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配件立功,iPhone外的蘋果兩大後起之秀
小配件立功,iPhone外的蘋果兩大後起之秀

走在台北街頭,不難觀察出Apple Watch、AirPods已經成為許多人每天出門必備的配件,這兩款產品在剛推出時,都曾面臨不少批評與質疑。多年後回過頭來看,耳朵、手腕上的小道具,在歷經軟硬體不斷升級後,已經經營出一片新舞台。

「這讓我想起以前的iPod」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在財報會議上這麼形容AirPods的發展,Apple Watch、AirPods成為驅動「其他(Other)」產品類別的強力戰將,後起之秀的潛力絕對不容輕忽。

Apple Watch、AirPods營收成長60%

依照蘋果慣例,在財報中都將 AirPods、Apple TV、Apple Watch、 iPod touch、HomePod、Beats,以及其他第三方聯名產品通通歸類在「其他(Other)」產品類別。根據最新一季財報,其他產品類別共帶來37.4億美元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37%,但比上一季下降5.3%,原因跟秋季品發表會即將登場有關,但總體成績仍優於分析師預期的。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AirPods
Apple Watch、AirPods營收較去年成長60%,穿戴式產品在過去四季,已經創造了100億美元營收。
圖/ shutterstock

除了手機、電腦外,這些冒出頭沒幾年的新秀產品用「潛力無窮」來形容並不為過,事實上,自2017 年第 2 季已來,這已經是連續第六季「其他(Other)」產品類別,營收年增率落在30% 以上了。雖然照慣例蘋果不會揭露「其他(Other)」類別產品的個別銷售成績,但根據庫克在財報會議上所透露的訊息,Apple Watch、AirPods兩大新星功不可沒。

財報會議中庫克表示,Apple Watch、AirPods營收較去年成長60%,穿戴式產品在過去四季,已經創造了100億美元營收,其中Apple Watch本季創下紀錄,營收增長率在40%左右,持續帶領穿戴式裝置向前衝。

超越傳統鐘錶業,Apple Watch不只是手錶

Apple Watch問世至今約莫四年,根據今年六月IDC數據顯示,蘋果穿戴式裝置擁有16.1 % 的市占率,較去年同期成長13.5 %;數據分析公司Canalys數據也顯示,2017年共賣出1800萬支Apple Watch,比2016年成長54%。最有趣的數字出現在去年(2017)第四季,共賣出800萬支的成績,出貨量比勞力士、Omega、Swatch等品牌加起來的總和還多,首度超越瑞士鐘錶業,成為全球最大製錶廠。

曾經不被看好的Apple Watch,吸引消費者的魅力在於「不只是手錶」,今年的WWDC 上,watchOS 更新加入了支援瑜珈與登山等運動、與朋友互動競賽、無線電、支援 Siri 短址、不再需要喊 Hey Siri、通知可直接互動、PodCast 等新功能;去年底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了第一款搭配Apple Watch使用的心電圖(EKG)套件、蘋果在開源軟體框架ResearchKit上加入新的API,能夠追蹤帕金森氏症症狀,結合多元功能的潛力,從征服傳統鐘錶業的現象,可看出消費者對於手錶或穿戴式配件需求正在挪移。

Apple Watch
去年(2017)第四季,共賣出800萬支的成績,出貨量比勞力士、Omega、Swatch等品牌加起來的總和還多,首度超越瑞士鐘錶業,成為全球最大製錶廠。
圖/ shutterstock

蘋果自 2015 年發表 Apple Watch 後,外觀設計上幾乎沒有變化,因此即將登場的秋季發表會,除了主角 iPhone外,也傳出Apple Watch將有全新設計。據傳蘋果有意將螢幕的邊框縮小,在邊緣的處理上會類似 iPhone X,此外機身上的按鈕也會減少,將側邊按鈕改為觸控假按鈕,以符合現在產品主流的美學設計,也能讓機身內部挪出更多空間,增加手錶的防水性等等。

沾世足賽光環,陸媒:AirPods是直男們的耳環

隨著2016年推出的iPhone 7系列移除耳機插孔,無線藍牙耳機AirPods也隨之推出,據市調機構Research and Markets預測,2023年耳機市場年營收將達200億美元(約新台幣5858.4億元),且光是去年AirPods、Beats合計的銷售量,替蘋果攻下27%的無線耳機市占率,儼然成為新興金雞母。

