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太高、太低、氧氣與水中酸鹼值等都是養殖漁業的『養殖風險』,一不小心,一台賓士車就沒有了!」寬緯科技董事長暨總經理蔡政勳說。以肉眼觀察水色、泡沫、魚群集中度、在水庫旁與白鷺鷥等鳥群狀態的「傳統養殖」法,就算觀察到了異常狀況,處置的時間也不夠長,讓業者損失慘重。
創新的水產養殖技術可以顯著提升生產力,讓養殖漁業達到「養得好又賣得高」兩大效益。為了解決這個傳統養殖的痛點,也看準這個市場利基,寬緯科技推出「水聚寶」(包括智慧養殖水質監測系統、智慧電箱和雲端平台3大部分),透過物聯網裝置,裝設感測器獲取數據,並且利用大數據分析,深入養殖的各個環節,讓養殖技術更加成熟,數據分析也讓預警機制處理更加充裕。
「利用AI(人工智慧)做到風險預測,我們可以在風險發生的前兩天就提出示警,如水溫高於多少?PH值多高?讓養殖業者有更充足的應變時間,終極目標是能找出養殖業的『最佳處方』。」蔡政勳指出,目前主要客戶還是來自台灣,包括石斑魚、龍膽石斑、白蝦、草蝦與虱目魚等台灣養殖漁業,國際市場的部分則在中國廣東以及印尼的蘇門答臘。
提升運作效率,增加競爭力
為了導入AI技術,蔡政勳親自學習人工智慧課程。他1993年畢業自中山大學企管所,並且有20多年網路科技業的創投經驗,後來在2011年創辦寬緯科技。他是財務出身,並沒有技術背景,對於AI技術也不熟悉,但這並沒有讓蔡政勳視AI為畏途,「過去覺得AI遙不可及,但經由系統性學習,掌握AI技術的系統與架構後,理解數據思考的重要性。」
蔡政勳認為,非研發背景經理人的重點不在於理解AI技術,而是數據思考並利用AI找出客戶的真正問題。除了公司產品面,蔡政勳也表示,「以前對AI一知半解,但有基礎理解後,發現AI不僅能用在公司產品面,也對公司本身從生產、策略到財務等面向,都能找到運作更有效率的方式,是一種競爭力提升。」
雖然在資訊發達的網路時代,各種免費課程都能直接接觸,是自學省時又方便的管道,但他提醒非技術背景的經理人,AI著重在應用,也就是「產業AI化」,因此光是自學技術本身並不足夠,最好能和同業或跨領域經理人相互交流學習,互相討論在實務應用上的問題、挑戰以及解方,這是極為重要的環節。
無懼營業機密外洩,最大受益者是自己
若討論房地產的3個重要因素是地點、地點與地點,那發展AI最重要的因素恐怕就是數據、數據與數據。「就算公司規模不大,若有意發展AI,還是要先累積數據,這是一個重要的準備步驟。」蔡政勳提醒若有意發展AI技術的企業。
台灣企業界雖然理解數據的重要性,也知道研究單位最缺的就是真實數據,但在台灣由於擔心洩漏技術性或商業性營業祕密,企業提供數據給研究單位的風氣並不盛行。然而寬緯大方開放真實的養殖數據給外界,如溶氧、溫度、酸鹼值、電池電壓與ORP(氧化還原電位)等,讓研究人員利用數據找尋最適合的演算法和模型,大力擁抱「開放式創新」。
蔡政勳大方表示:「不擔心營業祕密的問題,由於水產養殖受到天候、地點以及養殖種類不同,養殖數據差異很大,而且開放數據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我們自己。在AI時代,擁抱數據開放是必經的路徑。」
經理人3心法學AI
- 跨領域線下交流:經理人別只顧「閉門造車」。
- 累積數據:有意發展AI前,就先累積好數據。
- 開放式創新:開放數據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自己。
蔡政勳
出生|1967年
學歷|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
經歷|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高屏區域科技政策小組委員
現職|寬緯科技董事長暨總經理