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發行債券拚了,Netflix為何負債累累也要衝刺原創內容?
六度發行債券拚了,Netflix為何負債累累也要衝刺原創內容?

Netflix 要衝刺原創內容不是在開玩笑的,本周宣布要發行20億美元(約新台幣619億元)的債券,目的就是要在日益激烈的串流媒體競爭中,保持優勢地位,而這也是過去四年內第六次發行債券,預計Netflix的負債將首次超過100億美元(約新台幣3,093億元)。

發行20億美元債券,替原創內容找資源

上周Netflix公布今年第三季財報,當中提到該季約有8.59 億美元(約新台幣266億元)的負自由現金流,且預計在今年底會達到30億美元,為了避免內容製作受到影響,本周Netflix宣布以美元和歐元計價發行總價值20億美元(約新台幣619億元)的債券,這些債券主要是針對美國投資機構而非一般投資者。

Netflix在官方聲明中,表示這些資金將用於包括內容收購、生產與開發、資本支出、投資、營運資本、潛在收購以及戰略交易等「一般企業用途」。而這也是Netflix過去四年內第六次發行債券,今年四月才剛剛發行16億美元(約新台幣588億元)的債券,根據第三季財報,截止9月30日債務已達84億美元(約新台幣2,598億元)。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從2014年以來,長期債務已經占Netflix總資本比例的65%,預計這次發行債權後,公司整體負債會首次超過100億美元(約新台幣3,093億元)。發行債券消息曝光後,Netflix周一股價一早雖然下跌3.7%,但到了中午就通通漲回來,這代表資本市場沒有被Netflix的債務規模嚇到,Gullane Capital創辦人Richard Miller表示:「這證明了Netflix需要更多資金,來為內容以及營運提供資源,也表示距離正自由現金流越來越遠了。」

Netflix Media_0193.jpg
Netflix今年四月才剛剛發行 16億美元(約新台幣588億元)的債券,根據第三季財報,截至9月30日債務已達84億美元(約新台幣2598億元)。
圖/ Netflix

內容支出,今年恐將達130億美元

一次次發行債券,Netflix將原創內容、訂閱戶成長放在首要目標,最新一季財報中就提到:「內容製作公司像是華納、迪士尼、福斯都轉向製作自己的內容,另一方面科技公司蘋果、亞馬遜也都在內容上撒錢投資,更不能忘了傳統媒體公司,」 面對不同領域佼佼者的多面競爭,Netflix也意識到必須加足馬力拚內容 ,「我們的工作是要讓Netflix更突出,當用戶有閒暇時間的時候,會選擇使用我們的服務。」

內容長Ted Sarandos也曾提過擴展北美以外的市場內容規劃,今年4月份曾計劃將歐洲地區的製作支出增加一倍,更傳出打算今年花十億美元在16個不同國家,製作100檔節目,預計今年Netflix在內容總支出將達到130億美元,也怪不得Netflix需要一次次的發行債券。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迎接AI代理時代,中國信託3大策略重點加速金融轉型
迎接AI代理時代,中國信託3大策略重點加速金融轉型

台灣年度AI盛會「2025 AI TAIWAN未來商務展」日前圓滿落幕,展會期間同步登場的「2025 AI TAIWAN國際趨勢高峰論壇」也吸引來自產官學界的高度關注。副總統蕭美琴親臨現場致詞時指出,人工智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全球產業版圖,台灣正站在這場關鍵變革的十字路口,必須積極布局。

「我們已在硬體供應鏈上打造出一座堅固的山頭,接下來,台灣更要以AI與軟體應用為核心,開創下一座新高峰,讓台灣持續站穩世界舞台。」蕭美琴強調。

AI應用邁入「代理時代」,大量數位員工走進職場

目前,AI應用的發展已從單純的聊天問答與內容生成,邁入全新的「代理時代」。Google前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說明,所謂AI代理(AI Agent),不僅能理解與回答問題,更具備推理、規劃甚至執行任務的能力。像是特斯拉的無人計程車服務,或Amazon的倉儲與送貨機器人,都意味著AI不再只是螢幕中的語言模型,而是直接參與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甚至取代部分白領工作,成為職場上的虛擬同事,舉凡代理撰寫軟體程式碼、產出研究報告等任務,AI都能勝任。

