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蘋果今年推出搭載3D感測鏡頭的iPhone X,也重新讓擴增實境(AR)站上產業浪潮,而台灣AR新創團隊Glamorfy,則看好團隊已耕耘兩年的3D感測演算法,現在正是大展身手的時機。
Glamorfy出自2016年華碩推出的創新廚房計畫,這項計畫是華碩為鼓勵內部員工創新,針對非現有產品線的創新提案平台。Glamorfy執行長林偉博原先是華碩NB事業群軟體研發處工程師,後來轉任人機界面處軟體部。他認為,其實自己做的事情很一致,一直都是在「用軟體來提升附加產品的價值」,而這或許能夠解釋為什麼他一看到蘋果在2013年開始佈局AR,便決定投身AR創業。
「我是工程師個性,講求模擬就要模擬到跟真的一樣。」林偉博笑說。Glamorfy的關鍵核心能力是可以追蹤多項動態物件的3D 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演算法,相較於現有的AR應用多是根基於2D Camera的解決方案,Glamorfy的技術更勝一籌。比方說,現在有些做眼鏡試戴的軟體,都只有試戴、沒有量測功能,而團隊則是使用Intel RealSense 3D鏡頭,進行物件的掃描與量測,加上自行研發的這套演算法,可以抓到臉型、顴骨高低等細節,並建成3D模型,再進行下一步的AR模擬應用。
而過去兩年,Glamorfy在消費市場已經佈局美妝、鞋業、眼鏡三個領域。第一個產品,是2015年幫屈臣氏開發的AR美妝資訊機「I Smile」,在店裡的化妝品區陳列Glamorfy的試妝機,讓消費者套用上想嘗試的妝感,目前Glamorfy的試妝機已與台灣多個彩妝品牌達成合作;另外,Glamorfy也曾與眼鏡公司合作推線上眼鏡模擬試戴,能根據臉型、眼距做微調,相較於其他2D的AR應用效果好的多。
再來,則是佈局鞋業的應用。林偉博透露,Glamorfy目前正與國際一家運動鞋代工廠洽談合作,未來會將AR導入新鞋的設計開發過程。他認為未來零售業一定會走向高度客製化生產,目前國際間也正吹起運動鞋客製化風潮,未來鞋類的生產流程,會變成先掃描、量測消費者的足型建成3D模型,再讓消費者進行AR模擬試穿,最後再直接到工廠做客製化生產。
鎖定智慧醫療高階市場
現階段Glamorfy在零售業的應用案例較多,最初也是以AR美妝機打響名號。不過,林偉博評估,在整個AR產業中,雖然目前消費市場應用仍佔大宗,但AR在專業市場的利潤是更高的,醫美就是他們下一個重點領域。林偉博認為AR在醫美領域的應用,除了在技術的進入門檻高外,利潤也會比其他類別高。「一支口紅可能賣幾百塊,但一個牙片就至少一萬元起跳。」這讓團隊決定把重心從轉移到專業領域。
今年10月Glamorfy已經開始和台灣三維數位牙醫學會合作,推出一款名為QuicSmile的AR App,能根據使用者的臉型,模擬其牙齒在校正、美白後的效果,他指出,第一版會先推2D版,預計明年第二版要導入3D。另外團隊也正與整型外科醫師合作,將開發鼻整形模擬軟體。
林偉博解釋,對這些醫美領域的醫師來說,過去只看2D照片很難掌握細微的差異,也很難跟客戶溝通實際能做到的成果,若能事先模擬效果就能減少雙方認知上的落差。另外,透過3D掃描也能將數據在資料庫中建檔,建立更好的術後追蹤機制。「我們做出來的產品可以跟世界級的公司互相競爭,但營運費用可能只有5-10%。」他說,現有的醫美軟體都來自歐美大廠且要價不菲,另外還需要客製化的軟體,以及在地化的補強,「AR其實也是要看在地需求,例如歐美跟亞洲的審美觀就不一樣,歐美人跟亞洲人的臉型也不一樣。」他說,這點也讓團隊認為自己要打亞洲醫美市場是很有機會的。
「以我這個年紀創業其實有點老了,」林偉博笑說,自己已經50多歲,但看到趨勢還是忍不住要做。他看好,隨著蘋果iPhone X的推出,現階段另一科技大廠高通(Qualcomm)也積極搶進3D感測市場,相信明年無論iOS或Android陣營在市面上都會有更多支援3D感測器的手機,隨之也會誕生更多的AR軟體應用,他相信這將為成軍兩年的Glamorfy在AR的發展上迎來最好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