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定iPhone成功的基石:蘋果App Store讓十億人都離不開手機
奠定iPhone成功的基石:蘋果App Store讓十億人都離不開手機
2018.07.11 | 蘋果

十年前蘋果(Apple)開了一家店,一家改變數十億人生活方式的店,這一家店就是大家熟悉的「App Store」,它除了是iPhone成功很大的關鍵因素,更替全世界的軟體開發者敞開了大門,催生了龐大的App產業,目前App Store有超過200萬個App、每周造訪人次超過5億,而許多人或許都不記得,當年iPhone推出時,這家改變全球手機生態的店,其實根本還不存在。

初期開發App,僅能用網頁寫

在2008年以前,不論是傳統手機或是智慧型手機上的應用程式,都是由少數大公司所主導,用戶並不能隨意的增加或卸載手機上的應用程式,不論是對於用戶、個人開發者都相當不友善。

隨著App Store推出,如同為所有開發人員開啟一扇窗,解放了軟體工程師的創造力,並將自己的創意付諸現實,只要上架到App Store上,就能夠銷售到全球市場,讓「軟體發布」這件事情大眾化。資深 iOS 開發人員 Marco Arment 談到:「從第一天開始,App Store 就一直是開發人員將 App 推廣給大眾最簡單的方式。它免除了自建發布及支付系統的不便和開銷,使每個人都能更容易進行開發,並讓我們專注在我們真正的熱情上,也就是製作出最精彩的 App。」

App_Store
App Store的推出,如同為所有開發人員開啟一扇窗,解放了軟體工程師的創造力。

手機上一個個的App,讓我們不論在工作、生活、學習都如虎添翼,甚至發展出了一個全新的產業、行動優先的服務,同時卻也讓我們沉迷其中。或許很多人都不記得了,事實上2007年第一代iPhone推出時,是不能安裝任何第三方App的,當時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n Jobs)曾對開發者說:「iPhone 內建了完善的Safari 瀏覽器,可以藉由Web 2.0 + AJAX開發出讓人驚嘆的App,這些Web App 跟iPhone 內建的原生App 完全相同,可以與iPhone 的服務完美結合,所以我們完全不需要 SDK(軟體工具開發套件)。」

App_Store
事實上2007年第一代iPhone推出時,是不能安裝任何第三方App。

但在開發者的要求下,蘋果在2008年7月10日,也就是iPhone 3G推出的前一天催生從此改變人們生活的這一家店 — 「App Store」,當時僅有500個App,如今平台上已超過 200 萬款 App、每周造訪App Store 的用戶超過五億人,重新定義人們工作、娛樂、社交、旅行的方式。

吸金力強,App Store帶來龐大商機

App浪潮如同海嘯一般襲來,催生了許多新的商機,而「遊戲」便是其中最閃亮的一顆星,因為iPhone和iPad的多點觸控(Multi-Touch),讓遊戲不再受制於機台、電腦,可以隨時隨地想玩就玩,同時也降低小型開發者發布遊戲的門檻,「手遊」形成一股風潮,以數字來看光是遊戲就占App下載總量的31%、消費者購買App總金額的75%。

此外,也因此催生像是Uber、Snapchat、Instagram、摩拜單車這類「行動優先」的服務,改變消費者與企業和新創公司的互動方式,現在許多獨角獸都是從App Store的App發跡的。

App_Store
App催生了許多新商機,「遊戲」便是其中之一。

這些App也驅動新的經濟模式,2009年蘋果推出「App內購買」,用戶可以免費下載App,接著在付費使用特定功能;2011年推出訂閱制選項,如今有超過2.8萬個App提供訂閱服務,再加上付費買斷的形式、免費App靠著賣廣告生存,光是一個App就衍生出許多不同的商業模式。App Store上採用分潤模式,無論是純付費App、App內購買,蘋果及合作伙伴都可以獲得其中的 30%、開發者獲得其餘 70%,截至2018年6月,開發人員已經從App Store賺進超過1千億美元(約新台幣3兆元)的收益。

App改變我們的生活,卻也讓我們深陷其中

而App幾乎可以說是奠定iPhone成功的基礎,因為一台沒有任何App的智慧型手機,基本上也發揮不了太大的作用。

雖說App讓我們的生活更方便,不過卻也讓我們從起床到入睡,都越來越離不開手機,「手機成癮」也成為數位時代下的現象,現任執行長庫克(Tim Cook)從2011年接任以來,就一直相當關心孩子在課堂外的發展,他曾公開說過:「我不認為需要過度使用科技,我不相信使用科技就能成功這件事。」

