏通了生活與流動,當下的建設創造了更多的「宜居」,像是:「共生共享」,表述著近年的建設成果,如:交通樞紐轉運站、伸港青年住宅、鹿江綠建築,以及老屋改造返鄉青年創業案例等,透過不同形式的交通、城市建設的延伸,以延續更多的綠化、永續、教育與建築示範及全齡照顧與幸福範例城市、共融場域等,舒展著彰化的此刻宜居。
而「未來」正在萌發的可能性,則以情境式劇場呈現城市建設藍圖,置身體驗充滿希望的願景,陪伴居民一起邁向未來。

圖三.jpg
員林市衛生所暨長照社福大樓新建工程拿下第23屆公共工程建築工程類金質獎,建築採全齡化無障礙、節能減碳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提到,「未來城市」象徵著:綻放、圓滿、快捷與新鮮,展區整體風格呈現現代、乾淨、溫暖的未來感,此區域特別設計一個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市,透過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由 AI 即時生成建築並影響城市發展指數,進而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計畫之一。而代表「合」的「戶外串聯區」,則是由在地師生以自然素材共創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延伸探索永續、自然、未來想像及綠色療癒,令「圓未來之行」參與民眾跨域孩童到成人,擁抱接納多齡意見,讓想像活躍充滿新鮮生命力。

彰化的蛻變,是成長留下的獨特印記──未來,由我們共創

有趣的是,『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本次展出地點為: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它不僅是彰化首間公辦的雙語學校,也確定籌設高中部,以接軌國際的教育為目標。當展區中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與交通、建設、生活相互交融與牽連,讓每個時代的彰化,蛻變都因成長而留下獨特印記。從海洋(船運、通商)而生的彰化,在展覽中扣回海洋生態的共創溯源反思。

圖四.jpg
鹿江國際中小學新設高中部,預計117年學年度正式招生。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認為,彰化的發展不必然要同於其他城市,當然也不會是其他城市的翻版,因為彰化有自己的專屬發展模式。期待透過此次展覽與共創,讓民眾與我們一起共同體驗最宜人與舒服的生活輪廓與幸福感受以及發掘彰化未來的無限發展可能;策展人何來香笑著分享,彰化是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銀牌級城市,很期待各地民眾來參觀,重新感受彰化,並與群眾一同共創彰化。延續這樣的願景,彰化縣長王惠美也分享:「縣府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擘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好,外移的人口逐漸回流。這些交通、城市建設的規劃、執行與聆聽大眾意見,都是為了一同探索未來、共同創造大家真正嚮往的生活」。

圖五.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與縣府團隊積極規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打造最宜居 幸福的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 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