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矽谷物聯網夢幻國家隊行嗎?不是找到隊員就好了
亞洲矽谷物聯網夢幻國家隊行嗎?不是找到隊員就好了
2017.03.10 | 物聯網

看到《數位時代》最近的這則新聞,「亞洲矽谷物聯網大聯盟選秀,21家廠商出現!施振榮:虛擬夢幻國家隊成形中」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喜的是:政府終於開始統合相關廠商了,而且針對七大領域:「智慧交通」、「智慧製造」、「智慧能效」、「智慧商業」、「智慧家庭」、「智慧農業」和「智慧醫療」;憂的是,這些帶頭的21家廠商真的能推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服務」嗎?尤其是B2C服務,消費者選擇太多,只推出單一產品是沒辦法滿足消費者的,必須推出了好服務,讓使用者有好的體驗,才有在世界競爭下致勝的可能性。

物聯網本身是一套系統,最早提出的架構有感測層、網路層跟應用層三層,而在網路層儲存的資料透過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分析才能創造很大的價值。

物聯網不能再重硬輕軟

台灣過去在PC時代電子業硬體能力太強,造成整個產業重硬輕軟,在物聯網時代很多公司常常也因此只重感測硬體跟網路硬體。

根據工研院ITRI的報告顯示,這兩塊加起來只占物聯網20%價值,加上中國的紅色供應鏈廠商在市場上有很強低價的競爭力,台灣的低價策略不再成功。

以數位攝影機為主的監控產業而言,海康、大華兩家中國廠商已經是世界前幾名出貨的,搶了國內廠商的單,因此國內廠商受傷頗重,而國內廠商甚至為了低價競爭,只好用中國的影像處理晶片,結果更沒競爭力了。

眾所皆知,之前美國矽谷的新創企業來台灣找可以幫他們製造產品的台灣廠商,因為需求量太小,台灣廠商不接,他們就去深圳的華強北找代工廠商了,這造成現在美國矽谷新創公司已經習慣直接找華強北的製造商當代工夥伴,而直接跳過台灣廠商。

在物聯網時代,本來就會是少量多樣的需求,台灣原本的代工與大量思維,還有硬體至上思維一定要打破,才能適應這個潮流。

物聯生態系:需要好的商業模式

然而,物聯網的價值鏈不是一家廠商可以完成的,尤其它的價值鏈橫跨專業領域應用、硬體設備、雲端運算、人工智慧與大數據,這本來就是不同領域的思維,也因此跨域合作,變成物聯網時代要成功的重點。

根據我個人長期實作與觀察物聯網的心得,台灣需要完整產業鏈的生態系,而不是像PC時代,只仰賴Intel及Microsoft領頭的生態系。其實,我們現在已經有聯發科做系統核心,可惜軟體實力不足,尤其人工智慧方面,真正有實力的,幾乎都在學界或從美國回來的專家組成的新創團隊,如創意引晴Viscovery。

我認為應該是以生態系為主要考量,以產生可以滿足客戶需求的完整解決方案,才有致勝的可能性。而且,就如馬雲說的,「二十一世紀的石油是數據」,所以,如何養成國內團隊好好地以人工智慧及大數據技術將感測器蒐集到的資料,轉成國內人可以利用的「石油」,也是很要緊的重點。

物聯網廠商要賺錢,一定要有好的商業模式;而且要研發人員能做得出來,所以真正在物聯時代能成功的服務,必須能賺錢、客戶體驗好,技術也做得好。

很多廠商一昧追求低價,追求硬體技術,這仍然是台灣廠商的盲點。

要打破這個迷思,不是說組了國家夢幻隊,自己找隊員,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

以我剛剛提到的這些原則,檢視這參與的21個廠商以及相關議題,發現大多數提出的議題以服務、方案、平台為方向,尤其是亞太電信的「亞洲華人市場 智慧家庭語音助理服務生態系」,還有新漢的「打造工業4.0國家隊技術自主整廠輸出」,這些議題檢視起來是不錯的,但仍需要時間做更進一步的觀察。

同時也發現有些議題有點奇怪:像「打造『馬達島-矽谷』專業園區」:這是要蓋園區吧?不過蓋沒蓋園區有很大影響嗎? 還有「革命性的 3D 立體光工業照明」:這是技術創新吧?技術好消費者不見得買單呀!