膝下無子的他也談到對於孩子使用社群媒體的看法,「 我沒有孩子,但我有一個姪子,我對他有一些標準界線,有些東西是我不允許的,我不想讓他使用社群媒體 。」事實上不只是庫克,微軟執行長比爾·蓋茲(Bill Gates)過去曾說,不會讓孩子在未滿14歲前使用手機;蘋果已故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2010年也曾說過,會限制自己孩子在家使用科技產品的時間,懂得自制才能駕馭科技,從知名科技人的態度也能讓我們反思科技的使用界線。

App_Store
App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方便,卻也讓我們從起床到入睡,都越來越離不開手機、平板。

今年一月,蘋果有兩位股東也曾公開要求蘋果公司開發一套軟體,讓父母可以控制青少年手機的使用狀況,同時要求蘋果提出過度使用手機的精神影響報告,藉此控制手機成癮的狀況。

「Digital Health(數位健康)」也成為App Store問世十周年後,科技圈共同關注的焦點,在五月的Google I/O上,新版的Android系統「Android P」中,新增了「Dashboard(儀錶板)」,用戶可以看到自己每天花多少時間在手機、App上,來減少手機上癮症狀;緊接著登場的WWDC 2018,也在iOS 12中增加了管理手機使用功能,讓用戶檢視自己使用手機以及各類App的時間狀況,提醒用戶適度休息以及避免成癮。

關鍵字: #App Store #開發者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當全球資金版圖隨著AI、綠能與新經濟崛起而重新洗牌,創新企業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資本舞臺?為持續創造臺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金管會偕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正式推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希望打造臺灣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這場制度改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認為,這不只是資本市場的升級,更是場「信任機制」的轉折。

制度鬆綁、產業聚焦、整合服務,以新架構為創新開路

「這次改革展現的決心和行動力,真的很令人佩服。」陳素蘭說。從今年初的創新板2.0到如今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臺灣的資本市場已完成制度再升級的腳步。

她認為,這反映出臺灣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下的一股新決心,已不再只是守成而是學會擁抱創新。「過去我們總覺得資本市場很保守、怕風險,但現在證交所和櫃買中心聯手改革,代表他們真的看到新經濟的潛力,也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陳素蘭以自身的角度觀察到,這樣的制度開放,其實也是種社會文化的變化,意味著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長大,不只是法規鬆綁,更是種思維轉向,能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

根據陳素蘭的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這次改革的核心精神,是把資本市場導向創新,成為新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她指出,這次的改革聚焦在三個主要方向,這不只是一次制度升級,更像是「結構性開放」:

  • 聚焦重點產業,鎖定半導體、人工智慧、綠能、生醫、資安、航太等新經濟領域,以集中資本與政策資源,她認為這種作法讓資源能被更有效利用,也讓政策更務實 。
  • 法規鬆綁,這包括調整創新企業與外國公司在臺上市條件,如縮短保薦期間、簡化內控審查,並開放非陸港澳企業以更彈性的規範掛牌。她認為這代表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成長,是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的思維轉向 。
  • 整合服務,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由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提供輔導 。她最有感於這項創舉,因為它有助於解決新創最怕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有了單一窗口,企業不會再迷路,投資人也更容易理解市場,是「重新建立信任的開始」。

陳素蘭也強調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在於「雙向開放」,從以往較著重讓新創「走出去」,轉變成讓「世界走進來」,當更多國際創新公司選擇臺灣作為籌資基地,不僅能帶動資金流動,更能促進學習與合作。

讓台灣從籌資市場,走向亞洲創新的連結樞紐

長期觀察創業生態的陳素蘭也提醒創業者,進入資本市場不只是募資,更是品牌與信任的挑戰。「上市應該是永續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能被市場檢驗,是企業成長的另一種保護。」她說。

談到臺灣新創的未來,陳素蘭再次提起她長期倡議的「品牌、信任、資本」三支點理論。她認為,這次制度改革正是三者開始匯聚的時刻。當法規鬆綁與轉板機制逐步成熟,資本的流動性得以被釋放;當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信任就有了根基;而當企業願意在公開市場中接受檢驗,品牌本身便成為最有力的背書。「當企業能在透明的市場中持續成長,品牌就會變成信任的代名詞,而信任又會吸引更多資本,這就是正向循環的開始。」陳素蘭說。她相信,唯有這三個支點相互強化,創新企業的價值才能被看見,整個生態系也才能真正形成健康的長期動能。

展望未來,她希望臺灣不只是一個籌資市場,更成為亞洲創新資本的「中介者」。「我們既擁有堅實的科技產業,也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若能持續深化制度與國際鏈結,臺灣完全有條件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試金石。」創新不是口號,而是場社會共識的累積。陳素蘭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一起相信,創新的價值值得被投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