事實證明,經過兩年的淬鍊,AirPods顯然經得起市場考驗,熟悉蘋果的分析師郭明錤曾預估,2018 年 AirPods 銷量將翻倍成長,出貨量將達 2800 萬組。優勢關鍵在於內部的 W1 晶片、軟體開發、蘋果生態系,要說AirPods是蘋果近期最成功的配件產品或許也不為過。

以今年俄羅斯的世足賽來說,像是萬達、海信、蒙牛、VIVO等中國品牌,砸下8.35億美元取得賽事贊助權。事後證明真的贏家其實是AirPods,有關心賽事的讀者應該都有發現,許多球員不論在機場、賽場或是休息活動時,都帶著辨識度極高的AirPod,無論是轉播影片、平面影像,都很難不注意到它,讓沒花一毛贊助費的蘋果,成為最大的隱形贏家,甚至有中國媒體以「AirPods 就是直男們的耳環」來為世足上的風潮下註解。

財報會議中,庫克並沒有針對AirPods相關數字做揭露,「蘋果很驚訝有這麼多顧客使用AirPods,」它也略帶感性地說:「這讓我想起以前的iPod。」

耳朵上的電腦?AirPods具無限潛力

展望將登場的秋季發表會,據傳新一代AirPods可能具備防水、抗噪(noise cancelling)、Siri等新功能,除了技術難度升級,生產成本提高,售價想必也不會太親民,會不會步上第一代AirPods,出貨時間一再拖延,外界也都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2016年AirPods推出時,知名科技評論員奧里默斯(Will Oremus)曾說:「AirPods是耳朵上的電腦。」對AirPods潛力期待盡在不言中。最新的iOS 12更新中,用戶可以透過「即時收聽 ( Live Listen ) 」功能,把iPhone當作聲音接收器,搭配上AirPods後就能瞬間化身類似助聽器的功能。

推出兩年以來,AirPods現在能做的事情並不多,只能用來講電話、聽音樂,以及連接智慧助理Siri,未來是不是能夠更加融入蘋果生態系,甚至如同Apple Watch加上更多附加功能,讓AirPods「不只是耳機」,真正實現奧里默斯「耳朵上的電腦」的預言,這除了是蘋果的挑戰,也是所有競爭對手所不能忽視的關鍵。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化衝擊為推進力!電通攜手AWS,讓AI不僅提升工作效率,更成為創收新動能
化衝擊為推進力!電通攜手AWS,讓AI不僅提升工作效率,更成為創收新動能
2025.05.09 |

身處於全球經貿激烈重組的現下,企業面臨的不只是數位轉型壓力,更是全新商業秩序的挑戰,為化危機為轉機,許多知名企業積極透過人工智慧(AI)技術優化營運效率、提升員工生產力,甚至是創造嶄新營收獲利。

電通(dentsu)作為全球領先的整合成長與轉型專家,面對人工智慧技術帶來的巨大挑戰,以主動出擊取代被動回應,運用 AWS 將雲端服務與生成式 AI 轉換為轉型關鍵引擎,從組織內部流程重構、員工生產力優化,一路延伸至客戶體驗升級,成功以效率與創新兼具的方式開創全新局勢,並在日前圓滿落幕的「創新驅動未來,AWS 生成式 AI 與現代化應用解決方案研討會」不藏私分享寶貴經驗與實務成績。

電通台灣集團策略創新長邵懿文面帶微笑的說:「與其被衝擊,不如擁抱它、駕馭它,讓 AI 成為每一個員工、團隊與組織的最佳共創夥伴。」

AWS
電通行銷傳播集團資深總監陳介立表示:「電通自行研發的系列生成式 AI 工具,不僅成功縮減80%團隊專案準備時間,讓同仁聚焦核心事務、品牌客戶互動,也加快近50%的行銷方案優化時程,讓品牌客戶可以更即時的因應消費者與市場回饋彈性調整。」
圖/ 數位時代