此外,明列七大領域,會不會反而因為領域太多而造成力量分散,也是另一個問題。

在這篇《數位時代》新聞的後面提到:

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執行長龔明鑫表示,找物聯網廠商組國家隊會有幾項優點。首先,業者除了專注自身服務,還可以了解橫向領域的技術和市場發展,互相摸索、找出未來趨勢。

其實,可以透過物聯網架構對應出的生態系、價值鏈、加上商業模式等工具互相參照,直接拼出全貌所需要的能力及廠商在生態系中位置,減少摸索的時間,提早發現致勝模式。透過服務設計與軟硬體技術的結合,可以設計出有很棒消費者體驗的服務,用好的模式提供好的體驗,才能在物聯網時代成功。

我認為「智慧商業」、「智慧農業」和「智慧醫療」這三個台灣本來底子就很強的產業,台灣只要能強化大數據與人工智慧能力,其實是很有希望的。我衷心希望台灣在這次的這些方案能夠發揮作用,讓台灣在物聯網時代可以再次發光發熱。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關鍵字: #物聯網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國泰人壽業務平台升級 助攻業務行銷數位力
國泰人壽業務平台升級 助攻業務行銷數位力

國泰人壽持續推動數位轉型,第四屆數位業務發表會近日登場,發表AI創新應用及數位工具升級成果。會中亮點包括升級業務行銷工具「新業務平台 NAP 3.0」(New agent Platform, NAP)導入三大 AI 功能,並率先試辦「全場景人臉辨識計畫」,以提升業務通路服務效率與專業能力;並特地邀請新加坡保險同業MDRT(百萬圓桌會員)業務菁英參加,同台分享跨世代客群溝通與數位轉型實務經驗,泰國人壽更派出策略創新長等高階主管來台參與盛會,期能攜手海外同業彼此交流,為國壽業務部隊經營開創新視野。本次發表會活動吸引逾400位業務人員到場,另有2萬人透過線上直播參與,創下發表會收視人數歷史新高。

國泰人壽自2022年起每年舉辦數位業務發表會,透過新技術、新應用發表,協助業務人員更掌握科技趨勢與善用工具提升工作效率。國泰人壽總經理劉上旗於發表會中表示:「國泰人壽的數位工具不斷進化,NAP從5年前戰情室藍圖規畫,現已成為業務同仁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落實了效率工作與輕鬆生活的承諾,期許進入AI時代,國壽同仁以更堅實的底氣疾風前行。」強調保險服務已邁入智慧新時代,作為台灣保險業數位轉型的先驅,國泰人壽持續投入創新科技,為業務夥伴打造全方位的數位工作環境。

國泰人壽
國泰人壽副董事長李長庚(左3)及總經理劉上旗(右3)率領高階主管,出席數位業務發表會,展現公司對數位轉型的高度重視。
圖/ 國泰人壽

此次發表的「新業務平台NAP 3.0」導入三大AI新功能:一是「文件智慧識別」,透過AI大型語言模型(LLM)輔助智慧字元辨識技術(Intelligent Character Recognition,簡稱ICR),當業務夥伴為客戶進行保單健檢時,不需手動輸入,就能透過ICR拍照將資料正確帶入相關欄位;二是「自動生成圖文」,讓業務夥伴運用AI自製賀卡轉傳給客戶,利用生成式AI技術產生各類情境圖文,讓業務員有源源不絕的話題可以拜訪客戶;三是「AI COACH口袋教練」,能協助業務人員模擬真實銷售情境,透過話術指導與即時修正建議,提升與客戶溝通的精準度與專業服務水準。再搭配「FitBack健康吧」增進與客戶的互動,提供完整且深度的保險資訊,成為業務人員的最強後援。

國泰人壽
國泰人壽NAP「AI COACH口袋教練」協助業務人員模擬真實銷售情境,透過話術指導與即時修正建議,提升與客戶溝通的精準度與專業服務水準。
圖/ 國泰人壽

「新業務平台NAP 3.0」平台使用率已達到100%,深獲業務人員肯定,今(2025)年國泰人壽更率先實現試辦「全場景人臉辨識計畫」,應用於投保、保單變更、保費付款授權、理賠申請及據點臨櫃辦理等五大保險服務流程,業務夥伴可協助客戶使用NAP平台完成人臉註冊,暢行國泰人壽全服務平台,除了讓客戶能享受快速、安全且便利的數位服務,亦能強化業務通路的服務效率,預計年底前將全面推行。

在培育業務人員專業能力方面,國泰人壽優化「C-Learning」內部學習社群平台,以遊戲式的學習模式,提供教育訓練及時事分享,提升學習動能;更透過「集團全攻略」匯聚人壽、產險、金融及健康四大核心服務素材,讓業務人員能夠開拓例如企業主、新手爸媽、超跑車主、銀髮族等不同客戶族群,並透過工具獲得實質的銷售幫助。未來,國泰人壽將持續落實集團「BETTER TOGETHER共創更好」的品牌精神,深化AI技術應用,打造「人機協作」的最佳典範,優化數位服務功能,攜手業務夥伴開創保險服務的新局,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