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免費觸及說再見?2018社群行銷掌握5大法則
跟免費觸及說再見?2018社群行銷掌握5大法則

從2017年Facebook用戶突破20億大關,可以看出行動廣告、社群媒體已經在現代生活中扮演極重要的位置。根據統計,青少年一天可以花費在社群媒體大約九小時的時間,並且大量的接觸影音內容,而企業花費在社群廣告費用也逐漸超過傳統廣告。

這些數字的背後,社群媒體絕對是接觸客戶,甚至是培養未來客戶的好方法之一。這樣的趨勢在2018年幾乎沒有放緩的跡象,展望未來一年,有哪些社群行銷趨勢是不能錯過的呢?

跟免費觸及說再見

近年Facebook貼文原生觸及率低早已不是秘密,去年秋天Facebook推出「動態探索(Explore Feed)」功能,將親友貼文與廣告貼文區分開來,已經可以看出對品牌商、內容商來說,免費原生觸及已經逐漸成為過去。

Facebook
對品牌商、內容商來說,免費原生觸及已經逐漸成為過去。
圖/ shutterstock

Facebook對許多品牌用戶來說,幾乎已經是一個付費平台,想要觸及到顧客可以,首要條件就是必須掏出錢來買廣告,從Facebook積極推出一系列精準廣告定位工具,不難觀察出Facebook所想像的平台廣告未來,據統計仍有 51% 的公司缺乏社群廣告預算,這除了將是2018年的一大警鐘,對於仍缺乏社群廣告資源的品牌商、內容商來說,恐怕將會辛苦一些。

影片,更多影片

YouTube亞太區董事總經理Gautam Anand去年曾在公開場合提到,網路影片幾乎涵蓋全球95%的網路流量,不只是社群平台,對整個網路世界來說,影片在未來只會愈來愈重要。

除了本來就以影像內容為主的Snapchat、Instagram,過去一年直播、影片內容幾乎已經占據Facebook大半的動態比重,據統計有將近一半的企業都已經開始採用影片廣告、26%的企業打算在今年加入。從2017年度最熱銷的玩具「驚喜寶貝蛋 (L.O.L. Surprise! dolls)」行銷策略就能看出此一趨勢,製造商MGA娛樂(MGA Entertainment)去年首度放棄傳統電視廣告,改找小小YouTuber拍攝開箱影片,除了影片觀看人數極高,效果實際反映在銷售成績上。

Unbox
不只是社群平台,對整個網路世界來說影片在未來只會愈來愈重要。
圖/ shutterstock

展望新的一年,企業更應該思考影片行銷的目的。拍影片是為了賺點擊率嗎?重點在於最終是那些人觀看了影片?看完之後後做了些什麼?這些事情比起有多少人看過影片重要許多,因此影片「爆紅」雖然代表創意成功,但對於實際銷售恐怕影響有限,畢竟如果沒有接觸到潛在顧客也是枉然,因此善用分析工具追蹤影片轉換率,才是攻破影片虛榮指標的解毒劑。

視覺搜尋優化購物體驗

在去年蘋果iOS 11更新中,增加了相機掃描QR Code功能,Spotify也推出掃條碼就能分享音樂的功能、Snapchat新增條碼就能收到商家優惠廣告訊息的功能。

「相機是新的鍵盤。」除了拍照效果愈來愈好,硬體發展的同時,背後軟體計算的成長更是功不可沒,使用相機鏡頭方式的改變,也幾乎改變了我們跟世界互動的方法,不論是AR或是影像搜尋,都將成為搜尋資訊的新介面。舉例來說,經過一家看起來不錯的餐廳,不必Google搜尋,打開相機拍攝餐廳招牌就能搜尋到相關資訊,視覺搜尋(visual search)將在2018年強化顧客體驗與購物舒適度。

圖片社群平台Pinterest,去年二月推出一款叫「Lens」的新技術,用戶可以拍張店裡的桌子,找到相關布置的照片;又或者,拍張超市裡的甜椒,就能找到用甜椒作成的料理,以及相關食譜資訊。Pinterest還新增旗下與視覺發覺技術相關的功能。其中一項稱作「Shop The Look」,用戶能夠在一張照片中,點一下襯衫或牛仔褲部分,就能找到相同或類似造型的商品,幾乎是加速了購物流程。

Google Lens
未來一年中,將會看到更多使用視覺搜索優化購物的創新作法。

去年Google開發大會Google I/O,推出被認為最具未來性的一個新產品之一稱作「Google Lens」,透過人工智慧、電腦圖像辨識等技術,讓用戶透過自己行動裝置的相機,就能進行搜尋,讓圖像取代關鍵字搜尋。未來一年中,將會看到更多使用視覺搜尋優化購物的創新作法。

一打十的聊天機器人成企業新武器

隨著AI的發展,讓ChatBot更有能力可以解決細緻的個人化客服,根據國際研究顧問機構Gartner預估,到了2021年有超過50%的企業每年花在ChatBot的投資將超過傳統App。

LINE、Whatsapp、Messenger、Skype、WeChat因為方便使用、易於溝通、整合社群的特性受到全球用戶歡迎。以目前超過10億每月活躍用戶的Facebook Messenger為例,平台上已經擁有約10萬個活耀的ChatBot,2000萬個企業希望透過擁抱ChatBot增加品牌能見度,並觸及到更多潛在客戶。

Chatbots
不受勞動規範的限制、一抵十開啟多工運作模式,聊天機器人將成為企業新武器。
圖/ shutterstock

ChatBot 將會結合你我常用的通訊軟體,與顧客24小時隨時連結,商家可以透過ChatBot與顧客聊天得知喜好,再結合通訊軟體發送更具個人化特色的商品推薦、優惠給顧客,預計在2018年ChatBot可以帶來爆炸式的參與率與行銷準確度。

ChatBot有不受勞動規範的限制、一抵十開啟多工運作模式,對企業來說可以大大節省營運成本,隨著AI、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的進步,ChatBot的應答會變得越來越像人類,預估45%的顧客在未來都會優先傾向使用ChatBot客服,也成為2018年不能忽視的重點之一。

AR創造新體驗、化身行動廣告

Google在五年前推出了Google Glass,誓言要讓AR進入主流應用。去年蘋果推出iPhone X、iPhone 8都搭載特殊晶片,讓用戶可以透過ARKit平台體驗擴增實境的世界,而未來社群媒體就能直接利用已經在手機上的AR功能創造出更多體驗。

例如2017年九月,IKEA利用蘋果的AR開發工具ARKit推出「IKEA Place」,讓消費者可以透過AR功能,直接在手機上觀看家具購入擺在家中的效果;電商巨頭亞馬遜也推出AR功能,讓消費者在網路上下訂前,就能先預覽商品擺在家中的效果。

Intel
Intel跟華納兄弟要一起投入開發無人車內的沉浸式娛樂系統。

另外,Intel跟華納兄弟在2017年洛杉磯國際車展宣布,要一起投入開發無人車內的沉浸式娛樂系統,未來將導入擴增實境(AR)技術到車內,與廣告、品牌商合作在車內播放沉浸式廣告內容,讓車子本身就是行動廣告櫥窗。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