以生成式AI化營運瓶頸為成長動能,讓業務服務如虎添翼

在以人為核心的行銷產業,創意與專業是最關鍵的核心,但當人力資源與技能成為業務擴展的限制,以 AI 等數位科技放大「人」的價值變得十分重要,而這也是台灣電通會於 2022 年建立 AI 團隊、推出一系列生成式 AI 工具,協助團隊同仁更好協助品牌客戶了解市場、認識顧客、接觸顧客以及持續優化的原因。

電通行銷傳播集團資深總監陳介立表示,對電通來說,生成式 AI 工具不僅能將同仁從繁瑣的事務中釋放出來、大幅節省專案準備時程,更重要的是,重新定義了人機協作流程與思考框架,讓生產力激增、營運效率倍增。「為確保服務的穩定性與安全性,我們不僅將數據服務搬遷到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 (Amazon EC2) 平台,更透過 AWS 的 AI 模型加速電通生成式 AI 工具的研發腳步。」

例如,電通智能中心整合電通獨有的消費者調查(Consumer Connection System;CCS)資料庫、數位足跡(dentsu Audience Center;DAC)資料庫與 AI 模型推出「Personas人物誌生成器」服務,讓團隊同仁再也不用花費大量時間比對、製作消費者輪廓,只要短短幾小時就可以升成完整的消費者報告與圖表,以及透過電通經典案例(Golden Samples)的 SWOT 分析與BMC 分析等數據資料訓練生成式 AI 的思考框架,成功縮短市場研究與專案準備時間,讓團隊同仁可以將絕大多數的時間用來跟品牌客戶互動、創意發想以及執行方案。

除透過生成式 AI 加速消費者與市場研究,電通智能中心亦推出「原生廣告文案生成器」,讓團隊同仁一鍵生成符合各媒體平台語境的產品(行銷)原生廣告文案,以及推出「LEON 廣告法小幫手」服務讓電通同仁可以問答的方式了解食品、化妝品、藥品廣告規範,同時,由系統自動識別廣告文案是否有遭裁罰的風險與提供推薦文案,如將空氣清淨機廣告文案中的「殺菌」字句建議修改為「抑菌」以降低風險等。

邵懿文表示:「透過電通研發的系列生成式 AI 工具,我們不僅成功縮減 80% 專案準備時間,讓同仁聚焦核心事務、品牌客戶互動,也加快近 50% 的行銷方案優化時程,讓品牌客戶可以更即時的因應消費者與市場回饋調整行銷方案與互動機制。」

AWS
電通集團與AWS團隊攜手合作。電通台灣集團策略創新長邵懿文建議:「與其被衝擊,不如擁抱它、駕馭它,讓AI成為每 一個員工、團隊與組織的最佳共創夥伴。」,一個員工、團隊與組織的最佳共創夥伴。」
圖/ 數位時代

從提升效率到創造營收,電通持續優化 AI 綜效

生成式 AI 不僅是提升營運效率與生產力的關鍵引擎,對電通來說,也是開創新商機的起點:隨著品牌客戶對 AI 需求的提升,電通將 AI 實務經驗轉換成系列課程,協助品牌客戶與行銷人員認識、掌握與善用 AI 工具;其次,更因應客戶需求將「LEON 廣告法小幫手」這類原本為內部打造的 AI 應用對外開放,以軟體即服務(SaaS)的方式提供商業化服務,擴展電通的營收獲利模式。

邵懿文指出:「透過雲端與 AI 轉型引擎,我們正逐步從過往的 Project Manager 轉變為 Product Manager,讓大、中、小型企業可以自助式的 AI 平台工具打造與持續優化行銷傳播成效。」在轉型的過程中,電通除持續投入更多資金與資源於其中,也樂於跟 AWS 等夥伴合作,目標是將既有的生成式 AI 工具更好的整合在一起,同時,可以協助品牌客戶提供更個人化的行銷方案,極大化 AI 創新驅動未來的價值。

總的來說,在電通的商務版圖中,AI 不再只是提升效率的技術選項,而是可變現的成長引擎,透過跟 AWS 等生態夥伴的共創共好,電通將以穩健步伐從整合成長與轉型專家進化為可提供新世代行銷科技的平台供應商,極大化 AI 與數位科技的價值邊界。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