受邀擔任主題演講嘉賓的中國信託金控資訊最高主管賈景光,對此趨勢也有相同見解。他預期,未來金融職場將迎來大量數位員工,AI角色亦將從過去的助理定位,躍升為具備博士班水準的專業夥伴,全面協助企業提升營運效率與生產力。

事實上,為了迎接這股變革浪潮,中國信託早在2018年便前瞻性地成立AI實驗室,積極借鏡國際金融業的成功經驗,推動各項AI專案。這項超前部署的策略,也讓中國信託成為台灣首家連續四年榮獲《Global Finance》雜誌「全球傑出金融創新實驗室」殊榮的金融機構,展現其在AI創新應用領域的領導地位。

中國信託金控
首家連續四年榮獲《Global Finance》雜誌「全球傑出金融創新實驗室」殊榮的金融機構_中國信託金控,受邀分享AI創新應用領域的經驗與策略。
圖/ 數位時代

中信AI發展策略的3大核心重點

進一步探究中國信託金控的AI應用發展策略,可以歸納出3大核心重點。

第一是採取「導入通用工具+自建AI模型並行」的雙軌推動模式。目前市面上由科技大廠或新創企業提供的AI工具已相當成熟,如:語意搜索、摘要總結、內容生成等工具,只要確保符合資安與內控標準,即可快速導入與應用。此外,針對中信獨有的經營Know-how、產品知識、關鍵決策能力等核心競爭優勢,則透過自建AI模型的方式內化至系統中,藉此強化差異化競爭力,與通用工具形成有效互補。
第二為打造AI賦能的企業文化。賈景光強調,推動AI賦能,絕非單純的技術導入專案,而是一場全方位的企業文化變革,必須由高階主管帶頭學習與使用AI,再結合員工教育訓練、不定期內部應用成果與外部趨勢分享、建置學習資源庫、以及Prompt Engineering的技巧養成與實戰演練等方式,循序漸進,逐步型塑出AI賦能的企業文化。

尤其考量到「如何下正確指令」(Prompt Engineering)是AI效益最大化的關鍵,中國信託也將內部累積的指令設計技巧與應用實例,整理為知識庫,讓全體員工得以共同學習、快速上手,加速落實AI於日常工作中。目前,中國信託金控已經盤點出超過200個AI應用情境,協助員工有效提升40%至70%生產力。

第三則是鎖定關鍵應用場景、最大化AI導入成效。每個產業都有自己的關鍵議題,企業在導入AI時應回歸業務本質,從產業策略與關鍵流程出發,找出痛點並對症下藥,才能創造出AI應用的最大價值。

中國信託金控
中國信託金控資訊最高主管賈景光,開場時提到,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很大的比例都與AI有關。
圖/ 數位時代

像中國信託便聚焦於優化客戶體驗、提昇內部效率與風險管理3大金融業核心議題,發展相關的AI應用,例如:智能客服已實現70%的客戶詢問可於1秒內快速回應、自主研發的AI模型能主動偵測並攔截可疑交易,2024年累計成功阻擋的詐騙金額已達8.4億元新台幣,為客戶資產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隨著內部AI應用已小有所成,如今,中國信託正積極邁向產業共創階段,並響應金管會倡議成立的「金融科技產業聯盟」,擔任「金融科技應用研發工作圈」的首屆召集人。透過聯合學習、金流履歷、資料整合等方式,研發可以解決金融業共通性問題的AI相關應用,如 : 目前的首要任務是建構全國性金融同業防詐平台,以科技精準阻詐、達到守護民眾財產安全的目的。賈景光強調,唯有打破單打獨鬥,串聯產業力量,才能加速AI在金融業的落地與深化,進一步提升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的AI應用實力,真正讓台灣的金融科技在全球發光發熱。

中國信託金控
賈景光強調,唯有共同合作,串聯產業力量,才能加速AI在金融業的落地與深化。
圖/ 數位時代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